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崆峒山遊記散文

散文9.82K

早早地睜開了惺忪的睡眼,一種久久未見的激動催促着我們及早地登上了第一列開往崆峒後峽的列車,開始了爲時一日的崆峒山之旅。

崆峒山遊記散文

在行進的路上,我把自己激動的心情極力地壓制着,打算到了山上後盡情地宣泄。四五十分鐘後終於抵達了這座嚮往已久的“神山”。

天氣也着實不錯,與這上山的心情極其吻合,有些含蓄,又有些衝動。下了車,突然打了一個寒戰,好像鑽進了風口般,迎面來的是一陣凜冽的風,緊緊地裹了裹衣服,讓那激動的心情驅除那份徹骨的寒冷,捋過了一縷被風吹亂遮在眼角的髮梢,埋着頭,頂着風,終於到了山腳的石階下。

土是赤褐色的,沙礫摻在其中,在老樹枯藤的盤根結錯處冷不丁的突出些紅色的線,我想那可能是遊人爲求祥瑞而纏上的吧!

拾級而上,密密的林中鋪着厚厚的枯黃的葉,我繞過一旁的扶鏈,輕輕地踩了上去,那是一種說不出的愜意。常年地紮根在那一片境地中,即便是葉落了,也是奉其一生,讓那片片的葉,窮其一生的養分融入地下,添沃着那片土地,寄希望於來年的生葉、翠綠。

一條長長的藤,便唐突地繞上了樹,在突兀中又有着深深的眷戀。一聲鳥鳴驚醒了早晨沉寂的谷,幽幽地傳了許久,是你這幽谷的小精靈歡迎我們這第一波登臨的客人麼!

我擡起了頭,山中的景色不是很明晰,我想或是山中的晨曦來得比外界晚的緣故而已,但這並不影響什麼,相反的爲這座古山多添增了一份神祕。

在這不算明晰的世界中,仰望高山當又是一種風味,險而不絕,密而不蔭。路是彎的,有着峯迴路轉的風趣。偶爾從山上或是山下傳來幾聲發泄心中激動的嘶聲,又或者是拉着長長的聲調唱着那聽起來像是民間小調的曲子,在這清晨的空谷中,這種場景給人感覺非常適合這個環境。在高高的山的阻隔下,聲音好像是出不去了,焦急地只能在這幽幽的谷間迴旋着,久久地不能消散。我不僅風趣地想,如果這聲音是一位正值豆蔻的少女,叛逆地想跳出被別人圈固的牢籠,氣得跺腳的可愛姿態,那或是另一番風情咯!

初始的一段路上,幾乎沒有綠色映入眼簾,但攀了許多的石階後,景色便變了。不再是一味的褐赤與灰白色中生髮着棕色的枝色,而是在其間矗立着四散着枝葉的鬆,筆直的杆,看起來頗有幾分鶴立雞羣的感覺。心中不禁打上一個疑問,爲什麼不多植幾棵鬆呢,那樣不就不這麼單調了麼?不過沒有誰給我解答這個疑問,我只能胡亂地猜想着,或許是大自然着意的安排,就爲了給遊覽者在百無聊奈中給出的驚喜吧。

再轉過一段盤盤旋旋的路後,眼前的一切便豁然了。但又感覺到有那麼些不真實的存在,在那座孤零零的峭峯上,竟然有着一座規模不是很大的的寺廟,只是卻未能發現一條直通的捷徑,心中有些疑慮,路呢?我敲了敲腦袋,旁邊的同學打趣道,那可是要坐纜車才能通達的呢,心中不免失落了一番,嘀咕着,可惜了這一道美景,真是無緣麼?

慢慢地石階便少了,但路卻平了。給人一種很踏實的感覺,兩旁的景色便伊始了霧氣,俯視下去,有些身臨天穹問道仙宮的感覺。我壯着膽子,扶着崖邊的一棵鬆的粗幹,往崖邊挪了挪腳,想更清晰地觸及那份感覺,但是那份驚懼最終打敗了我的勇氣,我帶着好奇與不甘退了回來。不過又自我安慰了一下說:“畢竟我還清晰地看了一些崖下的風景,還是有點收穫的。”暗自心中竊喜了一番。

回顧了一下四周,遊人也漸漸多了起來,心中一番唏噓,看來崆峒山還是挺吸引人的嘛!

到了山頂,先落腳於一座小院中,沒有駐足多久,便出了院門仔細打量了一下景點分佈圖。我們便從北臺出發了,只是由着性子和思想進行的掠景,先是路遇的小寺——彌陀寺,我只是和同遊者用好動的心驅使着用拳頭代替了敲鐘的工具在懸着的鐘上敲了幾下,雖然手有些痛,但卻被厚重的鐘聲輕輕地掩過了,真可謂童心未泯,雖痛猶欣!

剩下的路程便再未作更多地停駐,只是邊走邊拍了些圖照以記罷了。出了小路便迂迴着上了車行的大道,每隔幾米,便有着一面類似路標的鏡子。終於到了在山上的第一處標有“崆峒山”三個大字的地段。對於途經的靈龜臺,我只是在經由的小路上盤旋遲疑了一會兒,卻未曾抵達領略其中究竟,心中不免有些小小的遺憾。

到了中臺,也應該說是上了鳳凰嶺,上山的時候幾人合影恣肆打鬧了一番,卻未曾領的那個石碑背面兩幅圖的深意,纔是下山時偶遇一導遊講解時才懂得的,原來我認爲是“雲圖”的竟是“鳳凰圖”,北斗七星竟與“崆峒山”的由名有關。

過了檢票口,先上的是蠟燭峯。我看了許久,卻未曾看明所謂的“蠟燭峯”哪裏長得像根蠟燭,想來是歷時太久了纔會不像的!

我們沒有去焚香朝佛,只是懷着虔誠的心思瞻望了一番這些寺院的道君佛陀。

接下來的路走得更是隨性了,在那個不大不小的地方,便有着八尊羊的石雕,我愣是看了半天沒明白,它們的背上馱磚幹嗎?經過同伴的一番解釋,不禁又爲它們的奉獻感動了,那個時候鋪設臺階的磚塊竟是它們馱上去的,它的形象又在我的心中高大起來,我想到了修築長城的人們,徹底爲他們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折服了,一樣的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一處築起了一座旅遊名山,一處築起了華夏兒女的脊樑,都是遠古的的召喚,歷經了歷史在耳邊迴旋悠揚。

朝天門,上天梯。

天梯着實陡峭的很,我約摸着基本有八十度的角度。在攀梯時,於側旁的的崖壁上我拍到了“天門鐵柱” 四個字,“若作天梯當如此,天門鐵柱破穹中”。很適合這時的景色。於上而下的,我便做了一次君王,登臨於此,於高處俯瞰蒼生,有一種天下雖大,卻不若心胸的氣概!

上了棋盤嶺,我本當是天作棋盤地作子的棋盤嶺,卻未盡然,於一方石桌上刻畫着一副棋盤,無人解釋由來,於是便胡猜,猜想應又是哪位謫仙人在此遊玩而留下的雅名。

再向上一繞,卻又看見了那峯讓我曾一度遺憾的寺廟,未曾料的是,那原本是身在雲遮霧繞中的寺廟竟然有着一座橫貫的鐵橋連通着,我是既欣喜又忐忑的。在剛踏上鐵橋時,最先的感覺是激動,過橋的時候,我緊緊地抓着近側的鐵欄杆,狠狠地吸了吸氣,然後睜開緊閉的眼睛,慢騰騰地走了過去,廟中供着四尊佛像,我當時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忘問那供奉的是誰了,只是盤着腿聆聽了片刻的誦經聲後才心滿意足地離去。

我們是原路返回朝天門的,於朝天門相對的一側是我們下一步的駐足點。

那算得上是一個露天小商場,我們好奇的打量了一下,心中想着,上了山不買點什麼東西總會有點遺憾的,不過我們還是先抑住了心中的那份衝動,進行了“掠景政策”。伴隨着焚香的嫋嫋和陣陣經聲,我們才從景區出來,我買了兩串珠色的手鍊。

我們是從東門上山,南門回來的。

下了山,入眼的便是彈箏湖。自打山上瞥見了那潭綠幽幽的泛波的湖水時,早就有先覽彈箏湖的慾望了。

水很涼,這是我迫不及待戲水的第一個感覺,湖面不是很寬,但是卻很長,我敲了幾顆石子,坐在岸旁的一顆大的礫石上拋着玩兒,其實是爲了聽水聲,“撲嗵撲嗵”的,伴着那一道道的水紋兒,都由近及遠的擴散着,一圈圈的在陽光下晃着人的眼,更是在期待中戀戀不捨地消散。

這個地方是已經有了桃花開放的了,但更多的還是見了人太羞的含苞的花骨朵兒,看着它們嬌羞的模樣,真想好好親近一番。

在幾處向陽的崖邊,倒是有已經灼灼地開了一枝丫了,我高舉着手機,近近地拍了幾張,只是未曾留得它的一縷芳香。

彈箏湖是靜的,是足以平寂人的心靈的。

在那個用青石塊砌起的岸邊,在夕陽西下微風佛面的時刻,我枕着雙臂,靜靜地看着天上的風箏,陷入了它們自由高飛的遐想中,好久好久,纔在同伴的呼喚下,走出了這片清幽之地。

我想,來年待桃花盛開之時,芳草萋萋之際,我會再一次的來和你擁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