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中秋節思鄉散文

散文2.25W

中秋節會讓大家產生濃厚的思鄉之情,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中秋節思鄉散文,希望大家喜歡!

中秋節思鄉散文

篇一:中秋節思鄉散文

風傳漏報天將曉,惆悵嬋娟又一年。

——朱淑真《中秋月》

飛星傳恨的七夕剛剛走遠,不應有恨的中秋又來了。恨無邊,情無限的牛郎織女的故事還縈繞在耳邊,舞長空,舒廣袖的嫦娥奔月的愛情又開始傳唱了。風傳漏報天將曉,惆悵嬋娟又一年。又到中秋,好久沒有寫文字的我又有了一份心的感慨,或者說是歲月輪迴中的心的感悟。

農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稱“中秋”。提起中秋節,我思緒翩翩,有無盡的感悟。久居這座北方的小城,對身邊季節的輪換沒有什麼出奇的感覺,只是有一種來得靜,來得茫然的感觸。沒有了雙親,遠走了摯友,彷彿自己對節日也淡漠了許多。以前的中秋,總要回家陪父親去過,五年前的中秋,陪父親過了最後一箇中秋。今天,懷念的心扉,放映着平淡的往事,在陰陽兩界裏陳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千古絕唱的詞句告訴我:人和自然一樣,總會有殘缺。生命逃不出殘缺的宿命,人生的殘缺也是一種美。

中秋,人們會擡起頭凝視天空中的滿月,會吃着香甜的月餅,與家人一起度過一個溫馨的夜晚。在人的心中,中秋這個日子便是由月、夜、家組成的。吉劇《桃李梅》中有句唱詞唱道:但願月圓人也圓。圓,中秋就是一個圓,月亮的圓,月餅的圓,還有每個人心中所追求的美好的團圓。明月,團圓,從中秋節誕生那天起,節日的涵義便定格在歷史的河流之中。它就像涓涓的流水,在向我們在傾訴着那或淡或濃的情感。多少思念之情,流淌在每個人的心底。月有陰晴圓缺,這輪明月,承載了多少的悲歡離合。多少年的思念,多少年的牽掛,多少年的哀傷??

廣寒清淺,銀河無聲。月亮在空際上不知道懸掛了多少歲月,經歷了多少滄桑,見證了多少的悲歡離合,承載了多少思念之情。對影成三人的孤寂,讓多少遊人走進了異鄉爲客的孤獨之中。獨在異鄉爲異客,異鄉的你好嗎?那年中秋,我在海高高的樓臺上,手捧一杯香茗,靜靜地等你,你沒有爽約。清輝的月光下,你我同吟“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曾經的你,如今以至永遠定格在我心扉的最深處,我那無數淚跡斑駁的文字裏綿綿纏纏的傾訴是那樣的眷戀,讓我在執着的思念中不捨離去。

千古一輪玉,塵寰不了情。多情的日子,爲自己劃上了一輪心月。多情的秋,觸動了我無盡的思念。凝眸無月的夜空,心思惆然,如能賞到中秋月色,是否就可以把心中的執念與期盼放逐。把這份牽絆放逐到天之涯,海之角,再也與相思無染,與牽掛絕緣?可是,我的纖纖素手,依然是我文字間惆悵的心事,許多過往我不知該如何忘記?夜來棖觸客愁多,今晚無月的中秋夜,我漫過黑夜清寂的心,等你從遙遠的夢中趕來,但願你還和以前一樣,不爽約。不要讓我走進事“如春夢了無痕”的清愁中。

白天外面一直下着綿綿秋雨,今天的天氣是陰雨轉多雲。冥濛的細雨蕭蕭地飄灑着,給大地披上了溼漉漉的裙裳,如此一來,現在應該賞月的時候,卻看不到清輝的月光,更看不到月宮中的嫦娥翩翩和吳剛蕭逸了。然,我還是備了酒菜、月餅、瓜果,與女兒夫妻一起用餐後,看他們開車返家的背影,我的嘴角流露出一絲淡淡的微笑。曾經自己做爲女兒,我給父親一箇中秋。今天,自己以長輩的身份給女兒一箇中秋。年年中秋,歲歲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中秋,你掛牽着多少情感;月圓,又孕育着多悽清。此刻,窗外寂靜無聲,讓我感覺到的是:情,濃濃的;夜,靜靜的;心,沉沉的。

又逢賞月嘆無光,雲裏嫦娥亦感傷。歲月流淌,又至中秋,心念如初。陌上花開,中秋無月,又讓我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韻所致,相思亦尤甚。倚靜夜,淡淡的微涼。無月的中秋夜,給我帶來了久違的心的寧靜,仰望夜空,輕吟起了朱淑貞的那首:風傳漏報天將曉,惆悵嬋娟又一年??

篇二:中秋節思鄉散文

提起中秋月,人們都會想起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的月明,總會使人想起遠方的親人,想到天上月已圓,地上人卻難團圓;總會使人勾起思親、憂傷、悲憫的心情。

一滴相思,萬種牽掛;一絲牽念,萬縷期盼;一點寂寞,萬片憂傷。尤其是在異國他鄉,更是“每逢佳節倍思親。”身處異地,對現在的打工仔和跑業務來說是家常便飯,爲了生活,我們四處奔波,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才能體味。

每當人們談起中秋月明,總是滿含愁情的給她賦予淒涼和憂傷的美。“峨媚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一輪明月掛鐘樓,兩行熱淚念遠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有月的'散文詩詞都讓人感受到月的悽美。記得小時候有個故事裏的歌謠特別讓我感動,如今我還記憶猶新:“月亮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樓上團圓坐,幾家流落在街頭?”雖然描寫的是舊社會的事,但是,人世間的幸福和歡樂不是大家都能同時擁有的,災難也不是大家都能同時躲避的。當我們正在幸福團圓時,也許正有那麼一些人正在經歷着生活的磨難,這也正是生活的不平等,雖然是在所難免的,但我們應該對他們報以深深的牽掛和祝願,願他們早日脫離困境、閤家安康!

“ 深藍色的天空掛着一輪金黃色的圓月,”這是魯迅筆下的明月;“是誰把銀色的光撒了一地,把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幅水墨畫。夜靜悄悄地,只有月光好像在地上尋找着什

麼?把大地摸得一片潔白,更撒了一河的小星星,給自己增添了許多的眼睛,似乎不但要看清天上,更要看清地上。”中秋的月光,似乎是雪,又似乎是霜,使得秋夜一片清涼;中秋的月明,是思念、是憂傷、是孤寂、更是淒涼;中秋的月亮,是團圓、是幸福、是歡慶、更是祝願;中秋的月明,不但給了人們不同的景緻,也給了人們豐富的想象!

xx年的中秋,我爲了生活也漂流在大上海,當時,身在異地,舉目無親。雖然上海的中秋月很大很美,但在我眼前的月裏卻滿含着憂傷、孤獨和淒涼;望着明月,我想象着把掛念寄於明月,願明月能夠捎去我的掛念和問候,我的親人在那頭月色中能夠感知到,明月是否能傳遞我的掛念呢?我一個人對着明月細細的想象着、感懷着!記得那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是同一天,全國人民都在國慶中秋同歡度,可我卻高興不起來,總想着能夠快速回到家中,但那不是現實。後來還是我最好的朋友和同學馮曉峯陪我一起度過了那個難忘的中秋,我們兩個同在異地,有着同樣的心情和同樣的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嗎!更同樣貧窮和孤寂。一瓶啤酒、一份淡菜、兩顆五塊錢的月餅,倆人傷感同懷、相互憐惜、互訴衷腸,直至夜深,最後還是曉峯買的單。想起這段往事真叫人傷懷、心酸!不過我倆現在都過得很好,但我永遠懷念那段日子,掛念我的摯友曉峯,願他和他的家人永遠安好!每年的中秋團圓幸福!

此境可待成追憶,每每相逢應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