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屋頂上的白鴿子散文

散文1.9W

三月的晨光是明媚而堅韌的,它穿越過冬的寒冷和春的料峭將溫暖柔和的光束集中到了對面樓頂上的空闊之地,恍惚間竟生出幾分夏日的熱烈——眯起雙眸,靜靜眺望,那光的熱烈便模糊起來,直至隱了它硬而分明的輪廓,在我的眼中幻化成一片祥和的純白。這樣的白,摒棄了世俗的重量,兀自輕盈單薄,宛若殘留在塞北角隅的一處段雪,宛如漂浮在湛藍天空的一朵流雲,更宛若那羣棲息在老家屋頂上的白色鴿子,飛過世事的無情變遷和時光的荏苒瘋長,一路顛沛流離,只爲與我重逢在韶華已逝卻依然有夢的,這一刻。

屋頂上的白鴿子散文

它們的目光依然澄淨,羽翼依然豐滿,在如波光般流動的歲月裏,它們只需攜帶着一陣風一句話,便可讓那些塵封的記憶翩翩起舞,在我的筆下淡然成姿。

我有五個姑姑,而且每一個人的名字中間都有一個“素”字,再加上我家本姓“白”,所以當趙雅芝演繹的“白素貞”整天在熒幕上柔情萬種癡心不改的時候,天真孩童的我便開始堅信我家這五朵花兒般的姑姑們,一定會擁有傾國傾城的愛情,一如淡青色油紙傘下擎起的幾世因緣,那麼美。

打我記事起,負責給家裏那一大羣白鴿子餵食的便是大姑——大姑是五個姑姑當中長相最大氣的,眼睛大大的,鼻樑挺挺的,現在想想竟然有點像李嘉欣,但是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小鎮上的人們對衣食住行的熱情要遠遠高於關注一個遙遠的港臺明星,所以大姑的美只是引起了鎮上幾個小夥子的關注,而這種關注也僅限於關注,比如平時多看幾眼,偶爾鼓足勇氣上前搭句話而已。即使是今天看起來不痛不癢平淡無味的“關注”,竟也很快讓大姑陷入一場熱戀不能自拔,這可能是與大姑與生俱來的“勇敢”有關吧——聽奶奶講,大姑小的時候敢把自己家裏的碗碟拿出來磕破只爲與同伴兒玩“過家家”的遊戲,在她十三歲時,便敢騎着一輛破自行車孤身前往幾十裏之外的城市找爺爺。而這樣一個“無所畏懼”的大姑也“無所畏懼”地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那個姓毛的小夥子他們家族與我們白姓家族好像一直有什麼過節,平日裏真的是老死不相往來,況且在那個時候自由戀愛是會被風氣保守閉塞的小鎮人們所不齒的,所以,每每大姑不在家,奶奶便會派出我的另外四個姑姑去找,找回來後,若是發現大姑頭髮有鬆動的痕跡,衣釦和衣襟有不規整的地方,奶奶便會掄起笤帚劈頭蓋臉地打,雖然大姑的確很勇敢,在捱打的時候一聲不吭甚至連眼淚都不掉一滴,但卻給年幼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在我二十一歲之前,我都堅持認爲談戀愛是世界上最不光彩最見不得人的事情。

後來,在小鎮人們的指指點點中,在兩個傳統家族的無聲對抗中,在奶奶幾乎一日一次的“笤帚教育”中,大姑和那個毛姓小夥子的愛情終於被成功扼殺了。於是,一切都風平浪靜了,只有兩個傷心的年輕人黯然地離開了家鄉,只不過,大姑向南,那個小夥子向北。

於是二姑接替了大姑的任務,每天負責給鴿子餵食。記憶裏的某一天,當二姑站在那羣在屋前空地上啄食的鴿子中間時,我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我發現二姑的頭髮很美,兩條粗黑光亮的麻花辮一晃一晃的,給白淨秀氣的二姑增添了一種古典溫婉的氣質。很自然地,對遠行大姑的思念便轉成了對二姑頭髮的迷戀。於是,我向媽媽提出抗議要留起長長的頭髮,而不再做什麼“假小子”,甚至我還幻想着跟二姑學會繡花,做一個真正安靜美好的淑女——本來這個抗議也不過分,可是對於天生愚笨不會梳辮子的我來說,留長髮只會給每天忙裏忙外的媽媽找活兒,於是,在無數次“武力脅迫”和“逃跑捍衛”的交鋒後,媽媽妥協了,我終於驕傲地拖起了兩根細細的麻花辮,而這個時候二姑定親了。

二姑的那個真命天子更確切地說是個大男孩兒,比二姑小三歲,他的父母看中了二姑的溫柔可人便急急地讓他輟學跟二姑定親。我不知道二姑的真實想法,反正我倒是很開心,因爲這個以前被我稱作“哥”現在改叫“二姑夫”的少年,可以整日穿着花襯衫和我在一起彈玻璃球、玩捉迷藏,甚至,我還可以故意捉弄他——在奶奶包餃子的時候,我偷偷地把幾個餃子的肉餡換成辣椒,並做上記號,吃飯的時候專門盛給他,然後看着他被辣得滿臉通紅卻不敢吱聲的樣子開懷大笑。雖然我因爲捉弄“長輩”而經常遭到媽媽的雞毛撣子的“親吻”,但是想起“二姑夫”的窘態我還是會忍痛大笑,況且,我也長高了一些,跑步的速度也是蠻快的,媽媽要追着打我還是得需要一定耐力的——在我的“痛”與“樂”中,二姑出嫁了,可能因爲這一樁婚姻是皆大歡喜的吧,二姑真可謂瀟灑出閣,走的時候沒掉一滴眼淚,也就是說,她把所有的“金豆子”都帶到了婆家。

三姑在五個姑姑當中是公認的憨和傻,所以當她負責給家裏的鴿羣餵食的時候,奶奶總是擔心她撒的糧食太多而讓那些麻雀佔了便宜。幹家務活時最不會投機取巧的也是她,比如說,每當做飯和飯後刷碗刷鍋的時候,別的姑姑都搶着以“哄孩子”的名義帶我和妹妹出去玩,只有三姑傻乎乎地忙前忙後幫奶奶幹這幹那,可是她偏偏腦子笨手腳也笨,飯做不好碗也刷不乾淨,所以經常挨奶奶罵的人也是她。在我印象裏,三姑也是最愛哭的,讀書的時候受了欺負只知道哭,還是四姑出面跑到那個欺負三姑的同學家門口把那個壞男孩罵得不敢出門。後來三姑上班的時候,又因爲在單位住宿想家而哭……就這樣,三姑一路哭到了嫁人的那一天——那一天,什麼叫做“淚人兒”我終於得見,甚至三姑哭到數次暈倒自己穿不上紅嫁衣。

但就是這樣的三姑,在當時卻嫁了一個讓大家無比看好的丈夫——三姑夫那時是某油田的工人,單位好不說,還個子高高的看起來頗有氣質。而且聽說他還會寫詩,有一定的文學素養,這一點後來被我證實了——他們婚後不久,我去他們家玩,在寫字檯的抽屜裏我翻出了三姑夫的日記本,上面寫滿了所謂的詩,其中有一首印象比較深刻,因爲以我當時的“文化水平”來說只能看懂這一首,好像是“崖上一朵花,我想採來又怕它把我扎……”什麼的。

其實客觀地說,三姑也是很美的,只不過跟二姑的秀氣比起來,她稍顯豐滿而已,所以當她學會了畫眉描脣之後,就有人說了,三姑是五個姑姑當中最好看的,因爲經得起打扮、耐看——於是,那些眉筆和口紅之類的東西在我的心目中便成了美的象徵,我經常趁着大人們不注意,對着鏡子將眉毛描得長長的,眼線畫得黑黑的,嘴巴塗得紅紅的,並且學着電視上的那些明星搔首弄姿。後來有一次,小夥伴叫我出去玩的時候,我忘了洗掉自己的這副妝容便衝了出去,結果真的是“嚇倒”一片,只有一個平日裏傻了吧唧的男孩子走到我跟前,呆呆地說了一句:“哎,我怎麼看你今天眼眶子發青呢?”……還好,還好,比起那段爲了刻意模仿秦漢的笑容而差點練成了歪嘴的經歷來說,這一處還是可以說出來曬曬太陽的。

四姑的倔強和勤快在小鎮上是出了名的,這個我們白家唯一的單眼皮姑娘,長着一張如今看起來很歐式的臉,但是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卻是非常醜的,於是,爲了彌補自己外貌上的缺陷,四姑便處處顯示出“誰說女子不如男”的氣概來——喂鴿子這樣的事情她是不屑去做的,當時家裏幾畝薄田的農活幾乎全被她包攬了,播種、拔草、收割,甚至她扛起裝糧食的口袋來眼睛都不會眨一下。正是因爲她的能幹,爺爺很偏向她,在她出嫁的時候,陪送了很多的嫁妝。

但是四姑也是經常挨奶奶打的姑姑之一,這一點跟大姑很相像,倒不是因爲她的自由戀愛,而是因爲她愛看閒書——說起愛看書,也不是因爲四姑文化水平多高,其實,她是五個姑姑當中讀書最少的,初中還沒念完,就因爲和一位男同學發生了“石子大戰”而負傷回家休養,至今額頭還有一印記。雖然這一休養使她徹底放棄了繼續去學校讀書受束縛的念頭,但是她卻瘋狂地愛上了讀書,並且用盡一切手段來獲得書——或借或買或借了不還。可能是因爲奶奶覺得女孩子看那些亂七八糟的書是不務正業吧,所以奶奶對四姑的書們實行了“圍追堵截”和“俘獲必殺”的政策,一時間家裏經常是“焚書坑字”,硝煙瀰漫。嘆我四姑在痛定思痛後,終於練就出一身“敵進我退,敵疲我讀”的過硬本領,田間、倉庫、被窩、廁所,都是她讀書的最佳地點,而藏書的處所也在奶奶的“堅壁清野”下彰顯詭異多端,如櫃子之間的空隙,倉儲間衣服的夾層,甚至是地磚之下和天花板之上。

四姑愛看故事,我便愛上了聽故事,所以每天晚上我都願意和四姑擠在一個被窩裏,聽她講什麼癡心白蛇精、俠義呂四娘、才情林黛玉,傾城張愛玲——想想,如今我思維的“天馬行空”恐怕和四姑有很大的關係。

在對書的迷戀中,四姑嫁給了鎮上的一位小學教師,據說我的這位四姑父當年很窮,但是口才卻是相當了得——相傳他和四姑相親那天,這位小夥子一見四姑舌頭便像上了弦似的說個不停,徹底征服了四姑那顆少女的'芳心。其實,四姑父當年還有一個綽號的,叫做“火上房不着忙”,因爲他是出了名的慢性子,但是他卻在相親的那一天行動迅捷口若懸河,這恐怕就是愛情的力量了吧。

不經意間,我家屋頂上的白鴿子少了,因爲沒有人專職去給它們餵食了,而長大的老姑只會嫌棄鴿子的咕咕叫聲擾亂了她的心緒。

老姑只比我大四歲,但是在我兒時的印象裏,她處處流露出與她的年齡極不相稱的精明,跟她一比我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傻瓜。比如說她小時候,若是哪個姑姑不帶她玩,她就跑去跟奶奶告狀說哪個姑姑去河邊玩兒了(因爲家鄉的小河曾經淹死過人,所以大人們總是談河色變),結果必然是這位姑姑倒黴挨奶奶的打罵。再比如,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接到了本班男孩子的“情書”,其實也無非是想交個朋友之類的話,但是卻把我嚇得不知所措,只好求助於老姑——老姑就給我出招,讓我把那封“情書”撕個粉碎然後找白紙包上還給那個寫信的男孩子,於是,我照做了……結果就是若干年後,那個已經在家鄉某集團當上老總的男同學在見到我後,依然不敢上前跟我說話。這還不算,這位大我四歲的情感顧問在我上了高中以後,直接指導我把一位文采斐然的男生寫給我的信放在班上傳閱,結果就是那個男生爲了報復我,故意找了一個跟我長得很像的女朋友,天天坐在我的後桌跟那個女生情意綿綿,只是,他低估了我,我從來沒有在乎過他,甚至還鄙夷他,誰讓他偷看我的日記,還有一個臭名昭著的綽號叫“情聖”,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如此“精明”的老姑卻在戀愛問題上一度糾結,不是因爲她不好看——老姑是大眼睛,身材嬌小玲瓏,因爲運動細胞比較發達,上學時曾被送綽號“白兔子”,你想啊,白色兔子還能醜到哪裏去?她工作後談的第一個男朋友是一位廚師,長相和氣質很像《千杯不醉》裏的那個吳彥祖,但是後來不知怎麼回事,兩個人分手了,老姑的理由是這個小夥子整天想着他的老孃不知道疼愛她。接着老姑又和一個長得比較“僞娘”但巧舌如簧的男人談戀愛,後來經證實這位是一個花心大蘿蔔後再次分手。接下來,老姑又談了幾次戀愛我就不清楚了,倒是我從沒見過她因失戀而傷心過,人家是十分想得開的,也算沒辜負青春大好時光。最終,這朵白家的花兒也落下了,卻是在遙遠的異地他鄉,而老姑也實現了她由小鎮姑娘到城市媳婦的蛻變。雖然這位老姑父是有車有房條件比較優越,但是我卻經常拿他跟以前的那個“吳彥祖”比,比來比去,我只能無言。

再後來,老家的房子被賣掉了,而屋頂上的那羣白鴿子也不見了蹤影。也許,它們也帶着愛情的夢想飛向了遠方,只是遠方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大姑在遙遠的都市裏嫁給了一個她不愛的人,而那個我叫做大姑父的人整日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大姑曾幾度想與他離婚,卻終因眷戀孩子而委曲求全。

二姑倒是家庭和睦美滿,但卻因二姑夫那個家族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而一度糾結自己生了個女孩,於是想盡辦法費盡周折只爲生下一個傳宗接代的男孩。

三姑和三姑夫的幸福伴隨着三姑夫的下崗而終結,三姑夫不再寫詩而是去沿海打工,最終卻葬身海底屍骨無存,只剩下病怏怏的三姑和女兒相依爲命。

倒是留在小鎮的四姑歲月靜好,只是她所經歷過的苦日子是她的幾個姐妹所無法想象的,爲了支援四姑父的進修,她在家裏連給孩子買根雪糕都要想了再想。

不知道老姑是否後悔當初的選擇,她要面對的是“公子哥”般的老姑父在婚姻之外的一次次欺騙和背叛,以及與守寡多年的“貴族”婆婆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不管怎樣,那些白色的鴿子再也沒有飛回來過,也許遠方再不美好也有值得它們眷戀的東西吧。

雖然天空未曾留下它們飛過的痕跡,然而,它們卻是我年少記憶裏最美的一道風景,關於生活,關於追尋。

此時此刻,在這塞北的小城,樓頂上的光亮隨着日影的西移而消失不見,可是記憶裏那羣白得耀眼的鴿子卻無比真實地向我飛來,我伸展雙臂去擁抱它們,於是,我感覺到自己變得很輕很輕,而身邊亦有微微的風兒掠過——揮動翅膀,我和它們一起飛翔,在字裏行間,在蔚藍色的天際。

哦,白鴿子,原來你們一直在尋找我,萬水千山。

哦,白鴿子,原來你們一直在我身邊,從未離去。

標籤:散文 鴿子 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