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500字10篇

散文5.37K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500字1

在衆多的名家作品中,有一本富有哲理的散文集。它的出現是一個奇蹟,這就是《張曉風散文集》。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500字10篇

經老師推薦,我在初一有幸認識了它,一拿到它,我就被它的外表吸引,接着我就迫不及待的翻開了它。在閱讀完第一篇後我發現,它的內容比精美的封面還要美。一口氣我通篇讀完了它,認識了它,透過瞭解它懂得了許多生活哲理。更重要的是,透過它讓我知道了除記敘文與詩歌外還有一種寫作方式——散文。

透過瞭解它,我認爲散文是一種比較好寫的文體,不僅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情,還可以無限表達自己的意願。

張曉風散文的特點是:語言精煉,文筆優美。當你大致看一遍時,會覺得內容顯得庸俗,但只要你細細品讀,就會發現文章具有許多的散光點,無論是寫法,語言都寫的十分到位,把作者的感情抒發的淋漓盡致,真可謂是“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啊!

讀完這本書,我第一感受就是震撼,因爲本書的散文對象十分廣泛,有寫生活的、有寫友誼的、有寫親情的、有寫想象的,豐富極了,這使我不得不由衷佩服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踏實的寫作能力。

在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母親的羽衣》,這篇向我們講述的偉大的母親對我們無私無盡的愛,同時也提醒我們要時時尊愛我們的母親,好好善待每一位母親。

在接觸的衆多散文集中,我很喜歡《張曉風散文》,作者的寫作能力以及對事物敏銳的洞察力值得我去學習,特別是每篇文章的結尾,往往是用精煉和優美的語言來修飾,讀完令人回味無窮。

每當我重讀此書,我又感到驚奇,驚奇我在日常的寫作中不知不覺的會運用散文中的佳詞和名句,同時自己的表達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加強,漸漸的讓我學會了一種新的寫作文體,觀察力更深,洞察力更強。我真爲自己能有幸拜讀此書而感到欣慰。

讀過《張曉風散文》的人都會有一種難以忘記的感覺,對讀者來說,或多或少都有幫助,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我相信今後只要多看、多寫,我也能寫出那樣棒的文章,爲了這一目標,讓我繼續努力吧!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500字2

我不禁被這深厚的書香味吸引了。

沒錯,這就是《張曉風散文精選》。這本書以一篇篇有意義的散文的形式使人懂得一個個人生哲理,並令人從她細膩的文章中備受感動、啓發以及深思,還從她不華麗而樸實真誠的話語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在這本書中讓我最記憶猶新的還要屬《人生的什麼和什麼》了。這篇文章是以第二人稱的形式爲大家敘述的,寫了一個人正在開車,收音機轉到一個不知什麼臺的臺上,正播着安靜討好的小提琴。在她馬上要進入隧道時,廣播裏說人生最重要的事只有兩件。

話還沒說完,聲音就斷了,她很想知道答案,可過完了四十秒,車出隧道時,這已經講完了。她想去追問那一段來,可以覺得並沒有必要,自己都四十歲了,還不知道“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嗎?這篇文章最後並沒有告訴讀者們答案,給人留下了無限遐想,十分耐人尋味,覺得僅在我的思考能力範圍內,人生裏最重要的兩件事是坎坷和經歷了無數次坎坷後的成功。

在每個人哇哇落地時,就註定了坎坷的來臨。坎坷雖然十分令人畏懼,它可能使你失去信心,可能使你自甘墮落,可能使你悲痛欲絕……但是,你千萬不能就這樣倒下,倒在成功的面前。你一定不甘心走入失敗的大門,所以,你務必要勇敢地去戰勝它,因爲坎坷是避免不了的,可如果它把你打倒,你也不能氣餒,應更加勇敢地去打倒它。

坎坷必定會成爲我們走目人生之路的“絆腳石”,但我們不能退縮,只能前進,走向成功。然而一個美好的人生大概就是克服坎坷與困難並走向成功大門的過程吧,所以我是這麼認爲的。

在我細細的品味中,我不禁再次被這書香吸引。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500字3

颯爽的秋風徐徐吹來,金黃的落葉翩翩起舞,在這如詩如畫的秋天,我讀了一本同樣如詩如畫的書,那就是《張曉風散文》。

張曉風的語言清新雋永,善於從小事中寫出深刻的哲理,《瑕》就是這樣一篇發人深思,引人聯想的好文章。文中她回憶自己曾買來一串很便宜但有瑕疵的項鍊,手中這串項鍊引發作者的思緒,轉而用精煉的文字準確而詳盡地道出了對“瑕”的理解。

生活中,能把自身的瑕疵像這串項鍊般坦然相呈的人不多,人們往往是不遺餘力地精心掩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如果我們正視自己的這些瑕疵並坦然接受,這些瑕疵也就不算什麼瑕疵了。因爲只有認識到缺點纔可能加以改正,你越是去掩蓋,它就越明顯。一個人之所以可愛,正是因爲他能看到自己的缺點而不遮不掩。完美是難以冀求的,但在“完美”和“可愛”之間,人們更喜歡後者。

完美到極致就喪失了個性,變得千篇一律,而所謂的“瑕疵”卻可以體現出你的特性。誰能沒有一點小瑕疵呢?正是這些小瑕疵裝點了我們的生活。朋友之間如果不知道對方小小的缺點並以此打趣,友誼也許會黯淡許多。

豹的皮毛上有大大小小的斑點,誰說它的毛皮不漂亮?溪水浸着泥沙、石塊,誰說它的水質不純淨?曇花開放轉瞬即逝,誰說它的姿態不美麗?太陽表面有黑子,誰說它的光芒不耀眼?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瑕疵,既然完美是難以冀求的,那麼,就讓我們直面瑕疵,直麪人生吧!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500字4

今天,我讀了張曉風散文集裏的一篇故事。

這篇故事講:曾經,作者想僱一個可以洗衣服兼掃地的人。於是,她的朋友幫她介紹了一個洗衣婦,作者說:“你洗完我家也是去洗別人家的,何不洗完了替我打掃一下,我會多算錢的。”她對朋友嘀咕了幾句,朋友鄭重地說:“她說她不掃地——因爲她的興趣只在洗衣服。”我起先幾乎大笑,但接着不由一凜,原來洗衣服也是可以成爲一個人認真的“興趣”!

是啊,洗衣服也是可以成一個人認真的興趣,一個人專注的東西。沒有一件事情做好不需要專心,不需要認真,不需要執着,固然掃地也是,洗衣服也是。一件事情也當然只有認真了才能把它給做好。

在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我的叔叔。他,曾經是個音樂人,可是,他很迷戀電腦,玩魔獸世界,還炒股。他上班,只能用業餘時間玩電腦遊戲,等級不高,然而還要一部分時間炒股。而股票是需要很多時間來看行情、統計和計算分析的,這就自然虧錢。而玩魔獸世界和炒股又佔用了大部分時間,從而導致無法練歌,又被老闆給扣工資了。突然有一天,他放棄了90級滿級的魔獸世界賬號,開始每天4小時的練歌,工資又漲到原來的7000多,後來公司裝修1個多月,他就用每天9個小時炒股,一帆風順。

一開始,三樣一起做,無法集中精力,結果一樣都做不好,最後每一件事情都專心致志的去做,於是都做好了。有人說:“當你一心一意做一件事,1分鐘往往比你三心二意做那件事一個小時的效率更高。”一心一意,不要學那一隻貓釣魚。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500字5

讀了張曉風散文集,我感觸頗多。文章淡有淡味,濃有濃情。有時廣闊如人生,有時細小如牛毛。文章涉及很多。

若說淡,一般都是談一些文學方面的。若說濃,那大都是談人與人的故事。看張曉風的散文,我總覺得,是在和人談話。但有些散文,語言裏飽含着情感,濃的化不開。看着看着就膩了。我認爲作者感情非常豐富。常人應該沒有這麼多的感觸。

若說廣闊,文章中的確有,但較少,我不太好分析。若說細小,倒有許多。作者經常從細小的事物中發現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或者一些感受。

文章涉及自然,友人,物等很廣泛。我最喜歡看關於自然的或是故事的文章。

我選了一篇我喜歡的來談談。

《聞歌》是我最喜歡的文章之一。內容大致是講小孩唱歌的故事。

這個小孩唱的是首黑人靈歌,歌名叫“老黑喬”。當時作者正開着車,被這歌聲嚇了一跳。爲什麼呢?作者講的很細,讓人不住的感動。

“沉默的時候,黑人是輸家——可是黑人一開口,連天使都要震動三分、退避三分。”後面是最經典的一句。“那歌聲是整個非洲的鄉愁,加上整個美洲的載重。”這份沉重,寫的多麼恰當。不輕不重,恰到好處的描寫了這份沉重。

文章的重點在於,讓人們知道應該怎麼去詮釋最好。

“成人唱歌,不知爲什麼有時反而壞事。成人不透明,他總是把一首藍色的歌加點紅,唱成了紫……”

作者在讓人有豐富的美感的享受中,又從中體會到一點有價值的東西。這也許是張曉風散文的特色吧!

張曉風的散文,有濃有淡,有無有小,有情有景,像一幅唯美的畫卷。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500字6

我喜歡張曉風,喜歡她的散文——把我帶進一個美麗的世界。

“我喜歡冬天的陽光,在迷茫的晨霧中展開。我喜歡那份寧靜淡遠,我喜歡那沒有喧譁的光和熱,而當中午,滿操場散坐着曬太陽的人,那種原始而純樸的意象總深深地感動着我的心。”《我喜歡》,讀這樣的文字的確是一種享受,感受着文章那頭的筆尖之舞動,細膩的描寫着聲之靈韻。“我喜歡夏日的永晝,我喜歡在多風的黃昏獨坐在傍山的陽臺上。小山谷裏的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騰着,讀後感《《張曉風散文》讀後感600字》。慢慢地,絢麗的雲霞被浣淨了,柔和的晚星遂一一就位。”在這意境裏,我的心彷彿也溶化在其中了。此刻,色彩的聲音也是甜美的、清香的。

張曉風的大多數散文是先要講一個故事,有時甚至是幾個,都是那麼生動有趣——先是引人發笑,後又讓人深思。就像那小孩兒向作者比電動玩具時她的話,“我告訴你,我根本沒有電動玩具!一個也沒有,大的也沒有,小的也沒有——你不用跟我比,我根本就沒有電動玩具,告訴你,我一點也不喜歡電動玩具!”引人入勝的故事總會牽動我的心,以電動玩具來計量生命也太荒謬了吧!自然而然,在《生命,以什麼單位計量》最後她告訴我“我是我,不以公斤,不以公分,不以智商,不以學位,不以暢銷的“冊數”。我,不納入計量單位。”一句“我是我”點明瞭主題。張曉風的散文總是娓娓道來,深意令人不可捉摸,最後才隱約而神祕的把道理敘述出來。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高處何所有》——部落酋長的候選人面臨着攀上山頂的難題,一個只走到山麓,那裏繁花夾道,流水淙淙,鳥鳴嚶嚶;另一個人爬到了山腰,看到高大肅穆的松樹林和禿鷹盤旋,可惜卻不是山頂;只有最後一個人堅持到了山頂,“高處一無所有,

,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你自己,只有“個人”被放在天地間的渺小感,只有想起千古英雄的悲激心情。”留給我的,是無盡的思考與遐想,無盡地續寫着這個故事。

輕輕合上《張曉風散文集》,慢慢閉上雙眼,回想着一篇篇優美的散文,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用心靈感受着。喜歡,我喜歡張曉風和她的散文……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500字7

張曉風的散文也許算不上是最好的,但是卻帶給了我許多與衆不同的'感悟,令我至今記憶猶新。現在,就讓我帶着你,一起走進張曉風的散文世界吧。

讀張曉風的書,讓我感到十分愜意、輕鬆。她的景物描寫雖然精緻,卻並不繁雜,只是幾筆簡單的描寫,便能勾勒出一幅幅溫馨的畫面。我想她一定是位田園詩人吧,即使全篇都在寫景,也能讓讀者明白她的心思,帶給我們發人深省的思考。

你能想象嗎?當流蘇那纖細的香氣伴隨着纖細的風拂過臉頰,當梔子花香的河川從身邊流過,此刻的心境,無可比擬。但,花落瞬間雖然美麗,過後便不見蹤跡。這告訴我,美,就像一則愛情故事,也許結局並不是最好的,但只要過程是美的,就已足夠。人生也是如此,它不能用長短來衡量價值,重要的是內容。我們不求它像愛情故事那樣幽美、惆悵,但是過程的精彩是一樣的。或許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那就試着去拓寬生命的寬度。只要我們奮鬥過、拼搏過,向着夢想努力過,等到年老時再回憶曾經走過的路,就會覺得這是人生中一大珍寶。

《畫晴》告訴我,人生的意義並不在於達成某個目的,沿途的風景其實更加美好。我們可以在閒暇的時刻駐足凝思,體味人生的另一重意義。

《念你的名字》告訴我,唯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我們要有奉獻精神,對別人懷有絕對的誠意和愛心,才能修煉成一個真真正正的“人”。

走進張曉風的散文世界,總能帶給我許多非凡的感受。你是否願意獨自走進她所創造的唯美世界呢?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500字8

自從閱讀《張曉風散文》之後,我對散文有了另一番見解。

以前讀散文感覺都是比較膚淺的小故事,只有看見有意思感興趣的纔會仔細品味一番,所以不常讀散文。而張曉風的散文卻顯得截然不同。

讀張曉風的散文會讓我身不由己,有一種幸福而無以言表的感覺。她的散文語言深奧,卻優美如畫,細細賞讀會有身臨其境之感。生動的內容,樸實的語言,深刻的道理,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不需要燦爛的背景,依然扣人心絃般地帶我們走進故事中,讓我刻骨銘心,久久難忘。

我最喜歡張曉風散文《春俎》裏的《山月》這篇文章。這是一篇描寫並讚美山月的文章,雖然短小,但是精煉,所謂“濃縮纔是精華”。認真品味、細細品讀後就能夠了解其揭示的深層含義,她用很簡單的詞句把山月的美藏在一字一句之中,一直圍繞着“山月”二字,把山月那種寂寞、偉大、平凡、無情、孤傲的美描寫得淋漓盡致,彷彿自己是山月一般冷漠卻又很偉大。

在我們眼裏,看似平凡,看似渺小的事物,在她的筆下卻能栩栩如生,讓我們學會放低眼界,觀察事物,學會用放大鏡看待事物,學會用筆寫出精彩文章。

張曉風的每篇散文我都很喜歡,讀後的感覺就是意猶未盡。我學會了很多寫作方法和技巧,我還從中收集了很多好的句子和詞語,相信會讓我的文章更生動有趣。

用心讀張曉風的書,會讓人瞭解到這世上不同人與不同物不同方面的心態,以及天地人合的真諦!其實寫作並不難,難的是要我筆寫我心!張曉風就是這樣!

這就是我讀完《張曉風散文》的感想,雖然沒有大師般的水準,但至少是我用心寫出的讀後感。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500字9

讀了一個月的《張曉風散文》我發現她的文章很有韻味,可以讓人思考許久。她寫的散文還讓人讀了後會感到十分的溫柔,讓人明白的事很多,它不會有驚心動魄的描述,卻在娓娓到來中讓人感到溫暖,還在溫暖中有一種韻味。

有一篇作文《高山何所有》也是張曉文寫的散文,這篇文章她沒有用太多的語言來表示這一片孩子們可憐,而是用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來表示出對山區孩子們的同情心。

這個故事沒有什麼離奇的故事,而寫的故事有一種勾人魂的魅力。這是一個真實而又悲劇的故事,她寫了幾個山區的孩子長大了做了很多的努力,也做了很多的好事,可是他們還是被人瞧不起,人家都討厭他們這些‘鄉巴佬’。後來他們到了他們發過誓的高山上面,他們本想把錢賺夠了來報答他們的家園,可他們做了那麼多的努力,工作還是沒有找到,他們到了大山上感覺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和無助呀!可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呢?這個故事不像大多數的故事一樣有一個圓滿而又美好的結局。

啊!爲什麼山區的孩子就不能有好的環境嗎?每一個讀過這篇文章的人都會這麼想,而這篇文章的‘嚼勁’也十分的足,總讓人對這個文章愛不釋手,這就是張曉風寫的文章的特點,總是可以讓作者回味無窮。

張曉風這個作家寫的作品中還絕對隱藏了一個對人生的哲理。可是總是藏的很深,找出來不容易,耐人尋味,這也是她的作品的一個特點。

張曉風的散文就像勾人魂魄的人一樣勾着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去不斷思考,去發掘!

張曉風散文讀後感500字10

張曉風散文集裏收錄了許多寫兒女情長的篇章,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數《母親的羽衣》等一些文章。

《母親的羽衣》開頭描寫的是一個溫馨場面,女兒入睡前摟着母親的脖子問“媽媽,你是不是仙女變的?”張曉風寫得極美,又極沉重,彷彿知悉世間所有祕密。

《常常,我相想起那座山》中,讓我們欣賞到她對大自然的那份狂愛和“一個人,帶一塊麪包,幾隻黃橙去朝山謁水”的那種率性。“乍醬草軟軟的在地上攤開,渾樸、茂盛,那氣勢把整個山頂壓住了。那種愉快的水紅色,映在她的臉龐上都不自覺地熱起來了!”張曉風眼中風景都是有性格的。可分爲嚇人的,靜靜的和令人怦然心動。一切水,投射到她的心境上便都有了感情。

另一篇散文《我喜歡》流露出了張曉風的真實性情。張曉風向我講述着她喜歡的一切。她善於發現大自然社會中的真善美,向我們展示着生活中值得喜歡的種種。冬日清晨鄰居的一聲“早”,就會讓她覺得世界是這樣的親切,空氣中充滿了和善。如果我們也以一顆熱情的,善於接納的心對待萬物,那麼它們都將變成我所喜歡的。

由一塵不染而歷經炎涼滄桑直逼人世內核,彷彿自風平浪靜捲入狂風巨浪,張曉風有一雙寧靜清澈的眼睛,那裏因隱藏着百年憂患的海棠血痕而有一絲憂鬱,幾分憤怒,但更多的卻是自信,是擔當,是困頓中不失安祥,凡常裏有有莊嚴。浩大的場景。紛繁的羣象,重大的事件,在張曉風散文中並不多見,但與那些濃墨重彩的長篇巨幅相比,張曉風的散文毫不遜色地具有令人震撼的情感經驗和審美情趣。

如果你也想看的話,不妨去借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