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取悅自己散文

散文1.7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散文嗎?散文分爲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爲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散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取悅自己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取悅自己散文

取悅自己散文 篇1

小時候,我生活的在農村,那時家家戶戶都普遍貧窮,大人們若干活累了,回家喝一壺茶、吃一頓飯的功夫就很快能夠恢復體力。如今,生活在大都市,眼看着人們都普遍富裕了,卻發現有不少人活得越來越累,那不是喝一壺茶、吃一頓能緩解的累,是一種持久不能擺脫的心累。爲何心累?有人說“一半源於生存,一半來自攀比。”我倒是覺得,是因爲一味爲了取悅別人,而沒有取悅自己。

害怕被別人說,說明還是被別人說得太少。害怕不被別人認可,恰恰是自己都沒有認可自己。天上的雲滿了水,雨說下就下,嘴長在別人身上,話想說就說,如其害怕別人說什麼,還不如堅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好人是說不壞的。不要去取悅任何人,他若不想悅納你,你付出再多也沒有用。無愧於天、地、人心,坦坦蕩蕩做人做事,問心無愧,別人想說什麼就隨他去吧!你再好,也不是萬人迷,更不是人民幣,有人見人愛的魅力,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纔是生命的常態。莫言說:“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裏丟了快樂,生命中總有幾朵祥雲爲你繚繞。”人生有一、兩個知己足矣,做事不求讓每個人都理解,也不必有過多解釋,懂你的人無需解釋。

路轉千回,每一次轉彎處,都有一道美麗的風景與你相伴,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每一次心痛,都是心靈的一次成長。不論遭遇怎樣的誤解,都不要再去論斷別人,讓心保持平靜。因爲你如何論斷別人,別人就怎樣診斷你,流言止於智者。非洲草原上的野馬不是被吸血蝙蝠咬死的,而是源於自己的暴怒和狂奔。人生的跌宕起伏如同變幻莫測的股市,跌到低谷時,便會反彈,這又何嘗不預示着新的機遇。

不要和別人攀比,安靜的做自己。每個人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別人光鮮的外表下往往都有不爲人知的愁苦,你只需開心地過好每一天,照顧好自己的家人便是成功的人生。人的幸福感主要來自精神感受而非物質,不要一味的和別人攀比名利、地位,終日患得患失,世間沒有能夠永恆佔有的東西,一切隨遇而安,順其自然。

做自己的喜歡的事情,愉悅自己。無爲而爲,無用而用,纔是人生真正所需要的。付出就希望得到回報,反道是最沒有回報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全身心投入進去,不要考慮有沒有用,只要你喜歡就好。不要把自己喜歡的事情侷限在工作中,把快樂嫁接在別人身上,是很容易失去的。因爲崗位是可以變動的,單位也是可以變動的,你早晚也會退休的,帶着愛心工作是一份責任,但是那終究不是能陪伴你一生的愛好。

江山易改,君臣易更,我獨敬佩蘇東坡的文人風骨,他的一生剛正不阿,爲官清廉,樂善好施,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活得有情有義、有趣有雅。人生短短數十載,不要成爲別人眼中的奴隸,要活出自己的真性情,取悅自己,讓靈魂變得善良、豐富、高貴。即便遭遇了再大的傷害,也要有一顆恆久不變的愛人之心,活得有滋有味。門前的樹尚且日日成長,每個人都在成長,那些傷害過你的支言片語,就當作是空中飛揚的柳絮吧,那些都是成長之物。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一句話,在不同的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取一語示人,不足爲信,信者智愚。

原以爲鬼谷子的《攻心術》是勾心鬥角之人用的伎倆,怎成想也能教良善者用心識人,化解人與人之間的誤會。能讀心者,方能悟出一些語言的真正含義,不輕易斷章取義。看破卻不道破,一笑而過,把人往好了想,那人內心必是強大而愉悅的。能讀懂心機,卻不用心機,能識別聰明,卻憨態可掬,那人必是大智若愚。人生逢一、兩這樣的高人爲師爲友,乃人生之憾事。

對人有恩,別求回報,心安便好,人不報天報,冥冥之中上天已經安排好了一切。不取悅任何人,只取悅自己的良知,取悅頭頂三尺之處的“神靈”,“寧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付出再多,別求回報,命中自有福報。任何人都是不可取悅的,只能取悅那主宰因果的“天理”。遠離是非之人,簡簡單單的活着,邀一、兩知己談天說地、詩酒花茶,如老樹所說“天色將晚,抱魚上牀。世間破事,去他個娘。”

當有一天修煉到能笑着聽一個人說另一個人罵自己時,是一種人生境界,不相信、不在乎、不忌恨那些流言蜚語,仍然能夠做到愛人如己時,這一切源自內心的淡定和從容。“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這極美的景緻,想必作者歷經人生諸般苦,才修得這般心境。我悅我心,當我心綻放不再疲累之時,天下再無可恨之人,無可煩之事。

取悅自己散文 篇2

秋雨還是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待着,偶爾寫寫東西和自己對話。她不喜歡喧囂,真的不喜歡。她喜歡聽抒情的鋼琴曲。其實,她對吃也沒什麼興趣,只是不吃東西會讓她更加無聊罷了,吃能給她帶來一種滿足感,讓她不孤單。她是喜歡孤單的。她想到她這一輩子將一事無成,除了寫作帶給她絲毫的慰藉,她還是不傷心的。一事無成最多就是被別人笑話,而每天奮鬥就是真的辛苦,每天都要和別人鬥,和自己鬥,想想就有悖和諧。她現在過的就是她從小夢寐以求喜歡過的日子,還有什麼不滿足的。不過她是真的該減肥了,其實她並不是每時每刻都想吃,就像今天,即使她餓了,也並不想吃,吃只是排遣寂寞的一種方式。她喜歡生活在畫裏,喜歡寫文字,文字對她來說纔是真正的朋友,和她形影不離,而且永遠都不會離開她。

我愛你,文字。我愛你,這三個簡單的字,一年級的學生都會寫的字,其中包含的柔情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的,尤其,對象是文字。人,靠不住,動物,也靠不住。似乎,靠得住的也只有文字了。風景,靠得住嗎?這個答案將在即將開始的旅程揭曉。我不愛你了,不是因爲我愛上了別人,你們,我統統都不愛了。我愛我的文字,我愛我自己。沒有人能比自己更瞭解自己,更能取悅自己。有一手好文字,優雅的文字,將給心靈多少慰藉。

文字,會聆聽優雅的音樂,因爲這音樂,我纔有這閒情雅緻來完成一段文字。配着這音樂,我感到心靈得到洗禮,心靈被音樂一次次地洗禮,越來越純淨。文字也越來越優雅。誰還在乎窗外的風景,風景在人的心裏,在耳朵裏,在大腦的想象中。想象,我看到了一片片綠蔥蔥樹林,我聞到清新的花香,聽到鳥兒清脆的叫着。我可以這樣無憂無慮地生活,我可以這樣無憂無慮地神遊,只要我願意。我熱愛生活,我更熱愛我腦中的精神家園。優雅的音樂給了我很多,教我如何優雅的寫文字,教我珍惜和感恩。就算世界再怎麼對自己不好,都要懷着一顆敏感的心感恩的活着。她喜歡趴着寫段落,晨光照射在便籤,清醒着她,敏感着她的每根神經。過去的事,都忘了罷。她想一輩子這樣,聽音樂一輩子,寫段落一輩子。不求名不求利,不求世俗能帶給她的一切,她只想這樣一輩子寫下去,取悅自己,讓自己每天都有好心情。

取悅自己散文 篇3

夜晚,比我大十歲的王姐由於家裏臨時來了親戚,只能暫住我家。晚上,我和她共同擠在一張牀上,夜色正在蔓延,寂靜的黑包裹着我們,九月的秋天涼爽而舒適,淡淡的桂花香飄散在空氣裏,讓這個夜色沉浸在秋的溫馨,我們望着美好的夜色,在馨香的寂靜裏睡意全無,於是,就悄然的交談了起來。也許,漆黑的夜色裏,最適合敞開心扉,讓平日裏的厚重的保護色淺淡下去,於是,王姐對我說了很多內心的祕密和感悟,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一定要善待自己。

王姐的話語在夜色裏流淌,我只能靜靜地傾聽。她說:人生只有走過來,才知道珍惜愛護自己,才能打造自己喜歡的生活和快樂。二十歲左右的她,總以爲取悅他人,纔是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總是希望得到一份認可、一份重視,總是以爲他們眼中的自己纔是最好的自己。她一直不明白爲什麼自己小的時候,父母會把她送往外婆家居住,爲什麼她總是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和溫暖,父母總是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她,讓她如何努力,也做不到父母眼中最完美的孩子。後來進入學校,她又開始取悅老師和同學,希望可以在衆多眼光中得到自信,可是,她得到的依舊只是失望和孤獨。再進入國營企業,她又開始努力成爲同事和師傅眼中最完美的人,可是,一路走來,她發現,無論她如何努力,也做不到他人眼中的完美。終於,她換了一種心態,讓自己在將近三十歲的時候,努力打造自己喜愛的模樣,她每日不再小心翼翼的看着他人的眼色,不再顧及他人的喜好,不再帶着討好的方式說話,她每日帶上滿滿的笑容,讓自信的光彩圍繞着她,她開始專研技術,開始分擔一些廠工會的瑣碎事,開始和自己喜歡的同事一起相處,開始忽略敵視或輕視她的目光,漸漸地,她發現,自己越來越開朗,擁有越來越多的親密朋友,工作也順心如意了;漸漸地,她懂得了,以其取悅他人,不如善待自己!

我靜靜地聽着,王姐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色裏略帶哽咽,陳舊的回憶讓王姐陷入曾經的迷茫和無助間,可是,我明白,她是想告訴我,以其在意他人,不如在意自己。讓自己活成自己喜愛的模樣,纔是最重要的。我不由得回顧自己的曾經,那青澀的歲月裏,我又何嘗不是一直在取悅他人,每每活在他人的陰影下,失去了自己的色彩,讓自己迷失了一份自信,我總是被自己想象出來的煩惱纏繞,總再想:爲什麼父母總是操心惦記哥哥,卻忽略了我,難道是因爲我很乖而容易忽略嗎?爲什麼同學都不喜歡我,難道是因爲我內向和害羞嗎?爲什麼老師不喜歡我,難道是因爲我的成績總是在中間,又不善於參加各種活動嗎?爲什麼我在工廠小心翼翼的幹活,卻總是得不到師傅們的表揚,也得不到同事們的關注,難道是因爲我不夠靈活,不夠活躍?我總是生活在各種疑問中,在自己編織的自卑的網裏掙扎。

聽了王姐的述說,我輕輕地笑了,對着王姐說:“原來,咱們的青春都活得小心翼翼,擔驚受怕。原來,到了中年才能明白,忽略自己的感受,只顧取悅他人,是那麼的.笨,那麼的傻。”

我也想到如今的人們,就算是獨自一人,也要在手機的微信或QQ裏,刷出一份存在感。總是把自己生活的瑣事上傳到朋友圈,不然就是狂給他人點贊,總是把自己零碎的光陰變成朋友圈裏的互動和關注,而仔細想來,爲自己乾的事情又有多少?

人總要擠入社會,總要擁有存在感。總是在無味的取悅間忘卻自己的喜愛,一部手機就讓自己成爲交往達人,而真實的畫面是,一屋子人雖然低頭羣聊着看似有趣的話題,各自卻成爲孤獨的單一形體,外在的孤單被無形的熱鬧掩蓋,虛無的交往讓人與人遺忘了原始的交談。

王姐說:自從她明白不是任何人都能取悅,不是從任何人身上都能得到重視和在意,她開始爲自己而活,她努力的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愛好興趣,努力和在乎自己的朋友一起遊山玩水,看盡祖國美好的河流山川。當融入山川湖海時,才發現自身的渺小,才發現自己的苦惱是那麼的細弱;當她獨自一人融入書中的世界時,她才發現當初的自卑和多愁善感是多麼的沒有意義和浪費時間。她說,她越來越喜歡現在的自己,可以不用顧忌他人的想法,大膽的幹自己想幹的事情,面對挫折和失敗,她也可以不懼怕他人的言論,只管自己堅持和勇敢前行,不管他人的評價。甚至朋友圈的動態,她也不再多加關心。如今的她,嘗試各種興趣愛好,遊覽各地的美景,品嚐各地的美食,沉浸厚重的書本里,雖然沒有他人的認可和鼓掌,但是,她的生活充實、豐富,內心也是喜悅的。

以其取悅他人,不如善待自己。自己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在各種忙碌間,擠走了太多的時光,剩餘的光陰本來就少,以其用於和他人的聊天和討好,不如寫點文字,不如融入一處美景,清洗繁雜的心緒,讓靜美的山巒美景打動自己的內心。無論做什麼,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自己開心快樂!此生已經進入中年,懂得善待自己,才能成就自己喜愛的自己!

王姐在臨睡前,結束了她的話語:“人這一輩子,如果追求不到金錢的富裕,那就追求生活的富裕,讓自己多一些閱歷,多一些嘗試,多一些書本中沉澱下來的知識和道理,眼光就會望遠,心就會放寬,人就會學會在平凡的歲月裏,找尋到屬於自己的自信和愉悅,反而會得到更多的認可和友誼!”

取悅自己散文 篇4

杭州的天說變就變,昨日仍是晴朗的,今日已是陰雨綿綿。一陣風吹來,瑟抖着,不禁有點怨恨起天氣來。雖是疲倦得很,卻無意睡覺。我獨坐窗邊,聽冷雨,理紛亂的思緒。

若是樂觀之人,雨聽起來又如何會冷?我想我確是心不悅,以至於這雨帶了寒意,催生了內心的一抹孤寂。孤寂在狹小的旅店房間裏徘徊,時刻提醒着我的落寞。夢遠了,會碎;心寂了,會頹。時間於我們而言,短暫而寶貴。我雖不是非常珍惜時間之人,卻害怕於時間從指縫間悄悄溜走,不留下一絲痕跡。我終是尋了點事做,弄弄文字,聊以博取自己一絲笑容。

寫文,以取悅自己,多少有點狹隘,至少魯迅先生是不會同意。魯迅先生嚴厲得很,眼裏揉不得沙子,因而批了林雨堂的幽默。站在思想的高度上,文不應僅以取悅自己而寫,換言之,爲悅己而作的文是不會所歷史長存的。文章思想的至高境界是以己之理影響讀文之人,也唯有深刻影響一代人,一卷青史,甚至是同蒼天一般永存不朽,纔可堪稱爲經典。而有文學大師曾主張,文不應依附於任何政治、宗教,應該追求其文學性的純粹,任何一味說教的文字都是不可取的。因而鄙人覺得,追求文學純粹性是必須的,而文的深刻意義也是不可缺的,只是兩者結合的方式時可以多變的。如魯迅般冷嘲熱諷,犀利而不留一絲餘地,固然令人拍案叫絕,但如若似林雨堂般,寫文間融入輕鬆、幽默,又怎麼不是一絕呢?不是每一個文學家都有高度的政治覺悟性,所以,左派的文學家們值得肯定,而沈從文般的文學大師們亦應當被正名。至於海派之所爲文,是爲錢,也是無可厚非的。

我才疏學淺,於文學,只是略知牛毛。混跡世間僅二十餘載,且常逗留於校園暖房中,經歷可謂單薄,而於人間世俗的認識又流於表面,尚顯膚淺。與前文所列文學家所比,我不過是滄海一粟,天地一浮蚴。我之所以寫文,亦常不敢,也不願上升至文學創造的高度。那個高度,我可以仰望,卻應踏實前進,而不是好高鶩遠,反而模糊了自己的方向。所以,偶爾歇息,不談藝術的高度,不苛求思想的深刻,更不奢望名與利,單純寫點文,取悅自己。

取悅自己的文,是絮叨的,甚至稍顯累贅。讀來之時,又頗合心意,彷彿在審視自己的心靈。一件小事,一個小物件,一點小情小調,皆被信手拈來,化爲自己歡喜的文字。細細品着,有生活的芬芳,不經意間便會陷入進去。而孤寂的歲月裏,那芬芳更是迷人。

取悅自己的文,亦是孤獨的。世無相同的兩片葉,也無完全相似的兩個人。將自己的心化爲文字,擺放於世人前,能真正明白者又有多少。一行行跳躍着靈魂光芒的文字被我冷落在一旁,因我不願觸及,而觸及會愈覺心靈的孤獨。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孤寂無邊,環顧四周,永遠截然一身。冷落一旁的文字,令自己愉悅,又令人恐懼。

取悅自己的文字,終究是幸福的。無須冠以教化世人的帽子,揹負文學藝術性的包袱,甚至連文字的交流功能都弱化了。它終其一身的努力,只爲博自己一笑;而冷落了它,它只是安靜待在角落,無任何抱怨。它的人生如此簡單,簡單得幸福,幸福得讓人嫉妒。

寫下絮叨,孤獨,幸福的文字,擡頭望望遠方,輕鬆愉悅的感覺自心底升起,久久不去。偶然翻閱,心重遊故地,再歷往事,情緒不自覺地與文共鳴,奏起一首曲子,聽着,耳裏滿滿幸福的芬芳。倘使時間充足,或是放飛思緒,任其馳騁。馳騁的思緒似野馬般,狂野不羈。奔至文字記憶的舞臺上,有時仰天斯鳴,不爲任何,只是喜悅所至的單純表達;而有時,低頭沉思,一動不動,彷彿舞臺隨時會崩塌似的。時間久了,“馬兒”累了,回了腦海,卻安安靜靜的,仍然沉浸着所經歷過的一切。

只是無論文字如何,一旦是爲記錄而下,其間便免不了時間的滄桑。雖爲悅己而寫文,卻也免不了惹上塵埃。於是嘗試寫一些虛虛實實的文字,藉以淡去時間的痕跡。只是重新品嚐時,塵埃味揮之不去,驀然發覺,一切不過是掩耳盜鈴。

窗外雨仍未絕,而天漸漸黑了。開着空調的房間裏,略有一點寒意。而寫下這些文字後,心開了扇窗,絲絲暖意自窗外傳來,暖和了略微涼的心房。其實,我以爲細雨飄零下的西湖很美,只是我沒去。

標籤:取悅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