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一碗白米飯散文

散文1.19W

白米飯對於人們今天的日常生活來說,是一種極其普通的食物。一日三餐,頓頓都有,可是對於我的童年來說,它是極其珍稀的高檔食品,是我母親和父親用他們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一碗白米飯散文

我出生於祖國高呼“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時代,超英趕美據說是當時社會的時髦口號,以至於在六十年代初經歷了三年困難時期,我幼小的童年就是在這困難時期度過的,恐怕我的同齡人大多就有這樣的經歷吧。

我的家庭在舊社會本應該算是地主或者富農家庭,我們王姓的家族在當時當地是名門望族,只是由於我爺爺去世早,父親只有七歲,奶奶守寡將父親撫養成人,因而解放後我家因爲破落“幸運”地沒有劃爲地主,而定位上中農家庭。我母親一出生便“抱養”在一個從小家教極其嚴格,較殷實的農村家庭。在剛解放時,嫁給了有上中農身份的我父親。

我父母養育我們有七個子女,我有兩個姐姐,四個哥哥,大哥大我二十二歲,我是父母晚年得的幺兒子,因此十分疼愛。可是身不逢時,那個年代的一般家庭生活都是極其艱難,父親勞動一天也只能掙半斤米飯,母親和兩個姐姐都參加集體勞動,也只能每人每天掙三兩左右的米。那時候幾乎每個家庭都以吃野菜作主食,就是像我們生活在水庫邊的人們,春天摘荷梗捕魚蝦,夏天採野菜,秋天摘菱角,冬天挖藕,千方百計尋覓食物,也不一定填飽肚子。每次父母親和姐姐們掙來的白米,首先供應的是我和哥哥,尤其是我(因爲我大哥十六歲就開始在安碑大隊當教書匠,學校中午還供應二兩米飯)。

據姐姐們在母親去世後的靈堂哭泣時訴苦道,好多次母親把她自己和姐姐她們掙來的米飯,合在一起硬要單獨分一碗白米飯留給我吃,剩下的一點她們則和着野菜全家吃。有時候,我碗裏的白米飯吃完了,卻嚷着還要吃,並且在吃姐姐們的菜飯時,還哼着叫着不好吃,母親也耐心地哄着我,說下頓再吃吧!至於肉,過年的時候恐怕也很難吃到,魚倒是自己家裏可以到堰塘裏捕獲一點。記得有一次,姐姐吃了我一口白米飯還遭到了奶奶和母親的責罵:“小婆娘,真好吃,弟弟的,你也敢吃?”母親把我有飯吃,不被餓壞放在第一位。據說,我奶奶就是在那個年代爲了我能吃飽,慢慢地活活地餓死的。

母親是一個深受封建禮教思想影響的普通女人,勤儉持家,重男輕女在她頭腦里根深蒂固,三從四德,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等等是她遵守《女兒經》的基本準則。以至於我姐姐從未讀過書,我大哥只讀到初小,我卻讀到初三。母親卻感到很欣慰。即使我成家立業之後,家庭條件逐漸超越兩個姐姐的情況下,母親依然滿足的認爲“不靠金牆靠土牆”的思想是完全正確的.。(金牆,是指女兒的家庭狀態再好,也不靠女兒。土牆,是指兒子的家庭即使再差也靠兒子。)這恐怕就是農村的習俗吧!

母親健在時,常寧可心滿意足地接受我和哥哥的任何孝敬,卻不那麼情願去女兒家休閒享受。好幾年前母親曾經中風生病臥牀,我和媳婦照顧她兩個多月,她感到很愜意,女兒們照顧她時,她卻給錢酬謝。然而就在兩年前,我母親本來可以享盡天倫之樂的,卻在我兒子要娶進媳婦前一個月之時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母親留給我的精神財富是巨大的,她那種樸實的勤勞持家,鄰里和善的行爲至今影響着我,她那種重男輕女的思想多少在我的頭腦裏留下了烙印,以至於我侄女兒前兩年還說我們王家繼承了老奶奶的傳統,四哥(她爸)沒有讓她和我兒子那樣取得同樣高的學歷。她現在的事業是她自己奮鬥得來的。不過,侄女兒現在也身爲人母,也慢慢理解她奶奶那個時代的人了。但是我卻牢記了父親在世時經常對我說的話:“麻繩子栓草鞋,一代(帶)管一代。”我也同樣教育兒子,祖訓不能忘。現在無論我們工作在何地,每年清明節和農曆七月半中元節以及春節,我和兒子是一定會奠祭家祖的,今年的清明節,雖然不能全家回去,但已電告老家的侄兒代我燒紙錢,擺貢果在父母和先祖的墳前,慎終追遠,以盡孝道,這恐怕就是我現在唯一的一點男女有別吧!

一碗普通的白米飯,蘊含了母親終身秉承的理念和思想,傾注了她對我的無限地母愛。正於俄羅斯偉大的文豪高爾基所說:“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常言道:“父死三年滿,娘死兩年半。”“守孝三年容易滿,思親唯望白雲開。”母親離開我們快兩年半了,我就謹以此文做祭文悼念他們吧!唉!作爲兒的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