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佔盡風情向小園散文

散文2W

一、嫁桂

佔盡風情向小園散文

時值仲春,天朗氣清,日照回暖,地氣升騰,萬木待發,又兼雨足風輕,正宜嫁桂。

桂花自南方移居以來,已經數百年,漸漸順應物候,習慣時節。桂經冬不凋,且寓意吉祥,已成爲當家花卉。桂花可粗分爲金桂、銀桂、丹桂三系列,各品種又相互雜交,不斷繁衍,變種已經無數。入秋以後,正當花期,香氣馥郁,撲鼻沁脾。甚至有四季桂,可開至正月。此時正是桂之盛時,枝上花朵簇簇,樹下謝花鋪地。

大凡木本花卉之繁殖,常用嫁接法,桂花則多用靠接法嫁接。桂屬木樨科,故應選同科植物作砧木,如大葉女貞等,但最好的是選用流蘇。其法爲取母株上一枝作待嫁穗,不用剪下,只切去部分木質部成切口,砧木也切出同樣的切口,砧穗相接,綁縛好。要點是切口相似,貼合要密,綁縛要緊。以後把接穗與母體逐漸分離,直至獨立成株。靠接的優點是穗與母株相連,又與砧木接合,利於癒合切口,接穗能從母株與砧木同時吸收養分,且逐漸過渡,成活率極高。

嫁接的“嫁”字,實在選得傳神,的確如同嫁女兒一般。枝接是一般嫁人,芽接似童養媳,靠接似是嬌嬌女,總與父母脫離不開。與砧木的融合,真是與丈夫的磨合。性相近方可嫁,切口似才能相接,貼合緊方能融洽,獨立成活纔算成功。同事中有擅長嫁桂者,深諳季節、習性、樹體旺弱之細微差別,所以成功率很高,真乃桂之月老也。

二、聽鳥

有山沒有水,就缺少靈性;有水沒有植物,就失了生氣;有樹沒有鳥,就沒了靈魂。每天清晨,鳥兒們便早早起來,在樹梢上,竹林裏,盡情的鳴叫着,我常被此情形所陶醉。單位的水杉樹上,所多的是鳥巢,我不認識他們,但見到鳥兒們來便非常高興。高高的楊樹上有喜鵲的很大的家,地下,或許能見到野雞的窩。密密的雪松深處,會藏有不知名的大鳥。那水池裏,常有野鴨、蒼鷺、白鷺來光顧。麻雀、斑鳩等更是尋常可見。這些鳥兒們在這清幽的圃地裏悠閒的生活,也給我們這片綠林增添了許多的生氣。

我不是一個懂鳥的人,甚至認識不了幾種鳥,但我喜歡這些大自然的精靈們,他們讓天空不再單調,讓樹木不再孤獨,讓我有所寄託。

隔着窗,看到花草竹樹,雖然也是無盡的美麗。但那花枝間若多了一隻鳥兒,便倍添無窮的精神。走在靜靜的林間小路上,是那麼的愜意,若是再有一兩聲清幽的鳥鳴,便將安靜渲染到了極至。那些或高翔或低踅的飛鳥們,是這自然的寵兒,他們的一跳一停,一啄一飲,無不帶着安閒,引人遐思。

不論是鴻鵠還是燕雀,都已經從鳥官人皇走到了我的眼前。四季輪迴,侯鳥遷移,從鴻蒙飛到現代,從王公之府飛到百姓之家,從擇枝而棲到了無枝可依。那雎鳩可還在古老的河洲鳴唱?那交交黃鳥,止於何處?只有雁燕,秋去春回,掠過數萬年的天空,依然遵守着諾言。

是誰在引領着鳥兒翱翔?是那扶搖直上的大鵬,還是那浴火重生的鳳凰。他們都是九天之上的鳥神,是在恪守着“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嗎?可我看不見它們。我只看見那些枝頭檐下的鳥兒,莫笑它們,天地生育了它們,與我相鄰相親,相聞相諧,豈不“君子以厚德載物”嗎?

聽彼禽語,斯樂誰知。

三、割草記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看到滿目白花飄動的蘆獲,就由然想起這兩句古詩來。林邊上,空隙中,沿路兩旁的低窪地裏,處處都被它密密匝匝的佔着,擠得那些柳樹和紫穗槐們,只好拼命地伸出頭。一些槓柳,把它們的藤爬滿了高高地松樹,形成了一片綠色的瀑布,縱橫交錯地攔住了路,彷彿有了熱帶雨林的壯觀。水塘裏的香蒲,還依然蒼翠,沒有畏秋的意思。

抱歉,可愛的`雜草們,爲了森林防火,你們只得被割掉了。我們海邊的二千餘畝區域,已經被縱橫的幾條路分割成幾大塊,唯有靠海的一帶沒有着火的危險,沿着路的兩側,要割寬二十米左右的隔離帶,再在各處縱向割幾條。割灌機、鐮刀一齊上陣,砍下一些分叉的刺槐做成木杈,把割下的草堆成堆,用紫穗槐擰軟了當繩子捆起來。隨着機器的轟鳴,木杈的揮動,一條條地隔離帶便出來了。

累了,休息一下,站在公路上,望一眼海上飛翔的海鷗,看一下遠處掠過的白鷺。或者踏着一片片的野菊花,去摘那掛滿枝頭的酸棗,青的,紅的,褐色的,隨便你挑。隨處可見的枸杞,已經把它們的紅燈籠掛起來了,一大片一大片地。那些匍匐着的,是被綴彎了,任意提起一條藤,便會有沉甸甸的枸杞。野韭菜已經形成了種子,一叢叢的如花般秀氣。

長長的溝堤,是隔離和通道兩用的,有水的時候,如果從空中來看,一定是非常美麗的溼地。這季節,已經枯水了。沿着溝渠,沒水的地方會有許多的小洞,那是蟹子們的樂園,偶爾還能捉到大個的。有水的小坑裏,還能捉到鯽魚、龍蝦。

野兔已經很少見了,大約已經被公路上的現代文明擠走了吧。但逢着大潮的時候,每天都會有人去下海。看着他們去了,在我們收工的時候也就回來了,無論其藍子還是網袋,都有沉甸甸的收穫。當然,海蠣子最多。不會下海、不能下海的我們,可以半路買下來,既便宜又新鮮。

我喜歡這個季節,喜歡這個熟悉的地方,喜歡這裏的所有植物和動物們,在這一個天藍海藍的地方,在這樣色彩斑斕景緻中,竟覺得詞窮了。

四、小工

因爲工作關係,我一直與農民打着交道,確切地說,是與那些僱來幹活的小工常在一起。他們都是莊稼人,來得多是老漢和婦女,因不能離家太遠,便就近來幹我們苗圃的活。男人們的面板被歲月鍍成了黑亮色,深深的皺紋極具涵養力。婦女們也都是素面朝天,都會戴着頭巾,或戴個帽子,再圍上頭巾,可以遮陽擋土。老漢們幹活都極沉穩踏實,不急不緩,很認真,一般不需要糾正和督促,自覺地接受安排,不會挑肥揀瘦,也很有合作精神。婦女們永遠不會安靜,她們總有說不完的話,倘若不給她們定量或督促,便會被長長的話題絆住了手腳。

熟悉他們之後,便知道有幾個男人是肚裏有故事的。他們大都閱歷豐富,經驗頗多,聽他們講故事是很有樂趣的事情,每當閒暇或休息時,我便逗引他們講。內容既談古論今,也有野史和地方掌故,有人生的經驗,也有對現實的探討,許多事情是在書本里得不到的。更有好樂能唱的,便讓你在勞動中欣賞了地方小戲,身上的勞累也便消了大半。倘若你肯屈身做學生,也能學到下棋的技藝,還有許多的勞動技巧,如苗木的種植很多時候需要靈活掌握和處理,對生長情況的判斷,他們的經驗會比照本宣科強得多,至於工具的維護使用,全聽他們的絕沒錯。

婦女們都是天生的幻想家,她們會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要求和問題,若是年青的毛頭小子,肯定會被她們“欺負”。她們的程序一般是先問你的年齡和家庭情況,很快就把你拉近了,然後再用提親、問家人等方式刺探你的弱點,待把你從一個管理者的位子上拉下來後,便在玩笑中進行“攻擊”了。在這種“攻擊”中能不敗的少有,羣儒好鬥,羣婦難纏。如果你能不生氣,不急躁,巧言應對,並且一直對她們尊敬的話,你就算闖過了這關,以後她們會關心你,支援你的。若你願意做個安份的旁聽者的話,便會及時的知道附近發生的一切新聞,也能從他們的閒談中學到許多家庭經驗,瞭解各種家庭矛盾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完成了綠化的地方是美麗的,令人賞心悅目,而這些工作做起來卻是很辛苦的。播種、植苗、除草、澆水、施肥、剪枝、架護、打藥、起苗、裝車,每一樣都是技術與體力的綜合。當汗水浸透衣服,泥土沾了滿身時,每個人都不會是漂亮的。而這一羣人在綠地和林木下幹活的場景,卻是別樣的具有生機,他們點綴了環境,環境映襯了他們。一片片的土地在他們這些人的手中變化着,由裸土變成綠地,變成花園,變成了綠色長廊。

綠化育苗是季節性強的工作,這些被叫做小工的人們便象候鳥一樣地來回遷移。有個人曾對我說:“你們用的時候就把我們叫來,不用的時候就攆走了。”我說:“不對,應該是我們需要的時候你們就來了,我們不需要的時候你們就走了”。

工作是辛苦的,報酬也不高,而他們卻都很高興,很少有帶着不愉快的。甚至有人這樣說,若不出來幹活,在家待不住,並不是爲了掙錢,就是覺得有許多人一塊幹活有意思。在脫離了生產隊這麼多年後,真的很少能有這樣的集體勞動的場面,在一起久了的人,就有了組織的感覺。

他們是農民,沒有顯赫的業績,沒有榮耀的頭銜,甚至沒有固定的身份,你會在不同的場合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都是終日勞作,國家一切的節假日都彷彿與他們無關。而我們的成績裏無處不浸淫着他們的勞動,甚至許多年後,故地重遊時,他們仍會自豪地說:“這裏某某就是我們乾的”,這時,你不覺得他們是完全合格的勞動者嗎?

標籤:小園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