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高考滿分作文:膠片或是數碼親情都是核心

散文3.38W

高考將至,小編整理了幾篇關於高考的滿分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滿分作文:膠片或是數碼親情都是核心

對那幅照片我一直不滿意,是爺爺的一幅肖像照片,家裏人都說挺好,後來以那幅照片爲藍本又做了瓷版畫,但與記憶中的爺爺相去甚遠。

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在他們身邊八年,記憶如磐石,刻骨銘心。兩位老人早已離我遠去,眼前卻總模糊着爺爺踉蹌的腳步,耳畔迴盪着奶奶的哭泣,永紅什麼時候再回來啊?

儘管不能詮釋內心記憶,但那幅照片我一直珍藏。後來,學會攝影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拍那幅照片並放大,現仍在我的書房裏掛着,那是記憶中爺爺唯一一幅照片。

歲月更替,手中有了相機,並從膠片到了數碼,科技改變了一切。房間一角堆積的膠片、影集遠遠不如桌子上那個4T的硬盤所承載豐富,但點滴的記憶,前者所佔更爲豐滿。

於是,內心常彷徨:我們少了什麼?

膠片到數碼,科技改變的不僅是攝影方式,更是生活方式。一部手機搞定一切,拍照、上網、購物、繳罰款……不經意間,地鐵上人手一份的報紙悄然滑落;機場旅客手中的書籍寥寥無幾;親朋聚餐,開心的是這盤菜又可以發朋友圈

科技是時代發展的產物。1912年,拉蒂格父親送給他一部小相機的時候,很是稀罕新潮,那時起,他拍攝了他的上流社會家庭親情。在那個大動盪時代,其行爲僅如低頭走路一般平凡甚至平庸,幾十年後,這些照片成爲整個法國社會的時代記憶,入展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說到這裏,我感覺,關於“膠片時代與數碼技術時代”這個命題實則是個僞命題,最新的科技發明的確取代了舊技術,或許也取代了許多美好,但這些東西,或舊古董或新科技,永遠只是一個工具。工具掌握人還是人掌握工具,這是個關鍵。或者說,這纔是命題所指。

於是,悄然問自己,我,能做什麼?

急劇變化的經濟社會面前,我們是否眼光放得太遠,而無力顧及身邊——父母的健康,親人的需求?

前天,在江西老家的三弟,把手機視頻聊天功能開啟,這是父母第一次使用,看到我在畫面裏,媽媽興奮地說:“我看到你了,鬍子又沒刮。你看到我了嗎?”鏡頭裏,父母滿面喜悅,綻放的笑容,抑制不住流淌。

有段時間沒回家了,我想,得回去了。對了,父親一直說要爺爺那幅照片,家裏沒有,這次也得帶回去了。

  滿分作文:透過那泛黃的老照片

當曾一時風光無兩,雄霸天下的膠片業巨頭柯達無奈地宣佈破產,當各式各樣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單反成爲攝影師手中的新寵,當衆多的智能手機鉅子爲旗艦機型裝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攝像頭……我們不得不承認,曾經記錄着我們悲歡離合的膠片時代,終究還是在一片唏噓中,緩緩落幕。

歷史總是如此冷酷無情,新電子資訊統治時代的到來,總是以舊王者的黯然離場作爲背景,縱令人唏噓,令人流連,卻總是無可奈何。

其實何止是黑白膠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臨着現代技術的入侵和侵蝕。紙質化閱讀的備受冷落和電子閱讀的方興未艾;書信的逐漸絕跡和電子郵件、微信、QQ等即時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帶和CD在角落裏蒙上歲月的灰塵,而MP3、MP4裏存滿了每一首最愛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覺間,現代技術早已將我們的生活方式徹底改變,攻城佔地,勢如破竹。

然而,當我們臣服於現代技術那嬈媚的風姿和高貴的裙襬時,是否也曾想過科學技術的發展,除了帶來海量的資訊儲存,光速的傳播速度,便捷豐富的資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釋”,傳統的遺失?你是否也曾對曾經伴你度過艱辛崢嶸歲月的“魚書”和“隨身聽”們,有過一絲不捨和留戀?

真正有底蘊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紙質的輕盈,和木質的清香,而非金屬、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數碼技術的時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開啟手機和相機,液晶屏上的照片,卻不過是無數個晶體堆疊的機械體,冰冷而沒有生命

電子閱讀的普及,使圖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碎片化、娛樂化的閱讀傾向,使我們很少能再靜下心來,在雪夜擁一大爐,捧一杯茶,品讀智慧的芬芳;電子郵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間不再成爲心靈的阻隔。

然而碎片式的簡短回覆,不但使人的思考變得膚淺蒼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的幽怨溫情以及每個文字背後如泣如訴、輾轉斟酌的糾結纏綿……生活方式的變遷,是時代和社會的進步,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正如王開嶺所說的,是古典與美感的消磨與喪失。

可怕的是,這種喪失,我們還渾然不知。

於是,佳能的“感動常在”聽上去更像一句難以實現的諾言。而偶爾翻開母親的相冊,我卻總能收穫發自內心的感動。因爲,即使泛黃,卻依然能看見那一抹動人的微笑。

  滿分作文:窗外

靜好歲月緩緩流淌,徜徉在清淺流年的光影裏,陽光輕吻着臉頰,微風撫過青春裏明媚的憂傷。這樣簡單明淨的日子裏,我努力追尋着生命中的那抹溫暖,努力地想要從生命的視窗裏,望見那最美的一片風景。

安妮寶貝曾說:“花開得太好,所以搖搖欲墜,這一切的事情,老得這樣快。”還記得當初,夏日午後照耀着暖陽的教室裏,從後桌傳來的紙條和那清澈明淨的笑容。還記得當初,騎着自行車打鬧着路過生長着爬山虎的紅牆,風把笑聲帶到遠方。還記得當初,一羣人肩並肩躺在操場的草坪上,望着天空純淨的藍,任微風拂過臉頰。而如今,身邊的人早已散落各方,不復當初的模樣。偶爾還會想起他們,帶着回憶裏的美好的笑和相見不如懷念的傷感。

當時光紡成的紗被繡成華美的圖騰,我們被歲月的車輪載着漸行漸遠,也漸漸與最初的夢想背道而馳。記憶裏的視窗那單純美好的想法早已模糊,生活中我們望見的是荊棘叢生的道路,我們被現實的殘酷扎得鮮血淋漓,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就在這種希望與失望的交替中,我們百鍊成鋼,最終變得強大而現實。只是在流年的縫隙裏,我時常看到曾經的自己,在歲月的邊緣張望着,望着黑夜背後的那扇窗,倔強地想望出期待中的那片風景。

於是我明白,夢想永遠不會被擱淺,因爲夢想而留下的累累傷痕,正是生活給予你最珍貴的禮物。所以,“即使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就算顛沛流離之後才懂得生命的慷慨與繁華,就算洗盡鉛華之後才明白歲月的蹉跎與無奈,可那又怎樣。我一直在這裏,等待命運開出一莊九天十地的牌局,示我以最後的輸贏,爾後莞爾接受,給那些爲夢想而奮鬥的日子寫上絕美的結局,孤獨也一樣盛放到極致。

莎士比亞曾說:“即使從死亡的空洞的眼穴裏,也能望見生命的訊息。”所以,就算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田盡數凋亡,就算香格里拉的玫瑰花海燃成灰燼,我還是會說,生命的偉大與不朽,本就在於它能從絕望中尋得一線生機。我從失敗的窗戶裏看到了堅持與希望,哪怕這一刻,黑夜吞噬了我,也會有另一個初升的暖陽,讓我沐着陽光,衝向夢想的渡口。也許,從那扇窗外,我會看到彼岸,花開不靡。

雙手合十,虔誠祝禱———只願下一次憑窗眺望,一切依舊是純白美好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