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關於打核桃的散文

散文7.61K

接到二姐的電話,正好是星期六的早上,她在電話裏說:“今天我們請了電所的何師傅打核桃,你們回來嗎……”

關於打核桃的散文

於是,我和妻子帶着兒子,還有妻子的兩個小侄子興沖沖地坐着麻木車(安了雨篷的三輪摩托車,在這裏俗稱麻木)回村裏去。

家裏的那棵核桃樹已逾百年了。我爺爺小時候攀上那樹摘過核桃,父親和叔叔小時候爬上去打過核桃,我小時候那樹就很粗壯、高大了,同村中有像張嘎子那樣爬樹本領的小孩兒也只能望樹興嘆,因爲主幹一人伸手是無法合圍的,我們只能在核桃成熟的時間裏,一有空就在在樹下的草叢裏拾撿“窊米兒”(窊wā)(“窊米兒”是方言,指從樹上掉下來就沒了外果皮的核桃)。今天上午拾點,明天下午撿點,累積多了再吃,用心的孩子一直可以攢到過年才吃。“格子格,櫃子櫃,裏面躲着四姊妹。”邊拾還邊說着大家已經熟知的謎語。

“爸爸到了,下車吧!”兒子提醒,我纔回過神來。下車後,何師傅已經敲了幾桿子下來,霹靂啪啦,如一陣驟雨。“驟雨”中有人無懼無畏。我們這兒打核桃,左鄰右舍都可以去撿的。有揹着揹簍的,有提着籃子的,有端着撮箕的,有老的,有少的,有男的',有女的,如果你等“驟雨”停了再去撿拾,那就所獲無幾了。幺婆婆提醒我們說“你越怕被核桃砸着,越可能砸着,反正一條,千萬別往上望,砸着鼻子眼睛就虧大了”,被打下來的核桃有的外果皮還包裹的很緊,砸在身上咚咚有聲。有的破殼而出便成了“窊米兒”,“倏”地一下,散入草裏,你得用根木棒扒開雜草仔細找尋。“哎喲,又砸了我一下”“哎喲,正砸到我背上”……隨之笑聲迭起。

“這核桃怎麼是苦的?”循聲望去,只見我兒子拾得一個外果皮還很光滑的核桃就啃。大家禁不住捧腹大笑起來,原來他不知道核桃屬於乾果,以爲和蘋果梨子的吃法類似。現在的孩子,實際的生活經驗嚴重不足。這使我想起了同事徐大哥的孩子,進初中了,看見田裏扎的稻草把子,還問她的父親是什麼?徐老師說我們這兒以栽水稻爲主,這些司空見慣的事物哪知道這麼大的孩子竟然不認識呢?突然間想到了對孩子某方面教育的缺失,僅是閃念而已。其實這樹核桃不僅不會苦,應該是村子裏最好的一樹核桃了,稱之爲“紙核桃”,皮薄仁滿,用牙齒輕輕一咬就可以將貌似堅硬的有皺紋的內果皮咬破,手勁稍大的可捏之即破,不像什麼“鐵核桃”,皮硬仁小,吃起來費力淘神。

連續打了幾桿子後,何師傅在樹上緩口氣。我仔細端詳了這棵核桃樹,虯枝盤旋,大約有三層樓房那麼高。何師傅用的是爬電杆的那些專業工具,並且還繫着保險繩。主幹面板乾癟,鱗甲層層,滄桑凝重。上面還有些刀砍的斑駁印痕。觸碰它,可以觸碰雲煙往事,回味正在遺失的民俗。

小的時候,每逢過年的傍晚,我不願意跟着大人去給亡人送墳燈、燒紙錢。舉目一望,暮色裏,漫山遍野都是星火點點,忽隱忽現,墓冢之間,遙呼近應,另一個世界卻因此熱鬧非凡,似陰魂未散,來往不絕。那時的我很膽小,自己常常嚇着自己了。但我愛跟着父親祭果樹,提着一個小布袋,裏面裝着米飯、雞蛋、酒和幾片肉,等着給樹喂年飯,這習俗又叫“謝樹”。並不是周圍所有的樹都能享受這待遇,但核桃樹是一定少不了的。父親先用柴刀在樹幹上隨意砍一條口子後,“謝樹”就開始了(我扮核桃樹):

核桃樹:“是哪個掰開我的嘴巴皮?”

主人:“今天團年,請你把年飯吃。”

核桃樹:“主人家有情有義,我就放起肚子吃。”

主人:“核桃樹你好好吃(方言:hàoqí)(饞嘴)”

核桃樹:“我還不算好吃(方言:hàoqí)人才好吃。我還是青疙瘩(未熟),他就想得口水滴。”

主人:“核桃樹你快莫說那些,我給你年飯吃。”

核桃樹:“不說就不說,快給我喂幾坨。”

主人:“餵了你明年結不結?”

核桃樹:“結得像鍋巴坨(密而多的意思)。”

主人:“結密了椏枝撐不起。”

核桃樹:“你找竿竿來撐着。”

主人:“結多了吃不完。”

核桃樹:“挑到街上去換錢。”

主人:“換錢做麼子(什麼)?”

核桃樹:“買油和買鹽,扯布做身穿,修起吊腳樓,富貴萬萬年!”

謝其他的樹,言辭大致差不多。回想起來格外有趣,但這種習俗現在幾乎沒有了。土家很多的習俗都被堙沒在往昔了。

何師傅又在樹上舞起了竹竿兒,核桃打落下來,槍林彈雨一般。拾核桃的人捂着頭望裏面衝,有人被砸得發怵了,就待在邊上伺機而動。這幾年都是何師傅幫忙打的,也只有他最擅長這活兒了。他說,今年的核桃比前幾年的都好。

我和妻子最終撿了三四斤“窊米兒”。何師傅的愛人說:“你們到底是斯文人,眼睛又不好使,把我揹簍裏的給你們倒些……”我揮揮手說:“千萬別這樣,不在於多少,主要是一種樂趣”。不是“窊米兒”的核桃還需要用石頭擂,用手剝。未鼓搗幾個,我的手已經黑黢黢了,用肥皂和洗衣粉也沒洗掉,倒醋也不奏效。索性將那些丟給二姐了,那些只要放置一段時間後待外果皮乾枯也就行了。

緊挨着我家這棵核桃樹的,還有一棵核桃樹,那是叔叔家的。都是祖宗留下來的,父親他們兄弟分家立業時一家一棵。不過,那棵核桃成熟得稍遲些。“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真的沒錯,這核桃樹蔭庇了多少後人!

每年這個季節我都會回村打核桃、拾核桃的。

標籤:散文 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