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琴溪香谷遊記散文

散文3.09W

中秋節這天,我帶着妻子和兒子去遊玩了琴溪香谷,回來後那些美麗的畫面時時在我的腦海浮現,逼得我不得不用我的拙筆試着去描繪一下。

琴溪香谷遊記散文

那天太陽依然炎熱,我們走上古意盎然的龍門橋,渾身都汗水淋漓了,但想着馬上就到狀元谷了,想盡快沾一點狀元的靈氣,心裏哪能不激動不快樂呢?進入景區,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黃石頭,石頭上刻着“狀元谷”三個塗青大字,“元”的豎彎鉤拉得很長,顯得瀟灑飄逸,大有高中狀元時的自豪和神氣。這時我們腳下踩得是一圈一圈圓圓的磨盤,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經常拉磨磨黃豆,現在農村裏早就用不到石磨了,所以磨盤就收集到這裏鋪路了。這些磨盤觸摸到了我的親切記憶。磨盤覆蓋不到的地方全長出青草,芳草萋萋,像是蓋了一層厚厚的綠毯。擡頭望見高大華麗的山門,全是木結構建築,乍一看,還以爲是到了明清時期的豪門貴族之家,非常莊嚴氣派。山門正面兩幅匾額上分別刻着“琴築泉吟”和“琴溪”,門柱上刻得兩幅楹聯分別是“山崖壁立洞生風,石穴清泉一線通”和“闢戶青山見,當頭石馬來”。山門左右兩邊都有古老的水車,我走近前去,用手輕輕撥弄兩三下,水便順着木葉“嘩嘩”傾瀉而下,水珠濺到身上,頓生涼意。山門背後柱子上又刻着一副楹聯“峻嶺出三合,龍門及第開”。

山門左前方種着幾株芭蕉,寬大的綠葉遮擋着烈日,輕輕搖曳着,投下一片陰涼。前面的琴溪水壩,嶙峋怪石,星羅棋佈,溪水從亂石間奔騰而下,雪浪滾滾,形成許多條白色的小瀑布,水聲砰訇,卻一點也不覺心煩意亂。妻子和兒子早已跨過水壩上的一塊塊石頭,穿梭在曲折狹長的棧道上,不見了蹤影。我落在後面,登上堤壩,看到一片墨綠的潭水,這就是“薈萃潭”,峽谷溪水匯聚到這裏,深不可測,水面波平浪靜,就像一塊巨大的翡翠寶石鑲嵌在峽谷間。

我加快步伐走在棧道上,左邊是溪水潺潺,右邊是青蔥樹木,山上石崖間也滲出水來,到處都溼漉漉的,就像剛下過一場雨,一切都洗得乾乾淨淨的,身上涼爽,心裏清淨。峽谷裏漫山遍野的桂花樹,可惜桂花沒開,聞不到馥郁的桂香。據說峽谷的桂花盛開時,3公里以外的05省道口也能聞到桂香,豈不令人欣羨!

那些碗口粗的'樟樹,倒是香飄滿谷,沁人心脾。這些樹木,雖不是參天古木,但鬱鬱蔥蔥,隱天蔽日,山風襲來,清涼無比,實是避暑之勝地。

人在一線天似的幽谷裏穿行,眼前的溪水時時變幻,一幕幕景象顯得新鮮奇妙。有時泉水在亂石間奔流,飛珠滾玉;有時泉水衝破巉巖險阻,白瀑飄揚如輕綃;有時泉水匯成小潭,清流見底,潭底細石歷歷可見,可惜沒看見“空若無所依”的游魚。一路上五步一個鞦韆,十步一間臺榭,峽谷間或木橋或石橋相連,隨處可以賞景拍照,隨處可以嬉戲逗樂,讓快樂的笑聲激盪在峽谷間,水會變得更清,泉會流淌得更歡暢;樹會變得更青翠,枝條會舒展得更勁健。

千迴百轉,大概走了2公里狹長的幽谷,我們到了“狀元神洞”。洞口能容三、四條小漁船進入,溪水從洞裏靜靜流出,冰冷徹骨,踩着一隻只石磨頭,靠近洞口,只覺涼氣襲人,人一下子變得神清氣爽,好一個天然空調呀!難怪施肩吾寫詩讚嘆“客來不用呼清風,此處掛冠涼自足”。入洞約十來米,又變得很狹窄了,石崖上挖出的階梯,僅容一人透過,人要用右手抓牢鐵欄杆,左手攀着石崖往上爬。裏面儘管點着許多燈,閃着幽藍的光,但還是顯得暗淡。後來洞口變得朝上了,我們手腳並用從鐵梯子上螺旋形往上爬,時時感覺頭上有怪石逼壓下了,令人心生恐懼。如果我的身子再胖一點點,就會被洞內的石頭緊緊卡牢,那樣就會欲進進不得、欲退退不了。大約往上攀爬了十分鐘,才見到洞口,緊張的心總算放下來了,長長舒了一口氣,重見天日,令人心曠神怡!“狀元神洞”探險真是既刺激又愉悅!

進入狀元祠,裏面的工作人員問我們要不要燒炷香拜拜狀元神像,我們懷着對狀元的無比敬意,也希望能得到狀元精神的薰陶,沾染一點狀元的靈氣,便花二十元買了一炷香,一家三口都畢恭畢敬地拜過了狀元。據史載,唐憲宗時,同是龍門山龍門寺求學的兩位詩人施肩吾和徐凝,走出峽谷,赴京殿試,同舉進士,四十歲的施肩吾高中狀元。

下山時,我仔細瞻仰了狀元神馬,看着看着,我彷彿看到施肩吾騎着高頭大馬,神采奕奕地從朝廷凱旋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