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小學二三年級經典散文

散文2.73W

時間會沉澱出生活的真相,人生路漫漫,每段行程都會有不同的風景,也會有不同的收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二三年級經典散文,歡迎參考~

小學二三年級經典散文

小學二三年級經典散文

我在1970年上的公辦小學,它是浙江南路小學,前身爲私立仁義小學,由舊上海洋貨業公會於1941年創辦。1956年甬六小學併入改名爲浙江南路小學。當時在浙江南路86號,它佔地1000多平方米,是30米寬35長的地方,磚木結構,二層樓房,中式學堂,在1995年已拆後外遷另址。

原址的校舍,1941年建造,坐北朝南,東西北三排樓房圍成一圈,中間有東西跨街樓相連,分割廣場,成爲南北中三個區域,南面進門,就有20米長方的通天操場,它明亮、通氣、陽光,玻璃頂繃;中間是跳高6米的室內操場,再進去就是天井式小操場。教室有大開門落地花閣門和窗;樓梯用實木地板加雕花護手;圍廊用漏空木格。配有四部樓梯,在東北角,西北角,東面,西面與二樓圍廊都相通,站在北面圍廊一圈上,可看見小操場玩鬧的孩童;街樓圍廊也是一圈,可看到其中教室裏的學生;南面圍廊缺南面,護欄上可看到通天操場上的一切。底樓和二樓共有26個房間,外加跨街樓上的6個房間,學校一般有20個班,(最多26個班)近50名教職員工,近10個辦公室。學校建築風格是近代傳統的私熟教堂,後來拆了特可惜。

我上學時,學校大門已移到浙江路,經過5米寬的弄堂由東向西30米進入原校門,外人單看校門,它真的不顯山不露水,低調得很,但真實要比近街的“寧東小學”和孤獨一樓的“一中小學”要好的'多。當時有軌的“噹噹”車行駛在校門外;解渴的沙濾水在內門的兩邊;手動的鈴鍾掛在街樓下,上下課的鐘聲洪亮;傍邊的馬路菜場喧鬧一片;學校有西邊小門,那是我的應急的“密道”,弄堂裏穿行趕時間剛好。

我的同學就分佈在附近的弄堂裏,如太原坊、瑞福裏、餘慶裏、晟名裏、合衆裏、德成裏、友益裏等,它們就是被稱爲上海的石庫門裏弄,男同學玩的大多是粗獷的遊戲,如刮豆糊格子、打彈子、釘橄欖核、刮香菸牌子、滾鐵環、扯響鈴等,也有一種叫“鬥雞”的,它是站立,單腳,把一腿翹起,用手護住,跳動行走,用翹起腿攻擊對方,使他倒地或散架,就可獲勝;也有一種叫“搶軍旗”以“鬥雞”爲基本,分二隊,搶得敵方軍旗,又不倒地或不散架,同時又回到己方軍旗處爲勝利(一般軍旗以石子代替的),當然,也有叫“國民抓強盜”的遊戲……。

而女同學玩的則大多較爲細膩文雅的遊戲,如跳橡皮筋、造房子、踢毽子、挑繃繃等等。

同學在假期中也有學習,叫開小小班。那時代,同學父母雙職工,小孩放假無人帶,學校就組織小小班,報名後,分爲4到5人一組,有組長,到其中同學家,定個課表、時間、地點、人員、要求。老師會定期查崗,評比,指導。我的小小班,記得到葉同學家,位於雲南路,樓下是米店,二樓的陽臺,陽光充足;整齊的地板油光發亮,寬敞的房間,中間有個大臺子,明亮、寬大,四個小孩各坐一面,酥服、愜意,同學熱情、好客,有零食吃,滿心歡喜,都爭着到她家。她有二個小辮,白淨的臉袋,高挑身材,靈巧的手,輕盈的步伐;靈動的話語,真是人見人愛,跳橡皮筋是她的愛,有次放學回家的路上,叫上同學就跳橡皮筋,天黑纔回家,書包就掉了,父母質罵,在回收站買回課本,搞得同學不敢上她家了,有個同學在陽臺下叫她,由於圍杆鬆動她又從陽臺掉落,幸好樓下米店的雨蓬和米袋等緩衝,才受點皮外擦傷。我到現在也記得。

我是營養不良的小不點,從小鄉下長大,一口鄉下話,嚇得我不敢說話,住的是我爸單位分的房子裏,記得人說過,弄堂裏都是“壞人” 嚇得我二點一線不出門,是個宅男。弄堂裏結幫打鬧的同學大多調皮不要讀書,他們不理我的。老師和女同學就照顧我,我也幫她們把橡皮筋,劃長繩等,久而久之,我與她們混熟了,得她們的配合和幫助,有時也受她們的“欺蠻”。我班班長是阿慶,他家給的零花錢多,富家多驕兒,有時會結幫打鬧,加上成績退步,就換成王班和高班。他也成“皮大王”, 我班成了“皮大班”,有“陳大王”、“朱大王”、“林大王”,他們還互相打架,打鬧,爭風吃醋,泡妹妹。嗨老師氣跑幾個哦,想想對不起老師,他們是錢老師,朱老師,以後來了戴老師。那時有紅小兵,班中張同學是兵團幹部,能力強!有許多故事哦!

小學也有學工的,我到雲南路的飯店學燒生煎,包生煎,跟“麻子師傅”學手藝哦,店樓上有個俞同學買生煎,師傅會多給人家的,我不敢想,“一飯之恩”要牢記哦。臨今畢業,在小組會上我主持得有腔有調,得到老師和同學好評,

鼓勵使我進步,好的起步,好的開始。它真是我愛,我的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