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閒說寂寞散文

散文2.28W

退休了,卸去了工作重負,百無聊賴地呆在家中,無所事事,一種莫名的孤寂襲上心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時,你纔會真切感悟李清照的千古名句。人就是這樣,繁忙的時候,總是企盼着清閒,而真正清閒的時候,才發覺工作是一種享受。

閒說寂寞散文

寂寞是老人的通病。特別是剛退休那陣子,往往有幾分悽清,幾分失落,幾分無奈。不是麼,過去工作有崗位,奮鬥有目標,做事有規律。而今,崗位沒有了,有勁用不上,生活太清閒。一時間,萬物皆空,無所適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其實,寂寞也沒有什麼不好,寂寞顯示時間的充裕,空間的廣闊。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有人說:“上帝把幼小的我們交給了父母,把青壯的我們交給了國家、社會,到了老年,他才把我們還給了自己。”退休了,於名於利於權皆無所求。此時,也就沒有了自卑之心,諂媚之色,也就沒有了苟且之念,違心之言。因此,可以身挺挺氣昂昂,心淡如月,氣清如風,樂觀自信,鎮定自若。可以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可以任天上雲捲雲舒,去留無意;可以放飛心靈,體驗快樂,在寧靜與淡泊中充實自己,超越自我。“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在萬事萬物面前保持一種大度,鑄就幾分從容。晚年生活其實是人生的另一道風景線。假如我們能快樂地面對人生,學會主宰寂寞,利用寂寞,享受寂寞,從寂寞中找出一份清歡,那將是精神的一種昇華,人生的又一個開始。

人的一生,握拳而來,撒手而去。先是一樣一樣地搜尋積累,然後是一件一件地拋撒捨棄。生命的過程註定是由激越到安祥,由絢爛到平淡。年輕的時候,我們懂得什麼?朦朧中只知道“危機四伏”“如暗夜行走”。那靈肉的衝突,義利的碰撞,羣己的爭鬥,哪有安寧的`時候。謝天謝地,總算老了,退休了,跳出三界,不列五行,再也不會“爲伊消得人憔悴”,不喜不懼,無雨無晴。一切的情緒激盪和彩色喧譁終歸消隱,那些複雜多變的歲月已經過去。

六十曰老,七十爲耆,八十呼耋,九十當耄,活到老真好。即便有些寂寞,我們也要學會利用寂寞無俚的時刻,發掘出生命的潛能,尋找迷失的自我,領悟真正的豁達與超然。君不見,寂寞之花,也能夠結出成功之果。古往今來,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文學家的鉅著宏篇,流傳百世的丹青名曲,無不與寂寞結下不解之緣。因爲寂寞,你能夠心平如鏡,恬淡地看日升日落,雲捲雲舒。你可以利用寂寞之閒,靜聽林中鳥鳴,園中花語,領略江河之浩淼,山嶽之壯麗。因爲寂寞,你可以拿起手中之筆,或潑墨丹青、融情山水;或詩或文,書寫天地萬物,書寫人生。因爲寂寞,你還可以移情花草,讓你的居所鮮花不斷、四季常青。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多側面的統一體。造物主總是如此玄妙地點化衆生。在關閉一扇門的同時,卻敞開了另一扇門。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的意念固定在一個點上,生活有多種多樣的詮釋與內涵。乘風破浪是海員的生活;腳踏實地的攀登是登山者的樂趣;科學家說,生活就是創造;詩人說,生活需要想象。“哀民生之多艱”是屈老夫子的生活;“著成信史照塵寰”是司馬遷的生活;“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曹操的壯烈情懷;“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是李太白嘯傲泉林的瀟灑;“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的人生楷範。人是大自然偉大者之偉大者,從宇宙宏荒到四海華榮,從荒野裏禦寒驅獸的篝火到今天煌煌的文明聖火,我們的祖先將生活演繹得多姿多彩,將生活的內涵闡釋得真真切切。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關山冷月,敦煌清夢,生活不是一軸單薄的畫卷,而是充滿了靈氣與活力的生命的延續。古往今來,生活續寫歷史,生活創建未來。如今工作雖然退休,生活卻還久遠。調整好心態,疏通心裏鬱結,換一種思維,換一種活法,從孤獨與寂寞中走出來,尋找新的切入點,創建適合自己的新生活。在這個崇尚創造的世界裏,在這個崇尚創新的時代裏,或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我想,退休老人的生活同樣可以象花蕾那樣縱情綻放,象小草那樣綠意勃發,象江河那樣剛健奔放。

標籤:閒說 散文 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