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櫛風沐雨卅八載桃李芬芳鑄師魂散文

散文2.91W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櫛風沐雨卅八載桃李芬芳鑄師魂散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櫛風沐雨卅八載桃李芬芳鑄師魂散文

三十八年,他植根於偏遠的鄉村,以校爲家,嘔心瀝血,默默耕耘。

三十八年,他堅守在平凡的工作崗位,愛生如子,用愛心書寫美麗動人的教育華章。

三十八年,他用良知指引着自己前進的方向,用行動守望着心中的一抹陽光。

他就是旬陽縣麻坪初級中學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張遠俠同志。

張遠俠,男,1955年出生在一個樸實的農村家庭,1974年高中畢業的他,是機緣讓他步入了教育行業,曾先後任教於原楓樹鄉新平小學、柳池小學、西溝初小、蘭坪七年制學校、楓樹鄉八年制學校、麻坪鄉八年制學校和現麻坪鎮初級中學,現已年逾花甲的他兩鬢斑白,在他的臉上留下了一道道見證教育翻天覆地變化的印跡。

奔波拼闖,青春倏忽即逝於窮山僻壤

這是1974年春的一個早晨,寒風凜冽,滿山積雪覆蓋,山下是懸崖峭壁,山上只能看見一條縫兒的天還被烏雲籠罩着,遠見一個年約十七八歲的小夥子,揹着簡單的行囊蹣跚在崎嶇的山道上,他就是張遠俠同志。此刻他正前往楓樹鄉新坪村小學報道,經過近八個小時的艱難跋涉,也是在天擦黑時分才趕到新坪村支書的家裏。村支書看着這個“愣頭愣腦”的滿頭還冒着熱氣的小夥子說:

“小夥子,幹什麼的呀!”

他隨聲應道:“我來你們這裏教書的”。

當晚,村支書安排他住在自己家裏,並給他端上了準備第二天上工的乾糧(蕎麪加構葉疙瘩)。晚上,他躺在牀上,盯着那被煙燻的黝黑黝黑的竹笆牆,他有些孤獨和辛酸。

這一夜,他人生第一次失眠了。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他就把村支書從被窩裏拉起來,送他去學校。

一到學校,小夥子立刻精神來了:“呵,支書,你們村不錯嘛,這學校是新建的。”村長盯着這個又蹦又跳的小夥子,苦着臉說:“可這學校除了這房子,其它啥也沒有。”“沒事兒!沒事兒……”“有房子就行!”村長看着眼前這個半大小子,無奈的搖搖頭,說着一嘴聽不懂的“重陽”話就走了。

他拿着從文書那裏得到的冊子,挨家挨戶的去找孩子(有的孩子上山放牛去了,有的孩子打豬草去了,有的孩子家長說:“家裏勞力不夠,在家幫忙,不上學了。”還有的家長說:“我家是女孩,上學也沒用。”……),面對這樣的困境,他一邊耐心細緻的做家長和孩子的思想工作,一邊從農家裏借來桌子、板凳、幾塊木板,一天忙活下來,總算動員到了所有應該上學的孩子,湊齊了孩子們上課的桌凳。接下來,孩子們陸陸續續的來上學了,隨着學生人數不斷上升,學校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可這些問題沒有動搖他辦好學校,教好孩子的決心,憑藉着自己的雙手和鄉親們的幫忙,一個個困難逐一得到了解決。

教室沒有黑板,他就和另一位比他遲來幾天的老師在鄉親們的幫助下自己燒石灰在牆上作了一塊黑板;沒有粉筆,他就用做飯時燒過的炭屑當粉筆;學生沒有學習用具,他讓每個孩子準備一塊石板,每天的作業就寫在石板上,第二天再將字磨去,他還在操場邊上劃出了一塊地方,將裏面的石子、土疙瘩撿的乾乾淨淨,每週在這裏開展一次書寫比賽,誰贏了,就留下誰和老師一起吃飯;在缺吃少穿的困境中,他就在當初蓋學校時村裏給學校留的“自留地”種上了麥子、苞谷、碗豆、黃豆、蕎麥等五穀雜糧,除自己吃以外,把剩餘的部分用來救濟連鍋都揭不開了的孩子家裏。

……

總之,學校缺啥,他就帶領學生們做啥,在村子裏他既是老師,也是農民;既是是木匠,也是泥瓦匠;既是是父親,還是母親……

就這樣,時間一晃十年過去了,他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也留在了大山深處,從這村到那村,從這所學校到那所學校,所到之處,總能讓一個一無所有、破爛不堪的的學校變得煥然一新,讓一個個在家的孩子走進教室,接受教育,這十年留給他自己的是一身疲憊和疲憊背後的點滴成就和欣慰,留給學生的是真誠的師愛和豐富的知識,政府和社會留給他的是嘖嘖的稱讚和依依不捨的情懷。

前幾天,幾個同事又和(老張)聊起了舊事,不經意間有人就問了一句:“那時你連飯都吃不飽,還那麼大幹勁,圖啥來着?”

他說:“只要我在那裏,我就要讓那裏的娃們上好學!”

老張沉默許久,才緩緩說出。

一室之內,所有人都將目光聚集在老張身上,那目光裏,除了尊敬,還是尊敬。

殫盡竭慮,成爲奮戰一線的中流砥柱

1983年,伴隨改革開放遍及全國,教育也迎來了又一次春天,麻坪初級中學藉此東風在原有七年制基礎上分設出來,成爲一所獨立的農村初中。建校伊始,由於人員緊缺,特別是沒有英語老師,學校領導看他認真好學,便選調他參加了三個月的英語培訓班,培訓期滿,調到初中任英語教師。面對陌生的學科、自己非常淺薄的英語基礎和工作經驗嚴重不足的難題,他沒有畏手畏腳,知難而退,而是在工作期間,他邊學邊教,邊教邊研,那時,你經常可以看到一個身影口中不斷的唸唸有詞,還不時在一個小本上記着的人,那就是他。清晨的晨曦中他漫步在清澈的小河邊;傍晚,他徜徉在落葉滿地的校園中;黃昏,他沐浴在如豆的煤油燈下,他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牛。妻子坐月子了,他不曾照料過;孩子生病了,他不曾過問過,家裏的糧袋子空了,他不曾看見過,他把心思全花在了英語教學當中。憑藉勤奮好學的精神和執着、忘我的工作態度,使他的英語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撰寫的學科論文達20餘篇在市縣優秀教研成果評選中獲獎,帶領英語組完成了三個微型課題的研究任務,幫扶成長了四名青年英語教師成長爲了學科骨幹,而自己在全縣英語教學領域也成爲同行們效仿和尊敬的長者,這些成績的取得,用他自己的話說,“幹一件事,我就要把它做到最好”來概括十分貼切。

在擔任英語教學的同時,他還兼任班主任工作數十年,農村長大的他,特別能體諒農村孩子的苦衷,所以,在他擔任班主任的時候,對孩子特別的關心、負責,比一般的男教師更具有耐心和愛心。87級是他帶的班主任,班上有個學生成績非常好,學校推薦他去參加縣上組織的數學競賽,但是這個孩子家裏窮,冬夏都穿的是草鞋,去參加競賽,家裏拿不出路費和伙食費,孩子眼淚汪汪的找到他,說自己不想去參加競賽了。經過詢問,得知是這種情況,他偷偷的到街道給孩子買來一雙白底膠鞋,還有一大包方便麪,讓數學老師交給孩子,說是學校給參加競賽的學生準備的。最後,這個孩子還縣數學競賽中拿到了二等獎。看到學生的獲獎證書,他比孩子的父母都還高興。其實生活中的他並不寬裕,兩個孩子在念書,家裏的開支都是靠他一個人的工資,對他的孩子來說,方便麪都是奢侈品。所以有人說他傻,他卻說:“我們從苦日子過過來的,現在總比農民好過點,能幫多少是多少,這不都是爲了孩子們能走出去,不再受窮嘛!”,30多年來,他接濟過的孩子太多了,最終“走出去”的孩子也不少,有一些孩子的名字他都叫不上了。

苦,他不說;累,他不言。始終以一種默默無聞,忘我工作的態度對待自己的這份責任,有的人背地裏評論“好好的在小學教書不好,幹嘛去初中受那份罪。”“你看他那倆孩子,一天都瘦成啥樣了。”“他圖啥,不就是初中待遇好點嘛!”……

以前的同事聽不下去,也看不下去,就去勸他:“你看你這是何必,工作固然重要,可家對你來說更重要呀,還是把工作放放,多抽時間關心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吧。”

“你還不知道我嗎?”他盯着同事說,“我當初既然選擇了這一行,我就應該愛這一行,就應該幹出成績!”。

話說的斬釘截鐵,同事看着他,動了動嘴,許久,什麼也沒說,悄悄的走了。

老驥伏櫪,傾己之力永葆激情樹楷模

時光流逝,歲月蹉跎,現如今年逾花甲的“老張”依然在教學一線上無私奉獻着。

隨着教育改革浪潮的衝擊,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學生、家長、社會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隊伍也在不斷的走向專業化道路,伴隨着他年齡的增長和長期辛苦操勞,身體上的疾病也越來越多,工作便力不從心了,年輕老師們一個小時的工作,他往往要幾個小時。而一向爭強好勝的他,又很少請假,領導看他帶病工作,心裏感到十分過於不去,近年來沒再讓他帶英語課和班主任,讓他只帶3個班的地理課,兼任學校工會主席和保管員,並負責校園的綠美化工作。

雖說相對工作負擔減輕了,但是工作的責任依然十分重大,肩上的膽子仍然很重。老張沒有因此放鬆自己,而是更加負責,更加努力的工作。

地理是新帶的學科,他又一次拿出了當年初帶英語時的精神。首先,認真鑽研教材,研究教法。他先借來了初中全套四冊教材,從頭看起。每遇疑難總和年輕老師交流(學校沒有專業地理老師,這些年輕老師也是些剛從學校畢業的,有的是中專學歷,有的是大專學歷。),他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們年輕,上過高中,頭腦靈活,轉得快,接受新事物也快,給我指點指點。”這種虛心的精神,讓年輕老師每每臉紅,而又很是欽佩。慢慢的,學校年輕老師們從他那裏學會一種謙虛、善學的作風。二是認真備課。每學期,光教案就寫3-4本,課本上的批註更是密密麻麻,如羣蟻排衙般整整齊齊。三是課堂上,他總是一絲不苟,力求每節課學生都有收穫。幾年來,在教學中總結出了幾條經驗:導要巧,生要參與,圖要會看。他的地理教學教法可以說已經成爲學校地理教學的一個參考書。四是每學期學校組織的常規查評,他都是全校做的最好的,多次上級組織對學校的檢查中,他的常規工作總得到上級領導的好評,給學校贏得了不少榮譽。

對於兼任學校工會主席,他也是沒有絲毫馬虎,他懂得工會主席就是爲學校服務的,就是爲大家排憂解難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生活的乏味,容易產生倦怠思想,他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每年“三八節”慰問女職工;“五一節”組織開展教職工體育運動會或教職工趣味運動會;“教師節”召開教師座談會;元旦組織教職工舞會等等,想方設法活躍教師的生活。2010年10月,在校長的`支援下,他率領工會小組成員建起了立了職工活動室,並向縣教育總工會申報創建《旬陽縣“模範職工之家”》。在他的組織下,學校的職工生活活躍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人際關係和諧了,學校的校園文化更加繁榮了。

說起做保管員的工作,他更是行家裏手,工作細緻入微,只要是學校採買的東西,都要進入他的庫房,進行逐一登記,小到一支筆、一個釘子他都堅持入、出一筆帳。走進保管室,物品按類排放整齊有序,衛生乾淨整潔,賬目一清二楚。

要說這些工作做得好,比起他作爲學校一名花草管護者來說,都稍有遜色。當你走進麻坪初中,你必會爲學校那整齊的綠帶,盛開而嬌豔的花朵所折服,你必會發出一聲驚歎——在這遙遠而偏僻的山區,居然有如此美麗的學校。這一切除了歷任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之外,最大的功勞就數他了。春天,萬物開始復甦,老張開始規劃一年的綠化工作。他說:“花草樹木是有靈性的,你得像愛護學生一樣去愛護它們,馬虎不得,每年春天,必須給花草鬆鬆土、施施肥,否則到時它開不出那麼美、那麼大的花。”夏天,草木生長茂盛,要及時給花草澆水、修剪。每天傍晚,你必會看見他手提水壺,拿着剪刀,給每個盆都澆上水併除除草,將那一排排的綠帶都修得整整齊齊,像一排排身穿迷彩的士兵,昂首挺立。老張笑着說:“他們就是學生的榜樣,你將它們修端正了,學生看着就會向它們學習,有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秋天,山上的樹葉開始發黃的時候,也是老張最忙的時節,它要對花草進行重新分栽,一籃籃的運進新土,一盆盆的端來端去,一天下來,老張累得腰都挺不起來了,可他從來都沒吭一聲。冬天,花草進入孕育期,能端進室內的,他端進室內,如果陽光好,他還會每天端出來,讓花草見見冬日的陽光;不能端的,又不能愛凍的,他會將在秋天收集的稻草蓋在身上,他說:“花兒也怕冷啊,得小心呵護着!”瞧,說得多親熱。有一次被女兒聽見了,撒嬌的說:“爸,你當年也沒像這樣對待我們啊!”老張笑笑說:“你們不同,如如當初不讓你們經愛風吹日曬,那有今天的成就。”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如果沒有老張像愛護兒女般愛護這些花草,——哦,比愛護兒女更愛護,我們的校園哪能盛開如此嬌豔的花朵呀!

看着每天忙忙碌碌的老張,校長說:“本來想給你減壓,沒想到,你自己卻乾的比原先還累,看來還是我把你‘害’了。”“沒有,沒有……”老張忙不迭的說,“這是我應該做的。”

可就在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操勞中,老張病倒了。開始,只是肚子有點疼,他沒說。有一次一大家人坐在一起吃飯,猛然間肚子疼了,將筷子也扔了,女兒嚇得叫了聲:“,爸,你怎麼了?”他撿起筷子笑笑說:“沒事,沒事,只不過是腸胃炎,瞧你大驚小怪的。”此後,大家也都當他是腸胃炎,經常給買點消炎藥,想着過一段時間就好了。沒想到,出事了,有一天竟然疼得倒在地上。這時,家人才急忙將他送往醫院進行檢查。一查嚇了一跳——急性胰腺炎。醫生說:“要不是你家離醫院近,送得及時,這條命可就交代了。”

此後,兩年的時間裏,老張,每天都離不開藥了,而且還吃不得,喝不得。

同事們望着日漸消瘦的老張,心疼無比,就勸他:“,你已經57了,給領導說說,回家休息吧。”“辛苦一輩子了,給自己留點本兒,享享福吧!”……

老張什麼也沒說,回家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了這樣一句話:“黨和國家培養了我,讓我由一個農民成長爲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可以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國家給的,我理應爲黨和國家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幾度春風化綢繆,默默無言寫春秋”。他以求真務實、無私奉獻的精神踐行和詮釋着這句話,他是同事們工作中迎難而上,開拓奮進的一面旗幟,這面旗幟書寫着麻中精神,昭示着麻中教育前程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