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收地散文

散文2.08W

2016年的秋天,收割機又開始在田野裏忙碌了。機器轟鳴的聲響傳入老趙的耳朵裏,他的心頭不禁一陣陣的發顫。看着一車車玉米拉進別人家的院子,自己家的院子裏竟然沒有一粒糧食,他不免有些傷感。

收地散文

這幾年,糧食產量忽高忽低,喜憂參半。2014年,農民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一個豐收年,糧食產量達到了每畝地2300斤,這是人們想都想不到的產量。美國的轉基因玉米讓農民看到了利潤,同時也毒害着人們的心靈。網上鋪天蓋地的關於轉基因種子的負面消息,讓老趙不寒而慄。不管怎樣,老百姓還是隻看重利益的,玉米大豐收,農民的腰包鼓了,哪個人不樂呵呢?2015年,夏天沒有下一滴雨,糧食產量猶如坐山車一樣滑落至每畝地800斤,種地成本都收不回來。真是一年歡喜一年愁啊,老趙這年包了二百畝地,把原計劃給兒子買樓房的錢都賠沒了,哪能不上火?他捂着腮幫子,逢人便講:“今年賠大發了,這老天爺真是不開眼啊!”

2016年,夏天仍然乾旱,老趙種的一百畝地玉米葉子全都打柳了。他每天早上都要到地頭轉兩圈,抽幾根菸,抹一把眼淚。幸好,田野迎來了一場透雨,萎靡不振的玉米又精神了,2016年的玉米長勢還不錯。

老趙還是如霜打的茄子一樣,提不起半點精神來。他家的一百畝地都被風颳倒了,遠看好像一鋪大炕。玉米價格跌到了每斤六毛錢,本想撈回上一年損失的老趙又失望了。

衣着邋遢的二柱子喜滋滋地從他面前走過,象徵似地和他打了聲招呼。老趙沒回應他,心裏正來氣呢!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家的地和二柱子家的地挨着,自己家的玉米倒得一塌糊塗,二柱子家的地一棵玉米也沒倒。他家的地裏好像夾雜着中藥材,雜草都有一人來高,人想從玉米地裏穿過去都困難。這樣的地能打糧?老趙想不通,他可是精細的農民,自己家的地裏乾乾淨淨的,爲此他付出了許多辛苦。二柱子打種完地,就沒到地裏看過,天天和幾個女人在麻將桌上混。就是這樣雜草叢生的地,估計畝產量能達到1800斤,而老趙的地1000斤都到不了。真是沒天理了,老趙此時真是欲哭無淚啊!

收割機的司機不搭理他,因爲他家的地都倒了,收不起來。老趙沒辦法,只好僱了一些小工,人工包玉米。

玉米收完了,老趙也病了,住進了醫院。兒子從城裏回來照顧他,他握着兒子的手說:“兒子,咱還買樓嗎?”

《凝望》

院子裏的樹葉掉了,颳得滿院子都是。大清早你爸就拿着掃帚掃,累了就站一會兒,捶捶腰。你爸的腰不好,晚上我總是用熱毛巾給他敷敷。

茄子被霜打了,耷拉着腦袋,豆角子也幹弦子了。唯獨那株老松樹,還綠得像個模樣。

兒啊,爸媽都老了,也幫不上你啥,媽夏天曬了點兒乾菜,給你郵去,留着冬天吃,還有咱家的大棗,都給你們留着呢,俺大孫子愛吃。

家裏的地呀,都包出去了,我們兩個老古董也幹不動了。你們在外邊安心工作,不用惦記我們。我們還有養老金,花不了的花。我給俺大孫子攢娶媳婦錢呢!

沒事的時候啊,我和你爸就坐在山頭上看夕陽,看着遠方的你們。

啥時候想家啊,就回來看看,咱家的雞呀、貓呀、狗呀的,都挺全和。那是俺們的伴兒啊,聽到它們叫喚,我這心裏就舒坦。

在城裏呀,你們多照顧自己,別跟領導慪氣,好好幹,幹出點兒成績來,光宗耀祖!

在夕陽的笑容裏,我看到你們的影子了。我大孫子還那麼可愛,身體那麼壯實,放假了讓奶奶親親!

不說了,該回家了!太陽快下山了,也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升起來!哎!

《吾夢夕陽》

風拉動我的思緒,在萬千過客中,找尋追夢的影子。歲月斑斑,幾許芳華已隨流星滑過天際。夕陽紅着臉看着我,我拄着柺杖,在它的紅暈中尋找記憶。

我一個人對着窗外嘆息,有多少憧憬被歲月剝離。如今,只有一個老男人,在這個老屋裏,對着夕陽申訴別離。

老伴啊,你在哪裏?我在夢中求索,你在天國裏的消息。回想歲月的點點滴滴,你像春天的花朵那般美麗。你曾用蹣跚的身軀,丈量身後每一寸土地;你用雙手種植希望,讓一個家庭走向富裕;你用善良詮釋靈魂,撫平孩子們委屈的淚滴。病魔悄悄侵蝕了你的身體,而你總是笑着說:“我不怕,因爲我身邊有你!”

你那麼倉促的離去,只有一個老男人在空曠的屋子裏爲你祈禱,但願我們在來生的路上相遇。

兒子啊,你在哪裏?奔波的路上,我害怕你受了委屈。有空你就啊,常回家看看,爸爸老了,爸爸想你!

還記得你不大的時候,騎在爸脖子上拉屎,我不但不生氣,還使勁兒地親了你!上學時,你那麼淘氣,把老師的自行車氣米芯拔了,老師氣憤地找到了家裏。那天,我狠狠地打了你!兒子,你知道在你哭的時候,爸爸的心也在流淚呀!

你娶了媳婦,找到了工作,爸爸高興啊!爸有空就到墳頭,跟你媽報喜!

爸爸老了,大孫子都長那麼高了,爺爺也想你啊!

吾夢夕陽,在我的殘年微笑。我知道黑夜即將把我帶走,要和老伴團聚了。我只想在你溫暖的臂彎裏睡一會兒,睡到下一個世紀。

東北方言中的滿族文化色彩談

一、形貌詞語中的滿族文化

1. 服飾。“??”(也作烏拉)是東北特有的一種鞋,是滿族人最先發明和穿着的。一般用牛皮或鹿皮縫製,幫與底爲一整塊皮子,鞋臉帶褶並有穿鞋帶的耳子。鞋裏要絮??草(也作烏拉草),此草色深碧,細如髮,長者有四尺餘,吉林省各地皆產;溪谷岩石中蒙叢下垂,入冬不枯,性溫暖,能禦寒避溼,東人常取之鋪臥榻,農工等人均以著履?鞋即由??草得名。上至可汗貝勒,下至農工商賈,甚至犯人都穿這種鞋。後來一種帆布面棉膠鞋也稱爲“棉??”或“膠皮??”?也被稱爲“??頭子”(略含貶義)。東北還有一句由此產生的歇後語,“??頭子邁門檻――先進者兒”。“者兒”與“褶兒”諧音,以??頭子鞋面褶多故。

2. 建築。東北有句俗話 “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出在地面上”,說的就是滿族的傳統居室特點。滿族老屋一般是三間或五間,房頂用草苫,土牆,坐北朝南,大多東邊開門,形如口袋,便於取暖,俗稱“口袋房”。一進門就是廚房,稱爲“外屋”或“外屋地”。西側是臥室,稱爲“裏屋”。裏屋築有南、北、西三面構成的“匚”型火炕,稱爲“萬字炕”,或稱“轉圈炕”、“柺子炕”、“蔓枝炕”等。西炕爲窄炕,所以西炕是供神供祖之處。“南北炕”則以南炕爲上,長輩睡南炕,晚輩睡北炕。煙囪在屋外西山牆旁獨立築起,爲圓形,高出房檐數尺,透過孔道與炕相通。現在的民居對這種傳統格局有所繼承也有所改善,一般是磚瓦結構,中間開門,稱“對面屋”。中間一進門是“外屋”,東西兩側是“裏屋”。大多隻有一面南炕,“煙囪出在地面上”的景象更是難得一見了。

3.飲食。東北有很多有特色的食品,廣爲人知的像滿族的`“薩其瑪”、“豌豆黃”、“白肉血腸”,平時吃得最普遍的還是各種“餑餑”。在東北的一些農村,春天吃“豆麪餑餑”,將大黃米或小黃米用水浸泡後磨成面,上鍋蒸熟,將炒熟的黃豆也磨成面,均勻地鋪在擀成片的熟粘糕上,然後卷好,再切成段,又稱“豆麪卷子”。夏天做“玻璃葉餑餑”(或作“波羅葉”)。秋冬時節,往往用黃米磨成水面,或包上小豆餡烙“粘火勺”,蒸“粘豆包”,而且一般會做很多,放在外面凍上,隨吃隨餾。此外,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蘇子葉餑餑”。“蘇子葉餑餑”也是用粘面做皮,小豆做餡,再用蘇子葉裹上蒸熟。因爲狀似耗子,又叫“蘇耗子”。做這些“粘餑餑”本是滿族的風俗,滿族人喜歡吃粘食,因爲粘食耐餓,便於遠程外出從事射獵活動。另外,粘餑餑還是他們祭祀用的食品。現在,在東北這些餑餑家家都會做,人人都愛吃,它們的來歷反而被人忽略了。

二、地理名詞中的滿族文化

1.山水。在吉林的舒蘭和永吉兩地有摩天嶺,爲滿語譯音,原意爲“阻隔”;永吉黃榆鄉有山名老爺府,亦爲滿語音譯,原義爲“峭壁”。在永吉、蛟河、樺甸等地,有半拉川、半拉山子、半拉窩、半拉窩集(屯名),“半拉”來自滿語bula,含義是“荊棘、草刺”。 黑龍江有完達山,完達是滿語“梯”之義。

牡丹江,來源於滿語“穆丹烏拉”,意爲彎曲的江。烏蘇里江,烏蘇裏,一說滿語天王之義,一說滿語順流而下之義。嫩江,意爲滿語妹妹。呼蘭河,呼蘭,滿語,煙囪。雅魯河,雅魯,滿語意爲“田邊”。綏芬河,綏芬,滿語,意爲椎子。撓力河,撓力,滿語,意爲禽鳥集棲之地。拉林河,拉林,滿語,意爲爽快。興凱湖,滿語,意爲水從高處向低處流。

2.地名。 遼寧省的法庫縣,縣名源於清初在盛京北境設定的“法庫邊門”。“法庫”,滿語,意爲魚梁,即捕魚的矮堰。吉林,爲滿語“吉林烏拉”的簡稱,“吉林”意爲“沿”,“烏拉”意爲江,因在松花江畔,故名。舒蘭,滿語,意爲果實,因在此地採集進貢山果得名。靖宇縣,原名蒙江縣,蒙江,滿語,意爲“珠子河”,傳說此河因產珍珠而得名。圖門,系滿語“圖門色禽”的簡稱。“圖門”意爲萬,“色禽”意爲河。

三、音譯詞中的滿族文化

東北方言的日常用語中,有些是從滿語中借來的。漢語在吸收這類語言時又按音近義通的原則對它們加以改造,再給它們穿上漢字外衣,這樣,它們就名正言順地在漢語中安家落戶了。例如:媽狐子,“媽狐”爲滿語假面具之意,指舞蹈時戴在臉上道具而言。現在增添了妖魔之意,常用來嚇唬小孩兒;佩,滿語“譏誚人之辭也”,如兩人發生口角,說“你佩?”“你佩不佩?”?嗦,滿語“不利落”的意思;忽剌,滿語“風動物聲”,爲象聲詞;喇忽,滿語,意爲疏忽、馬虎。也作拉忽、拉乎;禿魯,滿語食言、爽約說禿魯,也作禿嚕、禿擼、禿露;戈楞,滿語“塊”的意思,如“木頭戈楞”,後指人脾氣怪 ,如“戈楞子”;特特塔塔,滿語“輕浮不定之貌”,今爲“泄泄沓沓”之意;馬勺,滿語,意爲帶把的大勺;屯,滿語,村莊的意思等等。

還有一些東北方言詞包含的語素是滿語的音譯,如“哨卡”的“卡”是滿語“邊關”的意思;“笨笨拉拉”中的“拉拉”是滿語“末尾”的意思;“有一搭無一搭”中的“搭”是滿語“首領、頭目”的意思;“ “壓馬路”中的“壓”

標籤:散文 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