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名副其實散文

散文1.92W

名字是人之稱謂亦是萬物之符號代碼,名字或許幾乎人人皆有,但名字中到底包含什麼內涵?亦或多數人從未認真想過這些問題。大約百年前中國人對男女之名謂還有不同對待,例如男娃長者就以小狗二蛋等乳名稱呼,等上學堂了大人又正式給孩子起個名,與姓撘配形成“獨一無二”之姓名以與他人區別,男子到十八歲成年後就要舉行成人禮束髮加冠,在其姓名之外再由長者賜個字,其名只有老師父母長者呼叫,而字就成了社會對自己的大衆稱號,名與字由之落入不同的呼號範圍。然而小女孩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她們從小無名無字,在家多以大丫二丫三丫相稱稱着,等她們長大出嫁則隨夫之姓,在夫姓之後帶個氏字就算一生代號了,直到墳墓也沒有正式名字。當然在那個時代人的名字中含有深深的性別不等以及對女性的社會歧視。我不是女權運動支援者但也不是大男子主義的償導者,對於姓名而言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色烙印。

名副其實散文

若而將名字昇華到理學之上,我們就知道姓名之陰陽也有它自己的太極內化規律。我們習已爲常地被叫着,直到有一天突然問自己,我的名字中是否陰陽合和呢?因爲陽者爲虛而陰者爲實,對於自己的發問常感有些茫然無知。如果說名字是陰性身體的代號,那麼名字和身體就是從屬關係,身體沒有了名字當也該隨之消亡,爲什麼身體逝消幾千年後有些人的名字仍然被後人記憶?如果說名字是陽性靈魂的符號,那麼靈魂投胎了,這個符號又留給誰去繼續承受?如果說名字是我們的肉體及精神陰陽結合所形成的抽象人格的太極標識,那麼肉體和靈魂分離後人之太極會自然終止嗎?人格之體若失去獨立存在的基礎,這個標識又是爲誰而繼續存在着?我實在不敢想下去。

然而名字的真正含義即不是肉體的代號也不是靈魂的符號,也不是超越肉體與精神的人格太極的稱謂,它具有獨立的存在價值和承傳意義,因爲姓名已經具備了超越陰陽太極的抽象化人格特徵,在名在字之外成爲名字延伸的部分,這就是名字之譭譽。

名字到底包含了什麼! 如果不得不去描述名字,我只好從名字中列出三層含義。一者是稱謂說,它是一個血肉之軀的外在代表,你走到那裏人們會呼喊名字以示交流,人之各種權益大多以其名字作爲代表承受,一切贊諷好惡皆會放在名字之下,這是名字的自然延伸。二者標誌說,老子有言“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人只要道德高地不失,即使肉體化古而去,其名字延伸出的譽榮依然活在後人心中,故老子言:死而不亡者爲壽。然而這個活在後人心中的精神之譽,只能用名字來作爲人之標誌,昔日人之形象偉岸是否已不重要,而名譽卻垂青史冊了,這是名字的歷史延續。三者標識說,這是對名字延伸出的太極人格所作的完整評價。一個人必然生活在一個相對環境之內,而這個生活圈子會對這個人的功過是非作出相應評價,這個評價就將其社會生活中品行道德、思想學說、才幹貢獻等強加到這個抽象的人格之上而產生或褒或貶社會效果,這是名字的社會延伸,而這種延伸對與名字相關的名聲、名譽、名氣、名位、名分、名望、名節等都產生不同影響。

儒家要求人們積極人世,立功立德,爲衆求利,以揚名於後世,可見儒家非常重視名字的精神層面。而老子言“名與身孰親”?即名聲和生命相比哪一個更重要,由之道家更重視生命本身修行而輕視身外之物。

其實名字就是符號,猶如螞蟻蜜蜂一樣的代號,而在人倫儒家眼裏名字往往代表一個人的生命。我們來此一世既要善護自己的生命修養又要善護自己的名字的價值內涵。人當無爲修心有爲立世,雖不求名垂青史也要求名副其實。從道家講我們應當淡看一切,既包括名亦包括名之譽榮,既包括食利亦包括婚姻愛惡情感等,它講究的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由之一切世間之事都是修心之徑。 從儒家講人當先行格物之基即推究萬物之理,在明理悟道正心之後再積極入世,由而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立功立言立德,成己達人,名垂千秋。

所以,儒家積極追名逐利實非爲己,而是仁義天下,但即使依其來求千世之名、萬代之利仍屬於精神慾望的低級層級。道家崇向自然,它們順應自然之律,要求人們少私寡慾甚至無慾返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家“以其無私而成就其大私”,以其無爲而成就其無所不爲!

雜言甚多,我們的名字由小至今已熟知難忘,名字的意義實在太大又擴展無礙,反觀自己的名字,長者所包括的意義必定妙趣橫生又寄望萬千,然而我們能名副其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