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等待着散文

散文1.42W

雪山在默默等待春天,小草在沉寂中等待甦醒,花兒等待綻放,夢想等待放飛,久別的人期待重逢。

等待着散文

在人的一生中,有多少等待,就有多少人生滋味。有的等待滿含希望,有的等待窮盡一生也無怨無悔;有的等待是漫長的守望,有的等待決定人生的道路。

慈祥的母親在等待遠方的遊子回家,她多少次凝望遠方,眼裏全是對兒女的思念。每逢佳節總是空巢老人最孤單的時候,因爲兒女有自己的事業,很忙抽不出空回家,無法陪伴孤單的老人。每一次等待對於母親來講,都是種殘酷的煎熬。但總算心裏還存留念想,存着希望。這種希望支撐着父母們的每個清晨和黃昏。

這種等待是對親人的牽掛,是對團圓的期待。

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在焦急地等待錄取通知書。因爲多年寒窗苦讀,只爲等待這一刻。一紙錄取通知書,承載了太多內容,決定着他今後走什麼樣的道路。究竟是復讀,還是繼續學習深造,這也是對學生努力程度、心理素質的一次大檢驗。在等待的過程中不知要熬過多少漫長的黑夜,我相信參加過高考的人,都嚐到過失眠的滋味。這個等待的過程非常艱難,可以說是人生的一道坎;但是即使再艱難,也要翻過這座大山。也許翻過這個山頭,你就能走出大山,看到遼闊的大海、絕美的風景。

留守兒童總是習慣性地站在村口,或蹲在田埂上發呆。他們在等待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眼睛裏充滿了憂傷和孤獨,這是令人心酸的一幕。小小年紀就承受着等待的苦。他們的父母爲了生計,爲了給自己一個更好的生活,卻不得不捨下孩子外出打工。這些可憐的孩子,一年到頭很難見到自己的父母,他們和年邁的老人一起留守孤寂的村莊。他們渴望關愛、渴望陪伴,但是沒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他們必須學會照顧自己、分擔家務勞動。

親情的缺失,讓他們過早地成熟。他們稚嫩的肩膀過早扛起了生活的重擔。他們看起來很堅強,但是每次提到父母,他們的眼睛裏總是裝滿淚水,他們每天都在等待父母回家。哪怕父母帶了一件不起眼的禮物回來,他們都會高興很久;哪怕是一個擁抱、一個愛撫,都能讓他們感受到久違的溫暖。每當父母過完假期,又將外出打工的時候,總有留守的子女依依不捨地拉住父母的衣角。因爲父母在家的日子實在太少,分別後對這些孩子來說,又是一次漫長的等待。這些孩子在年復一年的等待中慢慢長大,生活的艱辛和無奈讓他們必須學習面對孤獨。

還有一種等待,是一生的守望。1920年在江西的一個山村,年僅9歲的池煜華,嫁給更年幼的6歲的李連才當童養媳。15歲那年,李連纔在祖母的操持下,和她舉行了圓房儀式。幾天之後,丈夫卻要離開依依不捨的妻子,投身革命,踏上漫漫長征路了。池煜華拉住丈夫的手問:“你這一去,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李連才說:“等到革命勝利那天,我就回來。”妻子對他說:“不管去多久,我都會在家裏等你,我等你。”後來我才明白最感人的誓言不是天長地久,而是最質樸的這句“我等你”。

丈夫留給妻子唯一的禮物,是一面鏡子。她就天天對着鏡子梳洗,梳洗完畢第一件事情,就是站在屋前高高的門檻上觀望丈夫回沒回來。她總是期待熟悉的'身影出現在她面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你問她等了多久,也許你難以想象,她這一等就是七十年,窮盡一個人的一生。她等待丈夫回家,把青絲熬成了白髮,褪盡青春容顏的臉上佈滿了滄桑的皺紋,卻仍然毫無怨言。這一等就是七十年!她爲了那個簡單的承諾,燃盡了青春、殆盡了年華。這一等就是七十年,需要多麼頑強的毅力、多麼堅韌的精神,才能做到這一點?後來她才得知丈夫早在19xx年,就因被叛徒出賣英勇犧牲了。有人問她有沒有後悔過,她只是平靜而從容地一笑。這種等待是生命的一種儀式,已經變成一種信仰。這種信仰根植在池煜華的心裏,無論歷經多少風雨,都堅貞不渝。

但是也有的等待很絕望、很無奈。傷心欲絕的姑娘,在等待心上人回心轉意,但是卻只能等到一個心碎的結果,等來一個絕決的後會無期;傷心的父親,等待監牢中的兒子刑滿釋放,爲了這一天早已憔悴不堪,頭髮也早早斑白了;有的人被錯判死刑,家屬朋友四處奔走上訪,他們在尋求正義的過程中,等待法律公正的判決。

人的一生似乎都在等待,等待相逢、等待愛情、等待奇蹟。在冬天等待春暖花開,在春天等待秋天的收穫。等待是生命的一種形態,是生命中不可省略的過程。

讓我們用赤誠的心,用人間大愛,抒寫屬於自己的那份等待。人生因爲等待而圓滿,季節因爲等待而美麗……

標籤:散文 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