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中秋節的思鄉情散文(精選7篇)

鄉情是一捧乳白的月色,還是一杯塵封的老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思鄉情散文,歡迎大家參考!

中秋節的思鄉情散文(精選7篇)

中秋節的思鄉情散文 篇1

中秋,八月中旬之秋。

適逢中秋八月,我獨倚窗臺,手捧書卷,望捲上明月。

始,空中依舊漆黑一片。似,還略帶些黃昏的嬌嬈,玫紅的嫵媚;又似,墨跡屏風後微微一笑,傾城。

輕搖小扇,品書中之字——“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呵,明月啊,你是寄了多少人的相思愁,思鄉情?又,何來一方夜郎?又如何,微風輕搖蘆葦之時婀娜?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明月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嘆,老樹孤鴉鳴,秋露私沁桂。明月,明月,你可曾知道這秋思又是誰家可憐人?嘆哉。

烏紗籠月,漸漸淡去黃昏妖嬈,不留情面,一絲遺痕也趕盡殺絕。是,夜空中好似有了一星半點的純白,確實在風吹動的烏雲門簾下若隱若現,若即若離。伸手抓不住你衣的裙襬水袖,卻在掙脫後留下回眸一笑,漸行漸遠。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呵,青天大老爺,又怎知明月幾時現?今夕於天,又是何年。風輕輕樓重重,玉碎碎冷寒寒。

曾憶兒時,那呼作白玉盤,瑤臺鏡。青雲端上,嫦娥舞翩翩,吳剛桂萬年。玉兔搗藥,似與人間。后羿,你忍,射碎這一幅唯美天宮圖嗎?你忍,望清冷月宮,卻不得團圓嗎?

烏紗撐不住了,急急地退了場,月總算是正式登上主角的臺。淡黃若白,鵝黃襯雅黑託。這是對偶嗎?不,不是,她真的只有那麼一點大,怎擬試比天?但就因如此,在浩如煙海的夜空,散出柔和的光,不是夜的冷酷與淡漠,流年逝水,逝水流年。

她獨霸了整個舞臺,其餘一切都顯得那麼微弱,那麼渺小。她不需要奮力展現,只需一顰一笑,又多少星爲之傾倒。

我默默離開了窗臺。

是的,她爲衆人所欣賞。

黑色夜幕,是精靈音符的跳躍。

她依舊掛在空中。

潮起潮落,悲惋的哀歌。

那麼耀眼。

中秋節的思鄉情散文 篇2

鄉情是一捧乳白的月色,還是一杯塵封的老酒?月圓是遊子他鄉的輕嘆,還是滴淚成殤的情懷?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推窗獨立,中秋的這輪明月再次輕撫思念的琴絃,寥落的寒星勾起難忘的點點滴滴。

依稀往年,流水不復。那年,中秋之夜的月光,圓潤豐盈,如水一樣灑滿院子,桌上擺滿了中秋的月餅和水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母親娓娓講起嫦娥奔月,父親說起光滿萬丈的后羿箭射九日,這些美好的傳說令我無限神往。一家人邊談話邊在心裏祈禱月神賜福,中秋月圓人更圓,濃濃的親情飄蕩在院子的每個角落。

今年,又逢中秋。金風送爽,皓月萬里,一個人仰望藍天,隨着流淌的月色,遙望家鄉,想念炊煙四起的黃昏,想念我的兄弟姐妹,明月千里,每一絲都有你們殷殷的牽掛 ,此情此景,恍如夢中,不知是月光亂了眼睛,還是淚影婆娑了心情?

如今,美貌傾城的嫦娥和神武絕倫的后羿依然縈繞在我的夢境,一生勤勞的父親卻已撒手人寰,白髮蒼蒼的母親遠在家鄉,溫柔可人的妻子是否站在家門口將我盼望?天真可愛的兒女是否已經進入甜甜的夢鄉?濃濃的思念絲絲縷縷爬滿心頭,天涯相隔,銀河浩淼,滿腹的鄉愁和情思,只有手捏圓圓的月餅,掬起如水的月光,遙寄給遠方的親人。

月光如雪,一塵不染,思念在蹁躚,山高水長,家鄉清澈的小河水在心頭汩汩流淌,所有美好的關於故鄉的記憶在沉澱,輕輕鋪一張月光素箋,用心蘸點點星辰爲墨,把流瀉的情思譜成心靈的樂章,把最甜最美的祝福化成文字,把萬種情思灑滿落英繽紛的夢中

中秋節的思鄉情散文 篇3

一年之中,最讓我們值得慶賀而團圓的日子,那就是中秋節和春節。

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自有史以來,幾千年的發展史,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所向往和追求的一天。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又稱爲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還有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古老的禮俗與衆多神話傳說及中華傳統文化中其他諸多因素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內涵豐富的重要節日。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圍繞着月宮的一系列神話,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唐明皇遊月宮等,它們給月宮掛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祕絢麗的光環,使之充滿浪漫的色彩。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曾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等佳句。

中秋節是閤家團圓的日子,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人們還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願。

中秋節將要臨近,我們生活中的人們都迫不及待,個個都精神飽滿、喜氣盈盈,用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喜迎中秋、慶賀團圓”的喜悅之情,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民俗慶祝活動。

中秋之際,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忙碌中增加收入,大街上、店鋪內、各大商場、超市內,貨物繁多、品種齊全,購物的人們絡繹不絕,如同過年一般。還有在外漂泊的人們,匆匆忙忙向回趕,腦海裏時時念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千古絕唱的詩句

再看田野裏一片片秋收的景象,人們正忙的熱火朝天,這一切都證明了我們生活中的`富裕和嚮往團圓的精神寄託,時時在追求着美好的目標。全國上下各族人民高歌、勁舞、狂歡,我們用美文、抒情、描繪等各種形式來迎接讚美“中秋之夜”而團圓的美好日子。

中秋節的思鄉情散文 篇4

亙古不變的月亮,月圓中秋。獨在異鄉的遊子,心如夢般的飄泊;思念溢滿的淚水,融化夜空;浩渺如詩的情緣,彈奏起激情的心絃。今夜,心潮澎拜,難以入睡。

寂寥的秋風,漫過指尖的惆悵,輕輕吟唱成一曲離殤,在夜空隨風飄蕩。風中緩緩飄落的樹葉, 在靜謐的秋天裏散發出難言的分離之痛,心中泛起思念的漣漪。夜晚,皎潔的月亮高高掛在天空,擡頭仰望着滿載柔情的月光,思緒在風中飛揚,滿腔的情懷早已化爲點點繁星。低頭俯視着銀灰色的世界,心中瞬間升騰一份淡淡的憂傷,出入的靈魂已經飛出自己的身軀,釋放內心的思緒,在清清的月光下靜靜地思念遠方的親人。

月光,清幽柔和的流瀉着,一輪金黃的圓月像面鏡子 ,照着故鄉的親人,也安撫着遊子們那顆受傷,漂泊的心。圓圓的明月,深深地牽扯出多少對親人故土思念的情絲,翻滾着多少不解的愁緒,訴說着多少愛的苦澀。如水的月光灑在我的臉上,朦朧的淚眼中我依稀看見了村邊那條長長的小路上,有親人翹首期盼的身影。懵懵中看到路的盡頭,果然是母親含淚踽踽的向我走來,我的淚滑過腮邊,品嚐着絲絲的甘甜。愜意而飄逸的月光流進我的心房,對故鄉,對親人點點滴滴的情感,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化作思念的淚水,心在明月下淚水成行。

中秋之夜,舉杯團圓。花雖然以凋謝 ,但是相思卻沒有割捨。思鄉的人兒依舊是夢繞魂牽,關愛綿綿;思鄉的人兒依舊是把酒問孤月,今夕是何年?思鄉的人兒依舊是幾許溫情繞杯盞,滿腹話語無處訴。月光在月夜裏四處飄散,揮灑着我濃烈的情感,傳遞着那思鄉的愁緒,複雜的心情遮蓋不了我此時的眼睛,淚水再次潮溼在月下,顆顆晶瑩的淚珠兒,伴隨着那落寞走過的痕跡。

我歌夜徘徊,我舞影零亂。夜闌,心碎伴着瑟瑟秋風,吹開了一朽的綿綿思緒。寂靜的夜裏,燈光下搖曳着我孤獨的身影,稀薄的空氣中透着點點淡淡憂鬱。我緊閉雙眸,任記憶中的傷感伴着夜色的清寂,輪迴在這微弱的燈光裏。任盈盈的淚滴和着心底的落寞,無聲的哭泣 。心隨飄搖的風,浮動着憂傷的殘夢,酸楚和傷感便在這中秋之夜毫無節制的蔓延開來。

夜深,月已稀,我孤獨的守着殘月。絲絲冷風,淒寒切切。桂花的馨香擁着夜色,氤氳的空氣裏流動着秋的味道,縷縷幽香溢滿空曠的夜色,潤澤了與親人相遇時刻的浪漫,牽引遙遠的思念: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愁死落誰家。

然而,月光總有陰晴圓缺,人亦有悲歡離合。月圓了又缺,天陰了又晴。年復一年,不老的依舊是那明月,可是歲月如梭,光陰似箭,在時光輾轉的輪迴裏,又隱藏了多少落寞和憂傷,又有多少無法排遣的孤獨和寂寞,卻也照出了紅塵裏那悲愴的滄桑歲月。因此,人們願意對月傾訴內心的愁緒,對月寄予遠方親人滿載的愁思。側頭仰望圓圓的明月,惆悵,離情,期盼,往往會使人的情感跌幅潮起,殘缺的月兒更加縫補了對親人的思念。呆呆的佇立在月下,用心靜品着時光裏那些錯過的往事和擦肩的緣,看着殘缺的月影,想到了一種深沉的人生悲歡,歲月在手中反覆摩挲,見證着生活的美好和艱辛。如同月亮一樣,時時都有變化,每天都在更新着。而我們每天的生活也同樣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今天的收穫並不意味着明天的成功,今天的悲哀並不意味着明天的痛苦,今天的快樂並不意味着明天的幸福。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成長中沒有永遠的快樂,也沒有永遠的悲傷······此時此刻,我的心情不再沉重,蒼涼的心漸漸地甜潤起來。

夜靜默了 ,風悠悠,我的心也悠悠。遠方,一縷清風微撫,撫響了塵封的琴絃,空靈靜美的音樂劃破寂靜的夜,心中的煩悶慢慢從心痕擴散開來,心靈變的坦然,安逸起來,所有的憂傷消融在這月光如水的夜晚。今夜,我滿懷思念遙寄一彎明月,絲絲眷戀託付給點點繁星,縷縷情思囑咐朵朵雲彩,帶去我的祝福,祝願遠方的親人每年團圓在家中,中秋快樂!?

中秋節的思鄉情散文 篇5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更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國家。中國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都與詩詞有着緊密的聯繫,詩讓中國的傳統節日都鍍上了浪漫色彩,詩詞妝點了節日,節日觸發了詩人的靈感。而在所有的傳統佳節裏面,最富有詩意的就數中秋了。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圓月被視爲團團圓圓的象徵,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繫。歷代詩詞中詠明月、贊中秋的名句數不勝數。例如: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等等,等等。

在記憶中搜尋一番,詠月的名句還遠遠不止這些,但是僅以一首詠月詩而名垂詩史的當數張若虛了,一首《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先生譽爲“以孤篇蓋全唐”。詩人在詩中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祕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爲一體,創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特別是其中的兩句一直讓後來人覺得簡直是神來之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歲月的流逝,世道的輪迴,對人生的短暫和宇宙的無限等哲理的深層思索,油然升起對宇宙和永恆的探求和嚮往。只有後來詩仙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纔可與之相應和,讓人領悟到“明月長在,人生如寄”,世事滄桑,光陰易逝;而天上明月閱盡人間變幻,恆久相照,使萬物生輝。

又到中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那小小的圓圓的月餅,是那化不開的濃濃鄉愁,月亮是圓的,月餅是圓的,人當然應該是團圓的,不管分離多遠,分別多久,都應該去見見親人!現代的快節奏生活,己使人好長時間顧不上擡頭去看看天上的月亮了。但是,即使是不能回到親人的身旁,不能夠團圓,我們也要停下匆匆追逐的腳步,感受一下心的感覺擡頭凝望那清涼似水的圓月,在中秋的夜晚,在清涼的月輝下,心中裝滿晶瑩如雪的玉壺之冰。思緒卻隨之飄到遙遠的家鄉,與家人團聚在一起。

小小的月餅,卻有着極其豐富的內涵和祈願,花好月圓人團圓!它已成爲中秋節的主角,千百年來,它沐浴着月光,默默地表達着人們對團圓和幸福的真摯渴望。今年,中秋又至,我們期盼着詩度的中國,詩意的中秋明月長好,歡歌常在。祝願年年歲歲,中秋詩詞不斷;願歲歲年年,花好人也團圓。

中秋節的思鄉情散文 篇6

隨着九月的到來,這幾天暑氣漸散,空氣中已經能夠嗅到秋天的味道了,而隨着秋天到來的除了香飄十里的桂花和千姿百態的菊花之外,還有一縷縷鄉愁,中秋漸進,鄉愁越濃!

今年的中秋節在九月的中下旬,翻開日曆,會發現八月也就只剩下最後的幾天,進入九月之後,離中秋也就越近了。人言“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落葉歸根的季節,自然而然會人生出一股悲涼的感覺,但是,除了落葉和秋風之外,秋月必然也增添了另外一股氛圍——思鄉!

據悉,中秋節始於唐朝,盛於宋朝,自古就有很多唐宋詩人藉着秋月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在我們的意識中,中秋月圓人團圓。不過,通常情況下,人都是在異鄉望月思鄉的。比如李白的《月下獨酌》、蘇軾的《水調歌頭》等,雖然沒有辦法向他們一樣將思鄉的情緒化作悽美的詩句,但是卻有那份同樣的鄉情和鄉愁,這種鄉情和鄉愁是不論古今、不分中外的。

與古代的交通不便相比,雖然現在交通非常便利,人們可以隨時回鄉、回家,但總有很多很多的身不由己,今天,在中秋前夕,身在異鄉的我也只能藉助文字這一媒介去思鄉,懷念!

離開家鄉,在霓虹閃爍、高樓大廈的城市裏已經有幾年的時間裏,記憶中的中秋也在時光的輪迴中漸漸淡去,但是,卻也越發懷念。中秋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法定節日之一,從唐宋時期盛行以來,每逢中秋佳節的時候,各種習俗和活動紛沓而來,非常熱鬧,也充滿着秋收、月圓、人也圓的氣息。賞月、拜月、觀潮、猜燈謎、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等,似乎每一項都帶有屬於中秋的獨特的韻味和氛圍。

但是現如今的中秋節,似乎只有“三天小長假”這唯一的標籤了,連月餅都已經不在是從前記憶中大小可比天上月的月餅了。而對於獨在異鄉的人而言,中秋到來之時的那份孤獨更甚。記得小的時候,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分外熱鬧,遠勝元宵和重陽,有溫馨融洽的家人團圓,有人來人往的親朋往來,有大大的月餅,有香甜的瓜果,待夜幕降臨之後,一家人坐在院子裏賞月、聊天,溫馨的氛圍和皎潔的星空交相輝映。

記得之前的時候,有人說過,“人總是懷念惦記已經失去了的人、物”,如今身在異鄉,在每天都毫無變化的城市中忙碌、穿梭,對於秋天、對於中秋,恰如每一個平常的日子、亦如每年都會輪迴的四季,但是偶爾去懷念家鄉勝春朝的五彩秋天,懷念那點點星辰圍繞的皎月,懷念那份漸漸遠去的那份情懷!

中秋節的思鄉情散文 篇7

時光如流水,亙古永向東,秋風漸蕭瑟,秋月又朦朧。

又是一年中秋夜,月亮被薄薄的雲霧籠罩着,朦朧而飄渺,就像我那顆迷茫的心,孤獨的流瀉着寂寞。不經意的行走在無人的街頭,很自然的又來到那個蒙古人開的小咖啡店,這裏是我孤獨時的棲身之地,是我思鄉時的精神依託。

漫不經心的攪拌杯中的咖啡,那熟悉的旋律又在耳邊想起,"蒙古包的縷縷炊煙,輕輕的飄向藍天,茫茫的綠草地,是我生長的地方。隨着那美妙的歌聲,心兒像白雲飄向了那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原,我那遙遠的家鄉。一縷愁緒化成淚珠打溼了我的眼眸、美好的往事一幕幕在腦海中涌現……

記得那年中秋有幸回到家鄉和親人朋友一起歡度佳節,在友人的安排下,我們踏着秋的足跡,來到了草原深處。綠色的草原已走過如畫的季節,邁入了秋天的行列,金色的草原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別有一番風味,雪白的羊羣行走在金黃色的原野上格外的醒目,一片片的油菜花盛開了,一對情侶在花海中歡歌嬉戲,姑娘那火紅的蒙古袍,在花從中飛來飛去像蝶兒在跳舞,立刻我的心被感染了,多美的人間畫面啊,我不由輕輕的貼近了草原,呼吸這深秋的氣息,盡情享受着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碩果。

這時夜幕降臨,一輪明月升上天空,把它的光輝無私的灑向人間,金色的草原在月光的沐浴中波光粼粼,就像黃色的海洋,風兒吹過掀起微波,似層層細浪,草原的月夜格外的清涼,陣陣花香撲鼻而來,行走在這寧靜的草原深處忘記了煩惱,忘記了城市的喧囂,整個人變得輕鬆起來,快樂起來。啊!家鄉的中秋夜好美,好安靜,家鄉的月啊明亮而透徹,此刻,我深情的躺在了草原母親的懷抱,那顆遊子的心找到了歸宿。

這時,我們借住的蒙古包炊煙裊裊升起,一股濃郁的奶茶香撲鼻而來,蒙古民族熱情好客,爲我們準備了豐富的晚餐,手把肉,馬奶酒配上香甜的奶茶,我們和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共度中秋,席間能歌善舞的民族兄弟感染了我,使我那顆激盪的心無法平靜,放開青澀的喉嚨歌聲從內心流淌出來:月是故鄉的明,園月釀美酒,家鄉明月正圓呀,我們來相會,高舉金盃,只爲那故鄉醉,親人,朋友請乾了這杯酒——

是呀,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如今散落天涯,獨居他鄉,我的心涌起一分慌亂,一份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