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詞

聲聲慢每一句的賞析

詩詞2.22W

李清照的《聲聲慢》透過殘秋景象層層的描述,運景入情,以放縱之筆寫悲愴情懷,滿紙嗚咽,萬斛仇恨,表現作者孤寂、淒涼、哀愁之心境及離亂的苦楚和憂患餘生的悲哀。全詞用筆直率真摯,層層鋪寫,景景含愁,情情是愁,極力渲染烘托,層層推進,營造出一種立體的愁情美。下面是聲聲慢每一句的賞析,大家認真鑑賞哦:

聲聲慢每一句的賞析

原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賞析: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悽慘悲慼。乍暖還寒的時節,最難保養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麼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爲都是舊日的相識。

原句: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賞析: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採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獨自一個人怎麼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麼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李清照《聲聲慢》賞析

李清照的《聲聲慢》透過殘秋景象層層的描述,運景入情,以放縱之筆寫悲愴情懷,滿紙嗚咽,萬斛仇恨,表現作者孤寂、淒涼、哀愁之心境及離亂的苦楚和憂患餘生的悲哀。全詞用筆直率真摯,層層鋪寫,景景含愁,情情是愁,極力渲染烘托,層層推進,營造出一種立體的愁情美。

一.妙用疊詞,彰顯愁情音樂美

1.“尋尋覓覓”,敘寫作者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她在尋覓些什麼?是以往無憂無慮的少女生活嗎?是過往與夫婿的甜蜜愛情嗎?可這些如今都已經不復存在。兩組疊詞,簡單的動作情態描寫,卻把外敵的侵擾,丈夫的亡故所帶來的一切不幸,全部蘊藏其中了。

2.“冷冷清清”,敘寫外在環境的寂寞冷清,是作者尋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縈繞。這四個疊詞既寫出了天氣的淒冷,秋風蕭瑟,又寫出了自己的心情,獨在異鄉,舉目無親;身處陋室,寂寞寡居;展望未來,茫茫無知。所有這一切,怎能不使她產生“冷冷清清”的寂寞之感呢?

3.“悽悽慘慘慼戚”,三組疊詞寫出了內心的悽苦無告。詞人年輕時也曾有過愁苦,但那些愁多爲離別、相思之閒愁。但是現在,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這些“愁”已經不再是閒愁了,而是真正的哀愁,是真正的深哀巨痛,是時代苦難的哀歌。這些愁苦凝集心頭,向誰去訴?

樑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隨筆》中言道:“李易安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連上十四疊字,則出奇制勝,真匪夷所思矣。”這是李清照的大膽創新,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是詩賦曲中也絕無僅有的。真可謂“前無古人”。七組十四個疊字,猶如信手拈來,看似平平淡淡,實則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覆吟唱,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

二.意象疊加,彰顯愁情蘊味美

詩詞創作十分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的情感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託物言志。這裏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爲客觀之“象”。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於他能創造出一個或一羣“意象”,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細讀《聲聲慢》這首詞,除開頭和結尾幾句之外,它幾乎由密集的意象組成。如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等。因此,在解讀這首詞時,我們似乎更應“看山不是山”,把詞中意象放入作者所處的具體語境中去體會那深厚的蘊味。

1.過雁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李清照看到過雁而傷心也就不足爲怪了。“卻是舊時相識”,這正是傷心的由來。這過雁不正是從前經常爲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一羣過雁嗎?《一剪梅》:“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無法訴說的哀愁啊!

2.黃花

菊花這一意象與作者的人格節操、志向追求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屈原《離騷》雲:“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潛《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正是這二人高情遠志的象徵,而李清照所鍾情的正是屈原陶潛的高潔人格之美。李清照以菊花自喻,不願做亡國之民,正表達了其堅貞高潔的品格。但同時“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此處的“黃花”卻讓她感到現實格外的淒涼與孤獨。縱使滿地黃花堆積,金黃燦爛,也只得由它去“憔悴損”,無人採摘;縱然摘得,也是“天上人間,無人堪寄”。所以,此處菊花之用,可謂一箭雙鵰,意味無窮。

3.酒

“酒”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常有的意象。曹操“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這種憂是作者未建功立業的苦痛;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是詩人滿懷失意苦痛,無從解脫;白居易“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是與朋友離別之愁……可見,“酒”是“愁”的象徵。

“酒”這一意象在李清照的作品中也出現的相當頻繁。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如夢令》),酒力顯得那麼大,讓作者濃濃地睡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消下去。而此處“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淡酒”無力,怎麼能抵擋住那一陣緊似一陣的急風,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這裏真是酒淡嗎?不是。酒性依舊是烈的,只是因爲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腸愁更愁,滿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就覺得酒味淡了。“濃睡不消殘酒”,這裏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爲作者此時沒有什麼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爲一個年青貴族女子的閒愁,閒愁不痛,所以纔會有“濃睡不消殘酒”之說。兩相對比,一個“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淒涼,心境是何等的悽苦。

4.梧桐細雨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的這幾句黃昏秋雨的景物描寫是傳神之筆。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是淒涼悲傷的象徵,再加上淋淋漓漓的悽苦的秋雨,“點點滴滴”無休止地敲打着作者痛楚的心,愁腸寸斷之情可想而知。

所以,縱覽全詞,“大雁、黃花、梧桐、秋雨”等冷色的傷感的意象負載詞人濃重的“愁”情,滿含作者內心無法言盡的辛酸與悲涼,而詞人內心這種悲涼感傷的基調同這些客觀物象建立了聯繫,透過蘊意深厚的種種意象共同營造出一種悲愴淒涼,孤苦冷清的意境,從而表達出深沉凝重富有蘊味的愁情,令古今無數讀者爲之動容。

三.情意直抒,彰顯愁情率真美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詩詞最後以此句作結,率真性情在筆端表露無遺。此句是對前文的概括,“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等這些情景,浸滿了作者悽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這些呢?詞人痛,因爲天上人間,各半;詞人悲,因爲美滿姻緣,難全;詞人傷,因爲半壁江山,淪陷;詞人恨,因爲朝廷偏安一隅,用奸;詞人苦,因爲形影相弔,孀晚;詞人愁,因爲漫漫餘生,難捱……這一切的一切,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呢!?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眼前這一切使詞人的哀愁重重疊加,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形容,於是詞人再也不用什麼鋪墊、渲染、對比,而是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率真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連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遜色了。

標籤:賞析 聲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