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笸籮傳奇散文

散文1.17W

笸籮傳奇文陶凱龍

笸籮傳奇散文

在過去的東北人家的炕上,特別是滿族人家常有兩個不大的笸籮,有方形、圓形和六棱八角形狀,而作用無一例外的都是盛裝隨手可及的諸如女紅或者旱菸的用具,這也是民俗文化中獨有的一個情趣。

說到笸籮不得不談到母親和女紅,那是對於中國婦女的一種敬意。普天下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達官顯貴以及牀品簾幔,均來自她們的一針一線,密密縫補和精巧串聯,這是一項恢弘偉大的工程。

記憶中母親也有笸籮,是由幾片紙殼組成,用針線連起,綴上圓圓的底並在底沿和口沿鑲邊,再用金葫蘆、大生產等煙盒糊上。而後,母親的諸如皮尺、剪刀或者五顏六色的線團等女紅用具一股腦放進去。

等到使用的時候,隨意挑選用具就可以開工,極大方便了母親。

我總是好奇笸籮是什麼時候出現並進入尋常百姓家。距今18000年前的山頂洞人就學會了磨製骨針,而且達到非常精緻的程度,針身細滑鋒利,他們使用骨針縫製獸皮,抵禦寒冷從而擴張了生存領域。

但是對於笸籮的出現日期並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在明清時代,女紅工具更加完整,由此笸籮大量出現。

實際上,笸籮沒有大小規格的限制,完全取決於用途。一般大的直徑在三四十釐米,高度在二十幾釐米上下,如同矮腳碗;小的圓口十七八釐米,高矮十幾釐米上下,不論多大形狀多如盤子或者淺碗。

笸籮的製作很簡單也很粗糙,攪一些糨糊,找一個大小合適的盆或者鉢,扣過來包上一層紙,然後刷一層糨糊,粘一層紙;再刷一層糨糊,在粘一層紙……如此反覆,一直粘到覺得厚度合適在陰乾,乾透了再把外邊糊上步或者五顏六色的彩色紙就可以使用。

另外還有一種做法是把廢紙殼用水泡開,搓成紙漿摻上糨糊然後拍在模具上晾乾,最後在糊上自己喜歡的布就可以。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作物秸稈搗碎和上糨糊拍在模具上,也能夠製作出可信的笸籮。

人們離不開笸籮,主要和它的用途有關係,

比如說針線笸籮就是專門裝女紅、針頭線腦用的,而煙笸籮裏面除了裝煙沫還有菸袋、火柴和抽菸紙。如果家裏來客或者到別人家串門,炕上沒有這兩個笸籮,就會覺得缺少些什麼,甚至會懷疑這家是不是正經過日子的人家。

如果把笸籮和整個屋子裏的陳舊擺設聯繫起來看就是一張古樸典雅的油畫,包含着人們生活的全部。

我時常在腦海裏有這樣一幅畫面,在深冬的夜裏母親披着棉襖在昏暗的油燈下,側着身子用錐子納着鞋底,炕沿邊上放着針線笸籮,不時的母親從針線笸籮裏面拿出線頭續上,父親則在睡前坐在煙笸籮旁邊抽着旱菸解乏,其樂融融。

隨着社會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一些老房子被拆遷,如今很少能夠見到笸籮的出現,因爲稀少而成爲一些民俗學家和愛好者的收藏新寵,而我覺得單一的收藏孤芳自賞委屈了笸籮,因爲它的出現就是與人爲伴、爲人服務的。

不知道笸籮是否會委屈和落寞。

標籤:散文 笸籮 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