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初春的佛光巖散文

散文2.01W

赤水河谷特殊的地理環境,讓生活在兩岸的人們每年很早很早就感受到和煦的春風,聽見春的腳步在大地上響起,看見大自然用畫筆一天一天的把山林、田野裝飾得炫麗奪目。在這美好時光裏,受到旅發公司邀請,我和赤水作協、攝影家協會的朋友一道,有了這一次初春佛光巖之行。

初春的佛光巖散文

我們一行人從景區觀光車下來,順着景區寬敞的、用鵝卵石鑲成的階梯,一路步行進入景區,這裏的春夏秋冬從來不缺乏綠,四周的羣山與景區同任何時候都一樣,總是披着各種各樣顏色的綠。現在山外的春天早已紅紅火火,而景區山谷裏的各種各樣的植物好像纔剛伸出頭來,感受從山外輕輕吹進來的春風,聆聽春急匆匆北上的腳步聲,緩緩地伸伸身軀,開始慢慢脫下披了一個冬天那黝黑厚重的外套。那些生長在林下、溪邊的各種灌叢、小草,也換下或黑或黃的冬裝,穿上嫩綠、鵝黃的新裝。這裏的各種植物都好像剛剛從冬的睡夢中醒來,似乎開始孕育和構思怎樣在大自然賜給自己那短暫的時光裏展現自己一生最輝煌的時刻。山谷依然被綠色統治着,只在景區入口處的路邊、佛光巖瀑布下的溪流邊,不時有簇簇白色帶紫或黃色的小花露出,但主宰這裏的綠,並不甘心單一的綠,它將綠化着墨綠、黛綠、碧綠、翠綠、深綠、油綠、嫩綠、蔥綠等不同的色調,與鵝黃、絳紅和一些無法用的語言貼切描繪出來的顏色,共同構成佛光巖景區初春的色彩。當然,它們沒有秋天的色彩那樣豐富和多姿多彩,只也以其獨有的樸實自然、淡雅素淨,將整個山谷從溝底到坡頂,從溪流邊到懸巖上,塗抹得層次分明,清新悅目,也把初春的氣息在這裏烘托得轟轟烈烈。

大概春天的在這裏放慢了她匆匆的腳步,山谷裏很靜,也可能是我們是下午來到這裏,除了不時聽到從頭頂上飛過的鳥兒們一兩聲歡快的鳴叫外,一路上就惟有那永不知道疲倦的流水穿越散落在溝壑岩石間的急湍聲,陪伴着走進山谷的人們。山谷佈滿宜昌潤楠、峨眉紫楠、中國獨活、假蘋婆、燈臺樹等等知名和不知名的高大的常綠闊葉樹,隨處可見到那些緊緊纏繞在大大小小樹幹上千姿百態的藤蔓,努力地向上攀援,衝破被樹葉密密織成的天幕,尋找那屬於自己的那一個世界,林下的桫欏、福建觀音座蓮、大海芋等等珍稀植物和南亞熱帶植物,那些依附在路邊岩石上的各種各樣的苔蘚,那些不知名的小草,都在這近似被密密層層的樹葉鬱閉的溝壑裏,尋找到適合它們生存的空間。這裏曾是一個適者生存的競爭世界,生活在這裏的植物們,經歷了上億年的滄海桑田,相互間競爭、絞殺、融合、改變,最終大家都在一相對狹小的空間裏,尋找到適合自己及自己家族生存繁衍的環境,讓這裏成爲一個不同科屬植物共存共榮的和諧世界。

景區的路用紅紅的丹霞石鋪就,沿着山谷中的溪流蜿蜒而上,這裏不同於赤水其他景區,一路上沒有漫天的竹林,陪伴着遊人前行的,是那些亭亭玉立在水邊的桫欏,高大茂密的常綠闊葉樹,掛在那些樹上的粗粗細細的藤蔓,穿行在山谷中潺潺而去的清澈溪流。我們一行人慢慢地走在景區那被高大的常綠闊葉林、藤蔓、桫欏遮蓋得嚴嚴實實的石板路上,去發現我們各自心中的美。由於路大多數時間是在叢林中穿過,擡頭望上去,只能透過被風吹動的樹葉時閃出的空隙看到星星點點天空,所有的樹都拼命地向上,走在其中,並不讓人有悶的感覺,山谷的輕風不是從林中穿過,流動的空氣是那樣的清新,你用不着深深地呼吸,就會感覺到這裏的清新空氣,是住在城裏永遠也不能享受到的特殊。走在這幽靜迷人的林中、溪邊的石板路上,在這靜得好像微風拂過溪邊小草葉面的聲音都能聽得見的山谷裏,在路旁無邊無際的各種顏色綠的陪伴下,似乎過去鬱積在我心中的一切煩悶,所有城市生活的喧囂、浮躁,都在這微微的山風中,在這醉人的清新空氣裏消失得無影無蹤。難怪那些來至大都市的人們十分羨慕居住、生活在赤水的人,在他們的心目中,生活在赤水,不受霧霾的困擾,永遠能享受青山綠水與清新空氣。

順着傳來瀑布的吼聲,我們走過一段陡直的石梯,來到雄立在天地之間,氣勢恢宏,充滿陽剛之氣的佛光巖下,站在這裏,給人帶來一種心靈的'震撼,在大自然面前人總是那樣的渺小。瀑布從高大的巖壁上飛逝而下,帶着那很細的水霧漫天而來,飄到臉上多少還有些涼意,水霧也將這裏的路、臺、大樹、灌叢、小草通通籠罩在溼溼的空氣中。瀑布很高,有200多米,寬約30多米,好似銀簾掛在880多米寬的佛光巖巖壁中間。從瀑布右邊有一木製棧道,可通半巖上的觀景臺,一條石板路可直通瀑布之下,並可以直接上到佛光巖右邊石壁之上,那裏有觀賞佛光巖瀑布最佳點,在往上可到達白楊坪。佛光巖上的瀑布就是從白楊坪山裏流出的溪水形成。當我和王勇老師一起從佛光巖這令每個遊人感到震撼與渺小的石壁下,在佛光巖瀑布濺起隨山風四處飛舞的水霧中,沿着右邊緊挨石壁修建的丹霞石階梯,離開其他老師和朋友,繼續向巖頂攀登。王老師曾經多次來過這裏攝影採風,爲拍到佛光巖最美、最好的景色,他和攝影界的朋友們曾經在山上的農家住宿過,因而知道和了解觀賞、拍攝佛光巖最佳位置。開始,還想數一數從這裏到巖壁頂部大約有多少級臺階,走着走着,沿途不斷變化的景色,讓我們不得不停下腳步去觀賞,去體會,去拍攝,最後也就忘了再記究竟爬了多少梯。好在是初春時節,又是陰天,景區裏空氣清新,富氧離子含量高,加上我們一路走一路觀賞,不是走得很快,因而到了巖壁右側觀賞佛光巖、佛光巖瀑布的最好位置時,既沒有出汗,也沒有累的感覺。從這裏看過去,寬闊、高大、宏偉的佛光巖完全展現在我們眼前,從白楊坪山中留出來的溪流,在巖壁中間向巖底飛躍而下,像一束銀白色的絲掛在巖壁上,垂落到巖壁下的深塘之中,又從亂石中奪路而下,融入到山谷層層疊疊的綠色之中。我們在途中遇到的三個從這裏下去的女孩,這時已經下到巖下深潭邊,從我們觀賞的平臺望下去,已成爲紅色的路上三個小小的影子。向遠處的山外望去,一層層的綠,從眼前的淺綠,慢慢變成深綠,直至變成遠處的黛色。

高大的瀑布從佛光巖上墜落下來,在巖壁下的深潭裏稍作停留,又急急忙忙的穿過從山谷兩邊懸巖上崩塌下來、散落在山谷裏大大小小的、已經長滿厚厚苔蘚的丹霞石,一路上形成無數瀑布、疊水,它們時而從宛如紅寶石的丹霞石上淌過,好像一條銀色的白紗被人們不經意的、斜斜地鋪掛在山谷,時而又從兩塊或更多巨大丹霞石的縫隙中奪路而出,發出巨大的聲響,飛濺起陣陣水霧,那些紮根在溪邊的叢叢蘆葦、小草隨着水流翩翩起舞。我曾經陪遵義市志辦的幾個老師在夏天來過這裏,他們不約而同的讚道:這裏雖然沒有梵淨山範圍廣,沒有梵淨山的面積大,沒有古剎的晨鐘暮鼓,名氣也沒有梵淨山大,但它比梵淨山更美,空氣更清新,更值得一遊。後來,我有幸去了一趟梵淨山,才真正知道佛光巖美之所在,這種美,是來到這裏的每個人用心去體會的,因爲這裏實在太美,不同的人在這裏都會發現自己心中的美,這是一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美。佛光巖不僅僅是因爲它是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地的核心保護區,有丹霞地貌最大的丹霞絕壁,與梵淨山一樣有着茂密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它還有侏羅紀孓遺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有南亞熱帶作物代表植物:野芭蕉、福建觀音座蓮、大海芋,更有常年流水不斷的瀑布、溪流,正是因爲有了瀑布、溪流,有了清澈見底的水,讓這裏的山岩,讓這裏的草木,更富活力,更有靈性,這可能就是梵淨山無可比擬之處。

由於我和攝影家協會的王勇老師一路從瀑布下一直爬到觀看佛光巖與佛光巖瀑布最佳點,往回走時已經是四點半了,坐觀光車到景區大門時,其他朋友已經早已到達,雖然沒有人埋怨,可畢竟讓大家等自己不是一件好事。回到市區時,已經是華燈初上……

標籤:散文 初春 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