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一面散文隨筆(通用7篇)

散文1.85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爲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面散文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面散文隨筆(通用7篇)

一面散文隨筆 篇1

今天我與老師的一面之緣,讓我感受到“人間處處有真情”。

我與他見過幾面,而今天這一面讓我記住了他。

一出教室,一股寒風撲面而來,使我打了個哆嗦。我與同學一起騎車回家,出校門下坡時,寒風像一個頑皮的寶寶鑽進我的領口,凍得我兩排牙齒直打架。

騎到半路,用力一蹬,只覺得腳下使不出力了。我知道掉鏈子了,叫上同學一起修車。這時,一輛黑色的車從身邊飛馳而過,我以爲這很正常,可那車卻停了下來,從車上下來一位年輕男子:大概三十來歲,頭髮又黑又密,刷子似的,戴着一副眼鏡,鼻樑高高的。他走到我面前問:“車鏈子掉了?需要我幫忙嗎?”雖然我已經修好了,並不需要他的幫助,但他深深地感動了我。

這時,一股微風吹來,這風是溫暖的,溫暖了我的心靈。

“需要我幫忙嗎?”就是這簡短的一句話,這短暫的一面,讓我感受到了“人間處處有真情”。

一面散文隨筆 篇2

紅顏禍水,這是古人的成見。爲了證實這個成見,夏有妺喜,商有妲己,周有褒姒。再往下,還有趙飛燕、楊玉環……可以排上一長列。這些典型,都是狐媚惑主,把丈夫帶壞、教壞的樣板。這個成見的反面,就是醜女多賢德。老百姓有話,醜妻近地家中寶。

這樣的說法,也有證據,比如齊宣王的王后無鹽。醜婦無鹽的事蹟,已經流傳甚廣了。還有諸葛亮的妻子黃氏,也是一個奇醜無比的女人,據說諸葛亮的一身本事,都是從妻子那兒得來的。醜女撒不了嬌,使不了壞,只好一心一意相夫教子,輔佐夫君成就大業。

還有一個賢德而且智慧的醜女典型,出現在三國時。此女姓阮,無名,以許允婦傳世。許允和阮氏的父親阮共,同在魏國爲官。阮家的地位要比許家高許多,這個阮氏女,據說奇醜無比。按情理,這婚姻是基於政治的。即便如此,夫妻交拜之後,新郎還是嚇了一大跳。

新郎問新娘:婦有四德(德、言、工、容),你有其幾?新娘答道:我所缺的,僅僅是容貌而已,然而,士有百行,君有幾何呢?新郎說,百行皆備。新娘說,君好色不好德,怎麼說是皆備?一番機鋒鬥下來,新郎完敗,只好乖乖被牽入洞房。

後來,許允做了吏部郎,選拔的官吏多爲他的鄉人。被人告發後,魏明帝派人來拿他。阮氏女吩咐丈夫說,聰明的君主可以跟他辯理,不能以情論,不能裝熊。到了朝堂之上,魏明帝質問許允,許允說,子曰,舉爾所知。臣的鄉人,是臣所知。陛下可以考察一下,看我所舉之人,是否稱職,如果不稱職,臣願領罪。魏明帝考察了許允所用之人,發現都還稱職,於是,就放了他,發現他衣服粗劣,還賜給他一身新衣服。當初許允被抓的時候,舉家號哭,只有阮氏女坦然自若,安慰大家說,沒事,過一會兒就能回來。還熬了一鍋粥,等着。

再後來,許允官做大了。但是,朝廷由司馬氏當家了。原來朝廷的舊臣,不肯依附者,日子就不好過了。許允開罪了司馬師,惶惶不可終日。一日,忽被外放,奔走告其妻,我沒事了!阮氏女說,未必。果然,不久許允即被誅殺。許允死後,門徒要藏匿許允的兒子。阮氏說,無礙,不關我兒子的事兒。司馬師要派鍾會來拜訪,阮氏告訴兒子,你們才具不高,他來問什麼,你們答什麼就好,別哭得太厲害,不會有事的。果然,鍾會看到許允的兒子們都蠢得可以,成不了什麼氣候,如實告訴他的主公之後,許允的兒子們就免於被株連了。

阮氏的事蹟,到底是怎麼傳出來的?

這是個謎。最大的可能,是許允或者他兒子的功勞。如此料事如神的女流之輩,運籌帷幄,也得靠男人來具體操辦,連事蹟流傳,都得依仗男人的敘述。離了男人的中介,女子無論有才無才,有德無德,都等於零。其實,女子相貌如何,妍媸美醜,跟她們的賢德和智慧都沒有直接關係。歷史上著名的紅顏禍水,多半是出於男人的臆造,怎麼可能夏商周三代坑害君主的美女,幹事都差不多一個路數。那些不過是臆造的禍水,真正的禍源,正是君王自己。那些歷史上的賢明之主,身邊也不會缺了美女。

別的不說,人人傳頌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出了名的好色之徒,連自己兄弟的媳婦都不放過。只是,爲何他身邊的這些美女不能禍人呢?

反過來,醜女當然可能有智慧,但由於在古代,女性的智慧必須透過男人才能實現,所以,有智慧的美女的話,男人更有聽進去的可能。對妻子言聽計從者,多半妻子是一個美女。只是,多少年來,編故事的男人們習慣了詆譭美女,一面編排紅顏禍水,一面弘揚醜女旺家,一來二去,賢德而智慧的女性就都醜了。這樣的編排,其實就是道德說教,人們擔心,男人,尤其是有權勢的男人沉湎於女色,耽誤了正事,就用正反兩方面的故事教育他們。可惜,這樣的教育,對於有權勢者,尤其是君王們,基本無效。孔子云,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又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不愧是聖人,高見。

一面散文隨筆 篇3

高中那年,某天清晨起來他發現,父親沒有給他留下一分錢,就連坐公車的錢都沒有。他獨自走了近三個小時纔到學校,被老師批評遲到。那時心中是有點小埋怨的,怪爸爸爲何一聲不響地就不見,就連一句再見都沒有說。

那個時候的他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只是他悲慘生活的序幕。

爸爸一直沒有回家,15歲的小小孩童,沒有錢,沒有人照顧。他開始跟同學和老師借錢,他一定會跟人家說清楚他還錢的時間,他從來都在時間到之前把錢還清。他冬天去洗車,夏天發廣告單,在冷熱交替間不斷上演生活不易的腳本。

爸爸很久之後回來,看着他歉意地說對不起,他就覺得,其實這些都不算什麼。

17歲,他就進娛樂圈了,組了個組合叫“四大天王”,後來組合解散,他又和小豬一起組成了“羅密歐”。他站在小豬羅志祥旁邊,高大帥氣的小豬佔盡風頭,他卻一直默默無聞。他不敢想太多,娛樂圈永遠這麼殘酷,想太多反而更痛苦。反正,我可以賺錢了,這樣就很好。他是這樣想的。

他每個月都給爸爸錢還債,那時候,他覺得其實也挺幸福的。

打拼了幾年,好不容易攢下了人氣和知名度,他又要去服兵役。那個時候,他像一陣曾刮到娛樂圈的小風,只是飄過。

服兵役是很苦的。更讓他難過的是,懇親會時,別人都有父母來探望,他卻一直沒等到過。終於有一天,爸爸來了,他無比激動地衝出去,卻驚訝地發現,原本精神帥氣的爸爸滿臉是傷,鼻青臉腫。

他一句話都沒說,也不知道能說些什麼。爸爸絮絮叨叨地講着,欠人家債,被追殺,實在是沒辦法了,你救救爸爸。啊?你可不可以幫爸爸籤這個支票?不然他們不會讓我走的……兒子……爸爸朝他跪下了,跪碎了他所有的依靠和自以爲幸福的假象。

他拿過筆,重重地一筆一劃地將名字刻進債務裏,他簽了上百萬的本票,把爸爸的債全部扛了過來。那是他最最苦悶的一段生活,突然找不到任何出口,像被上帝拋棄的小孩。

他決定退役。退伍的那天,他才知道,他簽下百萬的本票後爸爸就消失了。帶着百萬的債務,他重新進入娛樂圈。卻發現早已滄海桑田,物是人非。

他依然活躍在各個綜藝節目現場,開始做旁邊不鹹不淡的小綠葉。

彼時的羅志祥,已經紅得響噹噹。而重新回到娛樂圈的歐弟,不尷不尬,不紅不紫。

只是每到過年過節的時候,他都會一個人到海邊吹冷風,默默想自己的生活。此時的他,還債還得很辛苦,只是他沒想到的是,又會有新的債務找上他。

他被人挾持到咖啡廳,給他看寫有他父親名字的上百萬的借條,他一併簽下。他對父親的心情是很矛盾的。希望他出現,又害怕他出現帶來更多的債務。辛苦工作的背後有太多不爲人知的心酸。他其實是有墮落的理由的,不過他一直都記得,高中時候老師說的那句話,你要相信人性最善良的那一面,以後不管走到哪裏,你都要保持赤子之心,一直到老。

所以他一直都沒有絕望過。

我只是一直等不到機會的那一個,他對自己說,總是會好的。

一衆小生舌頭打結的時候,都是他接過話頭將尷尬局面挽回;搭檔控制不住情緒笑場,他都會隨機應變讓劇情瞬間扭轉;笑點不夠時,都是他躥出來,拿自己開玩笑搞怪。左蹦右跳的小調皮,流露着孩子氣各種各樣的模仿帶給觀衆重重驚喜。他漸漸收穫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當我們看芒果電視臺的汪涵、陳英俊時,也少不了那個大嘴巴歐弟。

他拼命工作,直到終於將簽着自己名字的賬單還清了。爸爸卻一直都沒有與他聯繫過。每個月回臺北,他去姨媽家裏開心地聊着工作生活上的事情,只是絕口不提父母。他會打爸爸的電話。

他只是想打,即使永遠無人接聽。有一天被姨媽看到他反覆撥打着同樣的號碼,覺得心酸不已的姨媽說,歐弟啊,其實你爸爸……他不跟你聯繫,是怕給你招惹更多的麻煩,這麼多年,他覺得很對不起你。他說他沒臉見你。歐弟沉默着沒有說話,眼淚卻滴了下來。即便有那麼多難熬的日子,只要聽到這樣的話,就足夠了。

有女生說,找一個歐弟這樣的男朋友多幸福啊,在時光的道路上,有些人眼中的草,終究會長成另一些人手中的寶。

一面散文隨筆 篇4

三國時期,有一年,南方的孫權獻給曹操一隻極其美麗的山雞,那山雞的羽毛華麗色彩斑斕,十分逗人喜愛。有人說:如果這隻山雞能邊張開翅膀跳起舞,邊鳴叫起來,一定好看極了。可是無論人們想盡各種辦法,山雞在殿堂上就是既不肯鳴叫也不肯起舞,弄得衆人束手無策。曹操的兒子曹衝,就是稱象的那個神童來了,他看了那山雞一眼,就命人取一面銅鏡放在山雞的面前。山雞在銅鏡前看到自己色彩斑斕的羽毛,彷彿置身於明淨的湖面,陶醉其中,居然連連歡叫,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所有人都看呆了,讚歎不已,忘了把鏡子擡走。山雞越舞越得意,竟不知停歇,直至倒地死去。

原來,這種生活在南方的山雞有一個特性:只要走到河水邊,瞧見水中自己的倩影,就會忘乎所以地翩翩起舞,一邊跳舞,一邊欣賞着水中自己曼妙的舞姿。

生活中,有的人聽到別人對他的讚美之詞時,就像給了他一面發現自己的鏡子,讓他發現自己原來也像金子一樣有閃光的地方,繼而盲目自大,虛榮心大增,就像山雞一樣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造成悲劇。

一面散文隨筆 篇5

我生在西北,長在西北,可小時候卻吃不得面。不管是麪條、面片、麪糊、餃子,只要是把面往水裏一下,那就吃得皺眉頭,吃得費事,吃得讓人看着生氣,爲這小的時候沒有少捱打捱罵。隨着歲月的增長,不知是緣於生活的磨練還是基因返祖,竟可以做到頓頓吃麪不厭,真是時間環境造就人啊。

我第一次吃牛肉麪,是在海西州冷湖行委的老基地,那時我寄宿在姐姐家裏上學。姐姐一位同事的老婆在大路旁搭起了一個帳篷,賣起了當地第一碗牛肉麪,對於現在來說,這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三十年光陰的剝蝕,如同今天看到的殘垣一樣,記憶都如風中燭火一般忽明忽暗的閃動,那牛肉麪的滋味如何,任是想也想不起來。想不起來,卻又常常想起,於是乎,這碗牛肉麪似乎成了記憶中最好吃的一碗麪了。

西北人的一生,就是吃麪的一生。父親在世的'時候,常常說在那些艱難年月裏,咬着牙撐下去就是爲自己和娃們以後能天天吃上一次幹撈麪。我在農村的那些年,印象中但凡家裏有人頭疼腦熱,只要清清亮亮下上一碗擀麪,漂些許辣油,些許蔥花,連湯帶水,呼嚕呼嚕,出上一身透汗,再裹上被子在熱炕上將歇一宿,那病便能去除七、八分。農村一大家子人的主婦,能不能把面和好,擀薄,切細,下快,那是評價一個女人德能勤績的關鍵指標。一團和好的面,要在近一米五的擀麪杖下擀的比豆腐皮還要薄一些,然後層層疊疊折起如餛飩皮寬窄的長條,摺好用兩面帶柄的馬刀切成韭菜粗細的麪條,主婦粗壯或是纖細的手,撒上面撲,如漁婦開網一般,一提一撒便將面在案板上攤開,旁邊的竈上的大鍋水已滾開多時,小鍋的臊子紅紅白白,青青綠綠在悠悠的翻滾,炕桌已擦淨,筷子已擺正,油潑辣子老水醋,老壇醃椒鹹韭菜,還有白格生生的紅皮大蒜,天塌下來管他個娘,抱碗上炕喋了再說。

舊時的西北,很少有像樣的客棧,多的是給趕腳人湊合過夜的騾馬大店。這樣的騾馬大店,比不得《水滸傳》好漢們大碗吃酒,大塊吃肉快活之地,多的只能提供一些粗陋的麪食。爲了消化慢些,頂餓,趕腳的伙伕會讓下面的廚子把面下的硬一些,粗一些,大約就是六七分熟的樣子,這樣一頓飯才能扛得住路上的風霜顛簸。然而一般人是消受不起這樣的飯食,一頓這樣的硬飯下肚,腸胃弱的人會像害了一場病,痛苦不堪。知道自己能吃什麼樣的乾飯,能吃多少,這纔是自知的開始。

西北以西的路上,不管走到哪裏,你都能吃到拉條子和湯麪片,其中尤以新疆的拉條子和青海的尕面片爲最。新疆拉條子和、醒、拉、煮的工藝獨到,一般四五根面就可以下好一份拉條,拉條子成品以筷子粗細爲佳,出鍋後成色應是溫潤通透,拌以爆炒羊肉、西紅柿炒雞蛋或者是茄辣西,爽滑筋抖,油香汁厚,色香味君臣配伍,濃而不滯,油而不膩,足而不沉。在青海花土溝的那些風沙大夜,推門走進一家心儀的麪館,來上一盤手藝和誠意十足的拉條子,常常讓我擦罷一頭熱汗,走出門口時,忘卻了身在何處,今夕何夕。

青海人所說的尕面片和一般意義上的湯麪片有所不同,尕面片之所以稱之爲“尕”,那是因爲每塊面片不僅要薄,大小還不得超過拇指的指甲蓋,形狀還要接近正方形。下面片最好用高壓鍋,一個人活面、醒面、切面,有兩三個技藝純熟幫手揪面。剛開始揪的面片要略厚,這是爲的耐煮,否則後面的沒有煮熟,前面的已經煮糊了,相應的越到後頭面片要揪的越薄,揪面的速度要快,要壓住水的沸點,讓水在將開未開的臨界之間。全部下完之後,將已經炒好的帶有羊肉的臊子,倒入鍋中,壓上鍋蓋,煮上幾分鐘後,散熱放氣,加上若干佐料,一人一碗,唏哩呼嚕響成一片,上帝保佑吃飽飯的人。

面片的精妙之處還在於當天未能吃完的,第二天加熱後食用,味道更上一層樓,俗語云:剩面片,金不換。

人分南北,面亦如是。北方人吃麪,面爲君,料爲臣,吃的是做面的手藝,當的是看家重戲,事關幸福感和獲得感,一碗熱面喜氣洋洋,沒有辣子嘟嘟囔囔。南方人吃麪,面爲臣,料爲君,吃的是嗞味,激爽,面是開胃小點,是換個口味的點綴。湖北人早晨也吃熱乾麪,大清早光着膀子,屐拉着拖鞋,用一次性紙碗盛一碗熱乾麪,邊走邊拌邊吃,快走到的時候,將紙碗筷子往垃圾箱裏一扔了事,透着方便。在北方不管賣什麼面,先不說好吃難吃,必須規規整整地盛在碗裏盤裏,用紙盒紙碗賣面,碰到脾氣不好的食客那是要摔筷子罵人的。

面是家常飯食,把家常做的貼嘴貼肚貼心,那是功夫,也是鄉愁。人這輩子最忘不了是小時吃過的飯食,那是家的味道,有着媽媽的體溫。也有一種面,就是爲南來北往的路人生的,家裏反道是做不出來,這就是蘭州的牛肉拉麪。來蘭州也有些年頭了,我見過蘭州人把人往家裏拉着喝酒吃席的,卻從未聽過那個蘭州人一高興說:“走,中午到家裏讓你嫂子給你下碗牛肉拉麪”。

中國飲食難以複製的關鍵在於成品標準的不可控。這個中國文化的精髓講究御道而行有關。但凡那個事物一上升到“道”的高度,那馬上就要接上物我合一、天人合一,至於這“道”爲何“道”,那只有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了。西方人講規則,講標準,中國人講意境,講感覺,感覺沒了,味道也就沒有了,這兩種觀念孰是孰非,還是讓專家們去爭論吧。

凡事都有例外,如果用西方人的觀念衡量,蘭州牛肉麪是中國爲數不多能夠達到標準化生產的品種之一。在祖師爺馬保子老先生手裏,蘭州牛肉麪就爲賺錢設計好了,後世的祖祖孫孫也沒有閒着,不停改進,到了今天已成一派氣象。蘭州牛肉麪從色上講,面分五色:一紅二綠三白四黃五清。從型上講:毛細、細的、二細、三細、二柱子、四棱子、蕎麥棱、韭葉子、寬的、薄寬、大寬,至少有十一種分類。從主要設備配置來講,稍大一些的店面一般都得有三口大鍋,一口下面,一口熬湯,一口用於煮蘿蔔、雞蛋等機動之用,堂口上還要擺上油潑辣子、蒜苗、香菜、牛肉丁等巨碗若干只。分工也是異常精細,有洗碗師、揉麪師、拉麪師、下面師、舀湯師,大一些的牛肉麪館分的更細。這若干“師”裏,最重要的並不是拉麪師,而是舀湯師。早晨堂口等着要牛肉麪的人排着長長的隊伍,千人千口,有的要粗的,有的要細的,有的要辣子多,有的要辣子少,有的不要辣子,有的要香菜,有的少要香菜,有的不要香菜,有的要面多,有的要面少,舀湯師一次要收十張左右的麪票,把這些要求傳達給下一個工序的同時,還要把這些要求和人臉一一綁定,就算是兩個人要的面是一模一樣,舀湯師的腦子裏也是有先後順序的,在一個舀湯師面前要想把別人的飯端走,那是辦不到的。這是記得功夫,還要有舀的功夫,面從鍋裏撈出來後,舀湯師從端起面的那一剎那,一口氣提到丹田,全身肌肉緊張,用幾近機械舞的動作舀肉湯翻面,抓蒜苗、香菜,澆油潑辣椒,放肉粒,你還沒有從眼花繚亂的一串動作中醒過神,熱氣騰騰的一碗麪已經擺在你眼前。一個好的舀湯師,牛肉麪館的老闆也要讓着三分。在蘭州,從事牛肉拉麪的人員都是經過學校專門培訓的小夥子,體力、精力、技術缺一不可。

在蘭州人眼裏,牛肉麪不僅是個吃食,也是一種宗教。蘭州有一句話:不管昨天晚上你做了啥,今天早晨整上一碗牛大,一切都就過去了。在這種治癒系的情節裏,牛肉麪在這個城市承載的東西,像穿城而過的黃河水一樣,看的見卻說不清。有拄着柺杖讓人攙扶着來到麪館裏吃牛肉麪的老媼,坐在那裏等面,手裏還攥着個老派的蕾絲邊的手絹,她顫顫巍巍的身板,彷彿不靠這碗麪壓着,街上的風都可以把她吹跑。一個不起眼的牛肉麪館子前停的車有特拉斯,卡宴,有時還有勞斯萊斯幻影,你身價寒微,他身家百億,此時,都在擠擠擁擁的人羣裏,在騰騰的霧氣中,吃着自己的一碗麪。

簡簡單單的一碗麪,滋味卻是大有不同。

一面散文隨筆 篇6

幾乎,我每天下班都會碰到他,總是笑容可掬地迎接着我們每一位業主,“歡迎回家”無論是大人,小孩,他永遠都是那樣的表情,殷勤地服務着我們每個人。看的出,他是一位負責任的保安,不,準確地說,他應該說是一位超出了我們期許的小保安。經常,你都會看到他逗小朋友開心,爲提東西多的鄰居拎東西,耐心地詢問陌生的面孔住幾號房。……說句心裏話,看到他微薄的薪水都那麼努力的工作。我都覺得自己有點汗顏。有時候,心裏有不順心的事情,見到他,都不好意思把情緒寫在臉上。

曾經,有一次,我世俗地問他:你那麼用心地工作,你們公司給你的薪水一定比其他人多吧!結果他的回答出人意料——我們領導除了給了我應該得到的那份薪水外給予了我精神上我應該得到的一切。果然是個高尚的人。工作在他的眼裏,已經不是簡單的謀生的手段,而是成爲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看的出,他不是爲了工作而工作,他是在用一顆炙熱的心溫暖着我們每個人。雖然,他的工作是如此的瑣碎。每天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在給我們這些業主開門,或者就是問他不熟悉的人是否是我們小區的,或者處理一些鄰里之間雞毛蒜皮的事情,經常有些不理解的人還要對他惡語相加。但是,他一點都不介意。雖然,他是一個小小的保安,但是,他把工作做的有聲有色,已經不止我一個稱讚他的熱情和敬業了,他已經是我們小區的王牌保安,很有名氣了。

其實,生活真的就是一面鏡子,你哭它就哭,你笑它就笑。一個人只有心裏充滿陽光,笑容纔會洋溢在臉上。那個小保安,我想,他每天一定過的忙碌而充實,他的內心一定和笑靨如花的表情一樣,充滿着很多美好的東西吧!

生活其實就是一面鏡子,我們就是鏡子中的人。閒暇之時,好好地照照自己,看她是不不是又變成了小丑。生活這麼鏡子,它映射着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對理想的追求。一個人生活質量的高低完全取決與我們的心態。突然聯想到生活中的很多人,他們滿腹牢騷,卻又缺乏放棄的勇氣。一給他們分配工作或者一比平時忙點,他們就開始脾氣大發。可是到最後,事情是做了但是做的很不理想。試想,反正工作無法推脫,與其消極地應付,還不如積極的面對,再說,脾氣不好不僅僅影響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更重要的是影響了自己的心情。何必呢?沒有條件改變的就應該學會好好地適應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它,無論好的壞的。只要我們做的問心無愧就是了。

所以,生活這面鏡子,我們一定要經常照照,纔會不斷地發現自己的缺點,及時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使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處於一種健康的狀態。失意時,照照鏡中的自己,連我們都無法相信如何這般的頹廢;憤怒時,想想鏡中的自己 ,簡直一副巫婆的嘴臉,誰還願意親近。所以,從現在開始,對着鏡中的自己,好好笑一笑,開心生活,認真工作。因爲,無論,你愛與不愛,現實就在那裏。

一面散文隨筆 篇7

我要對着每一面鏡子微笑,鏡中秀美的容顏源於天堂中母親殷殷的祝福,不要再細數人世間種種瑣碎的過往,拋開煩惱,我要做一個勇往直前的智者,痛苦的牽絆,需要用堅毅的利劍將它斬斷,陽光依然普照,自由依然如影隨形,默默地哭泣已在昨夜停止,我行走在青天白雲下,馳騁如風,愛自己吧,給心情放個假,停下來,看一看雲捲雲舒的風景。明天還沒來,昨天已不可挽回,今天正好。

我要對着每一片綠葉歌唱,吟唱葉子平凡而執着的一生,平凡,是因爲它被披着一身隨處可見的綠,執着,是因爲它對果實自從始至終的堅守與呵護。葉是無私的,它從未想過自己,一生都在爲別人吸收養分,過濾清新,一直都在爲果實的成熟頂風遮雨。我把綠葉比作天下的父母,我把果實比作天下的兒女,我最痛心的是眼睜睜看着果實在秋日裏成熟,枯葉在秋日裏凋落。子欲養而親不待,遠在天上的母親呵,你可知我曾多少次的淚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