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山路上的問候散文

散文2.17W

每當最後一遍下課鈴想起,回家的教師就急忙跨上摩托,向家的方向急駛而去,學生陸續回家的隊伍像小蛇一樣遍佈學校附近的山間小路,老師騎車疾馳,學生結伴漫步,歸途中師生相見卻彼此無言,形同陌路。或許這種現象日久大家已習以爲常,或許無人在意這一切,但是這一幕演繹在剛剛調入本校我的眼前時,我總感覺到有一絲不妥和缺憾。

山路上的問候散文

一天下午,回家的路上再次和歸途的學生不期而遇,這次我想主動打破相見無言的冷清局面,於是朝着並沒有我班學生的人羣說了聲:同學們再見!可是這句簡單的問候並沒有一石激起千層浪,問候沒有換回問候,學生們先是愣在原處不知所措,復而自顧自默默依舊前行,我有點尷尬,有點失落。想起《弟子規》中在講到學生禮儀時說到“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雖然這樣的要求過於繁文縟節,放到今天早已不合時宜,但其中的禮儀文化,尊敬長輩的品格要求放到咱們這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文明國度似乎永遠也不會過時。起初我爲學生的這種無知,無禮表現生氣和着急,日日竭盡全力苦苦教導的學生竟然換不回一聲問候,這是何等的令人心涼?然而細想之下自己在平時似乎一味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在教導如何做人方面有點厚此薄彼,育人大於教書的理念沒有落實在教育教學實踐上,想到這裏不僅爲自己的教育缺失而感到羞愧和自責,於是我決心改變這種局面!

爲了進一步分析和解決問題,閒暇時間我和經驗豐富的教師交流這個問題,該老師告訴我小學生尤其具有向師性和親師性的特徵,低年級學生對於老師的尊敬和愛戴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會把自己對於父母的信任轉移到老師身上,那麼孩子們爲什麼表現出這樣的“無禮”呢?第一,禮貌是一種品質,同樣在表達禮貌時也需要一定的`知識,問候也是一樣;正確合宜的問候是一種智慧和經驗。第二,禮貌文明是一種習慣,需要養成教育的培養。第三,山區孩子較爲羞澀內斂,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沒想到簡單的現象竟蘊含着這麼多的知識!

第二天走進一年級我帶的班級,我首先講了關於禮貌的知識,隨即要求學生從今天放學開始在路上要向每位教師問好,我想一年級小學生具有更強的可塑性,興許會起到帶動效應,在路上我主動和學生熱情問好,或叮囑,或提醒,一年級小朋友積極迴應,有的還舉起小手揮手再見,我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及並時予以肯定讚許,久而久之,這種回家路上的問候禮蔚然成風,別班的同學紛紛效仿,“小手拉大手,共行禮貌路”的方案成功實施。一句簡單的問候爲彼此帶來快樂和甜蜜。

從此山路上一句迎來送往的問候,像春天一陣和煦的風,冬天裏一把暖人的火團,它裹挾着師生間濃濃的愛意,構築着師生間情感交流的橋樑。

問候,讓山路成爲了一堂流淌着快樂和關愛的課堂。

標籤:散文 山路 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