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詞

【必備】古詩詞的作文三篇

詩詞1.9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詞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古詩詞的作文三篇

古詩詞的作文 篇1

自從在那牙牙學語時學會了一首《詠鵝》,於是古詩詞便在我心裏種下了情根,揮之不去。

徜徉在詩歌的海洋中,在詩中看四季更替。“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看春雨綿綿攜杏花飛舞,聞清風柔柔吹拂萬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夏荷陽光微醺,青荷搖曳。日光映紅蓮,賞湖間千嬌百媚,奼紫嫣紅。“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蕭瑟秋風微涼捲起漫天落葉。望山層林盡染,火楓颯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輕擷一枚冰花置於掌心,佇立在白花色的世界。在這一首又一首的四季讚歌中,享受春夏之美,學詩之樂,而沉睡在心靈這片沃土中的詩緣情根也早已破土而出,經四季輪迴悄然生長了。

徜徉在詩歌的海洋中,穿過千年時光,撥開歷史疑雲,前去拜訪這些流芳千古的詩詞背後的作者。“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誰在汨羅江邊痛吟?是屈原!是誰在桃林輕吟“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是嚴蕊!是誰在歡呼“劍外忽傳收薊北,忽聞涕淚滿衣裳。”是杜甫!又是誰在渭城朝雨中灑下留戀的淚?在賞析一首首傳世千古的詩詞中,穿越歷史,看這詩詞都是出自何人之手?此時,心中的詩緣情根怕早已經詩書的澆灌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徜徉在詩歌的海洋中,在其中賞自然界中萬物衆生之姿。“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靜靜佇立,聽風輕輕搖曳枝梢,綠葉沙沙作響,掠過耳畔,輕撫雙頰。“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漫步桃林,沉醉於漫漫花海,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爭奇鬥豔。“月是故鄉明。”擡望眼,夜空中一輪明月高照,灑下許許熠熠生輝。那皎皎明月寄託着古今中外多少遊子離人的思鄉之愁!在學習這一首首詩中,看世間千姿百態,萬物鍾奇秀麗。

兒時種下的'詩緣情根,想必此時早已長成了巍峨的參天大樹。樹間繁花朵朵,嫣紅秀麗。在學習這一首又一首的古詩詞中,我收穫到了快樂。從此往後,我與這古詩詞的紅線怕是再無法斬斷嘍!

古詩詞的作文 篇2

一縷清香,一份灑脫,詩詞裏蘊含着陶潛的五斗詩魂;一江春水,一曲悲歌,詩詞裏蘊含着文天祥的零丁絕唱;一面歷史,一面鏡子,詩詞裏蘊含着屈原的水中離騷。感悟詩詞,我們才能“腹有詩詞氣自華”。

品味詩詞,一睹詩豪風采。在蜀先主廟,你感嘆“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你極言“英雄氣”之廣袤無垠,你極寫“英雄氣”之萬古長存,然而你吞吐日月,俯仰古今的胸襟卻無人知,以天下爲已任的你卻被貶在外幾十年“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面對滄海桑田,你發出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無限感慨;你不曾沉淪、頹廢,在秋風蕭瑟中昂然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你年事已高,仍壯心不已高吟“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

詩豪——劉禹錫,是你教會了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品味詩詞,一領詩魔英姿。面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琵琶女,你柔情萬種,贈之以《琵琶行》,“每爲他人悲,吟斷柔腸,千古纏綿唯《長恨》;豈抒一已怨,唱罷新詞,萬里江心聞琵琶。”你鍼砭時弊,關懷民生,吟誦“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的後宮悲歌;感嘆“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鬃蒼蒼十指黑”的民間辛酸;控訴“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的人間血淚。你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你倡導“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的新樂府運動,你一生仕途坎坷,卻心繫百姓。

詩魔————-白居易,是你教會了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品味詩詞,一覽詩佛魅力。“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盡顯你的歸隱志趣;“行到水窮處,坐看去起時”,盡顯你的悠閒飄逸;“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盡顯你的思鄉殷切。你眷顧親人“獨在民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你思念故友,“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你重情重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你與親人、故鄉,血肉相連,詩佛至情至性的一面感人肺腑。你“清水出芙蓉,高潔而超然”。

詩佛——-王維,是你教會了我“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品讀詩詞,我們可以知文史經;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長;可以盼望未來的瑰麗。讓我們攜古典詩詞一路前行。

古詩詞的作文 篇3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用於向命運挑戰,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被譽爲“詩仙”。生性浪漫曠達,豪放不羈。

李白的許多詩都充分表現了他非凡的抱負,及奔放的熱情。他希望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日,也曾被朝廷召去供奉翰林,但因反權貴和,而遭受排擠。《行路難》這首詩真是他遭受讒毀後,在被貶長安的途中所寫的。全詩表達了他用於向命運挑戰,不屈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裏呢?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政治抱負,雖被貶謫,但他的報國之志並沒有消退,他希望有“長風破浪”之日,“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更表明了他曠達豪放,積極的人生態度。雖屢受挫折,卻難抵內心的悲憤,他仍以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度激勵自己。

含蓄的語言,昂揚的鬥志。好一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人讀起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而達到激勵人心的效果,鞭策了很多失意之人的奮進。

標籤:古詩詞 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