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北京的冬天散文範文

散文3.23W

清晨,火車有節奏的聲響將我從睡夢中喚醒。坐在飛速前進的車窗前,看着天邊的朝霞和跳動着的火球冉冉從地平線上升起,華北平原慢慢褪去它朦朧的面紗。一片寥廓霜天的景象展現在眼前,十年未來過的首都漸漸進入視野……

北京的冬天散文範文

乘21路公交車,經阜成門外大街、學院路到花園西路。車上的人沒有前幾年那樣擁擠,沒有大聲喧譁,彬彬有禮中可以看出乘客的文明程度。下車左拐到花園東路,右拐到龍翔路,沿途見不到扒了建、建了扒的痕跡,似乎讓人感到“面貌依舊”。我想記住這條街道的特徵,似乎只有武警歌劇院是唯一的標誌。街道上的行人並沒有西安多,不算寬的街道中心有街心花園;機關的院牆外邊也種滿了花草和樹木,不知名的一蓬蓬樹枝上結滿了綠豆粒大小的'紅果,晶瑩剔透;迎春花似乎開始孕育牙包,天空是藍的,太陽暖暖的,讓人感受不到冬天的寒意。

下午我到阜成門外大街國賓館去了一趟,無所事事,即在龍翔路、學院路和花園路上閒逛,問及普通門店的商品和食宿價格,基本和小縣城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水果和蔬菜甚至還要低;大商場的價格有點讓人咋舌。北京是一個有極大包容量的城市,各種人羣的生活方式和要求標準不同,這裏都有他們充分展示才華和生存的空間。

頒獎會議由組委會主任蔣建偉先生主持,原中國散文學會主席林非致詞,獲得一等獎的是丹增、樑曉聲、原野、徐懷中等七八位中國文壇的名流。這些獲獎作品均由北京廣播電臺的播音員進行配音朗誦,給我的感覺是,評獎工作做得細緻、公正,有說服力,自己雖然屈居二等,也亦心悅誠服。

文學泰斗林非、中國文聯、作協副主席丹增、著名作家樑曉聲、鮑爾吉、原野等名家都非常謙虛、和藹可親。許多入會作者要求與他們合影留念、簽字,他們很爽快地答應了,一個都沒拒絕。“大家”的風範大概就顯現在這平靜、細緻的生活情境之中。

寫了幾十年的散文,也爲不少朋友寫過散文評論,對散文創作和散文理論還停留在初級階段。聽了幾位“大家”的講課,特別是林非老師深入淺出的現身說教和蔣建偉先生《漫談中國散文》,讓人受益匪淺,許多觀點、認知讓人從心底引起震顫。

旅德歌唱家孫禹調侃地說:“喜歡散文的是達人,寫作散文的是智慧人,不喜歡散文的是殘廢人。”這說明散文創作亦是一件藝術水準很高的智力活動。林非先生認爲:“散文創作應把握四點要素。一是要有生動鮮明、形象真實的細節,細節的取捨決定作品的成敗;二是要有自由平等的創作心態,好的心態纔是真正的文明;三是要有真摯的感情,謙和、誠懇的情感是散文的精神靈魂;四是文字要有講究,要有創意和個性,從內容到形式都要有獨特的見解。看待作品要用‘拆卸槍機法’,纔會有所發現,有所收穫,纔會創作出善良、高尚的作品。”

丹增也認爲,關注他人,關注社會,關注底層人民生存狀態的作品纔會有生命力。作者帶着真摯的情感和心態寫,作品纔會讓讀者產生共鳴,纔會起到教育人民、宣傳、鼓動人民的作用。

蔣建偉先生將我們送上車,當我在燈火闌珊中告別首都的時候,我亦感悟到,真誠、求是、創新、個性化,也許是做人和爲文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