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散文2.9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趙麗宏散文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1

時光度量着生命,時光塑造着人生。我們的一切都裝載在時光的容器裏,我們的心靈感受着時光的浩瀚無垠,時光是一個和生命一起展開的謎,時光是一個人類不斷思索與感受的客體。近日,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了《時間斷想——趙麗宏散文近作》,該書收錄了作家趙麗宏在2003年至2007年間創作的散文精品百多篇,他的作品以理性思考的筆觸探索心靈的豐富,洋溢着人性溫暖的抒情筆調體現了趙麗宏散文的獨特風格,傳遞出他對光陰與生命的獨特感悟。

在羅馬,他走進有兩千四百年曆史的萬神殿的大廳,擡頭看陽光從鏤空的穹頂上灑下來,輻射在空曠的大殿裏,兩千多年來,陽光每天都以相同的方式照亮幽暗的廳堂,然而在相同的景象中,時光卻一年一年地流逝,他感慨地詠歎着,“我們所能見的一切,都凝集着過去的時間,都是時間的腳印。時間把過去的一切,都鑿刻成了雕塑。時間更像是光,在黑暗中一閃而過。我們可以欣賞時間的雕塑,卻無法和逝去的時間重逢。”

書中還有《文學,有一顆年輕的心》、《鉅鹿路,那個神祕的花園》、《關於“四步齋”》等文章,記錄了作者三十餘年行走於文學之路的感動時分和細節記憶。

《在我的書房懷想上海》、《詩意的居住》等文章中,趙麗宏表述了流光溢彩的大都市生活中蘊涵的人文情懷,還有《崑曲之魅》、《巍峨的托爾斯泰》、《用百萬年歷史回答一個簡單問題》等評介性散文則引領讀者進入斑斕多姿的藝術世界……其優美、清麗的文字是喧囂年代中一位遊吟者的詠頌,沉靜而綿長。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2

在當代文壇的競技場上,趙麗宏是兩面開弓的高手,弓弦響處,他的`支支響羽奔赴的都是詩與散文兩處靶心。他剛屆花甲之年,日尚未落西山,晚霞尚未飛,他打靶歸來回營清點。已然是戰果赫赫,也就是我們平日所說的著作等身。說他著作等身絕非時下流行的套話虛言,他至今已出版散文集、詩集、報告文學集等各種各樣共六十餘部,另有《趙麗宏文集》五卷本行世。真令我“不應有恨”但卻不免“羨慕嫉妒”。近日,他的新著《錦城覓詩魂》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印出,命途多舛者謂之雪上加霜,而文途多才如麗宏者,這真可說是錦上添花了。

作爲“花重錦官城———成都人文系列”叢書之一,趙麗宏這本《錦城覓詩魂》,既不同於他人的散文,也不同於自己以前的散文,也既不同於古人的詩話,也不同於今人的詩話,甚至和他不久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古典詩詞欣賞專書《雲中誰寄錦書來》,面目與風情也有所不同。我無以名之,且名之曰:別樣散文,另類詩話。

我之所以稱《錦城覓詩魂》爲別樣散文,是因爲麗宏以錦城的歷史與地理爲徑,以和錦城有關的詩人文士與詩作文章爲緯,編織起他的地域文化與詩文化相交融的散文的錦繡。“錦城”,亦名錦裏,又名錦宮城。《華陽國志·蜀志》讀到錦江時說:“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裏也。”後即以錦裏爲成都之代稱,李商隱《籌筆驛》詩,有“他年錦裏還祠廟,《樑文》吟成恨有餘”之句。成都舊有大城,少城,少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古爲掌織錦官員之官署,稱錦官城,後以之爲成都的別名,杜甫《春夜喜雨》有“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宮城”之辭。趙麗宏這部散文集共收錄八篇文章,依次是《杜甫和草堂》《望江樓畔覓詩魂》《詩意錦錦罨畫池》《望帝春心託杜鵑》《神遊子云亭》《從琴臺到慧園》《永陵訪古》《桂湖生清風》。寫的均是與今日成都市有關的歷史與地理、文獻與文物,詠的多是與今日成都市有關的才子與佳人,騷人與文士。其中濃墨重彩贊詠的詩人文士,就有揚雄、司馬相如、杜甫、薛濤、陸游、楊慎等人。即使如《望帝春心託杜鵑》寫的是傳說中的古代蜀王望帝,《永陵訪古》寫的並非是中唐詩人王建而是五代十國時的前蜀之帝,但也都以歷代有關之詩作穿插貫穿其中。全書對錦城地理的描述和歷史的回溯,並不只是囿於案頭工作的紙上神遊,而是作者實地踏訪的結果,富於直觀與感性。而因爲作者本身正是詩人,所以他對於有關古代詩人詩作的記寫,就能心心相印而且別有會心。作者在題爲《向文學的成都致敬》的序言中說:“我曾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漫遊,在杜甫草堂凝思,在錦江岸畔尋覓,在浣花溪邊留連,能追隨偉大先賢的背影,感受他們的智慧與才情,真是一件無比美妙的事情。”正是因爲他深入現場而又思接千載,和前賢交流,與往哲對話,執筆爲文時纔有了這一冊地域文化與詩文化交融的美妙的《錦城覓詩魂》。

《錦城覓詩魂》不僅是獨具特色的另類散文,也是獨標新格的另類詩話。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也是一個盛產詩話的國度,自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自撰《六一詩話》以來,詩話這一特殊的文體可謂源遠流長,各種名稱的詩話乃至詞話不勝枚舉,時至今日,有人仍將自己的談詩的著作冠以“詩話”之名,如上海金性堯的《爐邊詩話》,成都流沙河的《流沙河詩話》。趙麗宏此書,雖是詩性的遊記散文,但從與古代詩話的血緣關係而言,它也堪稱是現代的詩話。

中國古代詩話大都是語錄式,篇幅短小,重在對作品的審美直覺與印象,語言精練而文字優美。趙麗宏的《錦城覓詩魂》,除了繼承了古典詩話重在作品審美與行文講究文采的長處之外,因爲它本身是正規的散文,所以所收各篇都篇幅較長,縱橫開闔,不再如古典詩話那樣吉光片羽,寸金斷玉,同時對於有關的古代詩人與詩作,趙麗宏是以現代人和現代詩人的眼光去重新審理,古今對照,寄慨抒懷,因而使得文章具有豐富的現代文化資訊容量。《杜甫和草堂》是全書最具分量之作,可稱鎮書之寶。“它雖然簡樸,卻比帝王宮殿更幽深輝煌;它雖然清寒,卻是溫暖人心的精神故鄉”,這大約可稱全文的主旨。《從琴臺到慧園》寫的是司馬相如。但作者不但引述了歷代詩人關於琴臺的篇什,而且連帶而及附近爲紀念巴金而建的慧園:“從古代到現代,從司馬相如到巴金,文學的氣韻在這裏一脈相承,息息相通。這樣古今相通的文學氣韻,讓我感動。”全書通古今之郵的特色,於斯可見。

趙麗宏是文人書畫家,這本亦散文亦詩話的《錦城覓詩魂》本來已如同錦緞,書中還又不少他的詩詞書法插頁,那就可說是另一種意義的錦上添花了。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3

上海,這座在幾十年前就早已以繁華享譽全國的大都市擁有着一種光怪陸離的神祕氣息,在這裏的人,都被一種名喚做“慾望”的力量所驅使着,極力地追求著名與利。也正因爲它這種紙醉金迷的朦朧美,才孕育出了張愛玲這樣一位下筆濃墨重彩的作家,這裏五光十色霓虹燈下的生活就是她創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

在這座高樓林立的城市裏,卻有這樣一位作家用他靈動優美的文字奏響了一曲鬧市之中的天籟。他,就是趙麗宏。

他確實是在上海長大的,這一點不容否認,而他的文字卻像一泓深山中的清泉,平淡而雋永。他極力追求美的感受卻不矯揉造作,與張愛玲的濃墨重彩相比又是另一種平淡的美。

童年時期的趙麗宏經常在家門外的一條河流中鳧水嬉戲。每當他從水中探出頭來時就會望見對面城樓上所雕刻的石像。灰濛濛的石像給了幼小的他一種心靈上的震撼,連他自己也說不出來那是怎樣的一種觸動,只覺得那棱角分明線條流暢的石像所帶給他的一種莫名的威嚴的感受便是所謂的“藝術”了。藝術的種子也在這時播種在了這個幼小孩子的心田裏,日後竟出人意料地長成了一棵參天巨樹。童年時期的趙麗宏其實與我們並無兩樣,他亦和我們一樣喜歡幻想。他總是喜歡在夜闌人靜之時望着頭上的天花板,將上面紅紅綠綠千奇百怪的菌落想象成各種稀奇古怪的形象,這或許也是他日後能寫出許多有趣的童話和小說的原因之一吧。

身居上海就免不了一出門便被林立的高樓遮住了頭頂的天空,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喧嚷的人流與川流不息的車流不停地交織成一幅幅令人眼花繚亂的圖畫,使人心煩意亂。這樣嘈雜的環境對於寫作而言可謂是徒有害而無一益。趙麗宏卻能在這水泥鋼筋築起來的冰山裏找到一處幽僻所在——一所被爬山虎的綠葉所覆蓋起來的公寓。在他的作品中他也提起過這所“爬山虎公寓”,對於它的喜愛更是溢於言表。但後來小區物業爲了粉刷這公寓的外牆,竟是將這些爬山虎連根剷除得乾乾淨淨!沒有了爬山虎的公寓露出它原本破敗不堪的容貌。就算後來亡羊補牢種上了些紫藤花也是無濟於事,公寓往日的生機是再也回不來了。

我何嘗不明白趙老師寫這篇短文的用意?當今社會不就是有許多諸如像什麼拆除千年古城新蓋高樓,砍伐森林用以耕種,填湖造陸修葺樓臺等等該下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的荒謬行爲嗎?趙麗宏先生痛的不止是他的愛寓,還是那已傷得千瘡百孔的自然。

也許是厭倦了上海的繁華與喧囂,趙麗宏之後便開始四處旅行,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遊覽了無數的醉人美景,也寫下了許多清新脫俗的文字。跟隨着他的文字,我賞閱了黃山在風景區之外的動人美景,也爲他與那隻本要殺掉做成晚餐的小狗的故事而泫然。我仍是不敢相信這些追求自然與本真的作品竟是出自一位上海人之手。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沒有任何做作的雕飾,文章渾然天成,如行雲流水一般。

趙麗宏的散文就如那一曲城中的天籟,喚醒了人內心深處對於自然的歸屬感,讓人在滾滾紅塵的最深處,尋得那份彌足珍貴的寧靜。

趙麗宏散文讀後感 篇4

把雨的聲音寫的很好因爲雨是無色無味的用了比喻、擬人,發揮的淋漓盡致。趙麗宏把無生命的東西寫的活靈活現,賦予了雨生命。

清脆、濁重、沉悶三個擬聲詞給人一種生臨其境感覺,。

結構的嚴謹有序也值得學習。第①段:“雨聲,徹夜在我的耳邊響着……”總領全文;中間六個自然段都以“它們”開頭,按照從大到小,由遠到近的順序,分別描寫各種不同的雨聲;最後一段,寫“我”的感受,自然揭示文旨:“讓我也成爲雨的一部分,溼潤自己的同時,也溼潤了世界……”蘊涵雋永,給人美好的回味。

給我一種人與自然和爲一體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