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秋日頭疼有感散文

散文1.26W

殘青舞眼鎖天涯,遠憶凌煙畏落霞。木盛紅奇疏淡意,曾經風雨打嫩芽。

秋日頭疼有感散文

——題記

對於秋天,自己原本也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只不過以爲是平常的一個季節而已,雖然有時也感嘆枝頭果實的累累與樹木退卻盛裝後的赤裸,但也只是簡單的感觸一下,沒有更深意義的延伸。上了高中語文課上講起有關秋日的詩篇,從而知道了“悲秋”的說法。這是中國文人的特殊情感。因爲中國詩人大多是懷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當他們的治國平天下的抱負無法實現時,不免要寓於它物以求慰藉。秋天雖是收穫的季節,又是冬天到來的前奏,看到落葉凋零,詩人不禁感嘆韶光易逝,也喟嘆功業難建。故而悲秋的情緒自然產生。這種情節基本上影響了中國古代所有的文人。

世事果真奇妙。不知道悲秋的時候,也不覺得什麼。自從知道以後,每到秋天,看到落葉齊飛,忍不住要感嘆一番: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自己的理想卻依舊高高懸在未知的明天,通向成功道路上的艱辛折磨着想要奮發的內心。又一年要消逝了,除了日記上留下流水帳般生活的記錄,早已想不起每天是怎樣度過的。飛舞的落葉扭動在眼前,擋住了有限的視野,越發覺得天地的狹小。每到這個時刻,便會想起理想中的生活,那絕不是現在這樣一種迷濛的狀態,像喝醉了酒一般不知輕重緩急。目標雖然遙遠,卻無可辯駁地存在。這種存在,也正是擋住墮落的大石。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這是不少人的想法,我也不能免俗。然而這樣一句話畢竟過於虛空,怎樣青史留名,總需要榜樣發出無窮的力量。讀史知道了凌煙閣。唐貞觀年間,太宗皇帝李世民爲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衆位功臣(當時有幾位已經辭世,在世者亦多老邁),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褚遂良題之,皆真人大小,時常前往懷舊。況且凌雲與凌煙相類,亦可以提示自己不忘志向。而現實中的奮鬥畢竟是清苦的,成功前的寂寞確實難耐。時日匆匆,總覺得一事無成,倒有些怕見落日,晚霞雖然有時很絢麗,卻是黑夜到來的序幕,也是一日奮鬥將終的信號。古人雖有“焚膏繼晷”的典故,這樣艱苦的拼搏的確不是一般人可以去做,也因此成功從來屬於少數人。所以纔有“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的'經驗總結。

其實,應該從秋天的日漸蕭索中聞出成功的味道,物華的暫時隱退是爲了來年更熱情地展示,樹木花草在春夏的繁盛,難道可以少了秋冬之間力量的積蓄?我們從來只注意到如錦的花朵,卻忘了它破土而出的嬌弱。向使沒有風雨的洗禮,它們又怎會贏得世人長久的頌詞?因爲,在安逸的環境中保持心態的平靜,凡人都可做到,當挫折忽然橫在眼前而又無力迴避時,仍能保持從容的心態,這纔是人們所夢寐以求的。

慣性似的工作讓自己剛來時的美好願望倏然消失,也許想的過於多而做的實在太少,對自己實踐理想的狀態太不滿意卻又無可奈何,百感交集涌向大腦。平凡的工作對比美好的預計,這原本就是讓人苦惱的源泉。卻正好又遇見秋天,被古人的情緒左右,腦子不禁想地疼了。於是,生出這些囉嗦,表達了出來,感覺頓時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