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身逢其時,恰逢棋事散文

散文7.76K

琴棋書畫,詩酒花茶,華夏文化,世界奇葩。而今隨筆單說一“棋”字。

身逢其時,恰逢棋事散文

圍棋自古不缺後來人,更不缺有心人。圍棋文化的探究成爲華夏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胡廷楣的《黑白之道(圍棋名家訪談錄)》是90年代的一種標誌,是圍棋文化從深閨的乃至神話的定式中解放出來。他的訪談文章很有特色,關注着“社會”的圍棋和“大文化”中的文化現象,進而探索出哲學的社會的具有思想性的圍棋文化內涵來。

當年趙之雲面對胡廷楣的棋藝文化訪談是這樣說的:“我的口號是‘以棋譜檢驗棋史’”。而當代優秀棋手總是期待留下一盤“好棋”、“名局”之類的話來對待自己的圍棋生涯。這些因素說明了在殘酷的競爭遊戲中,棋手、棋迷都期待自己的“作品”來證明自己,而不僅僅是用所謂的“桂冠”來加冕自己。

趙之雲對古譜的研究和圍棋詞典的編撰,是上世紀80年代圍棋文化的第一次更新,而胡廷楣在上世界90年代撰寫的《黑白之道》是文化圍棋的第二次更新,何雲波先生出書於新千年的《中國圍棋和文化》是圍棋文化的第三次升級。到了2010年前後是網絡圍棋文化的全新版本。更是當今的圍棋文化呈現了一種全新的趨勢——即從精英走向到大衆,從雅舍開放到曠野,從學術擴散到民間,從國外聚焦到國內,從現實交匯到網絡的——當我們身逢其時,又恰逢棋事,真是幸事。這是時代發展也是圍棋文化發展的進步,必然的進步。

現在回到話題上來,我們的對話期待一種什麼模式呢?

當然不是記者模式的訪談,也當然不是央視的人物專訪“面對面”,我們只是一種憑藉當代網絡的平臺,期待一種草根圍棋文化和精英圍棋文化的.一種碰撞。正是如此,我收集到網絡圍棋圈子羣的許多的話題,這些話題儘管角度不同,但是,都是對圍棋、文化、教育、市場的一種認識。

例如重慶棋迷幫主“渝高棋社”關注的是圍棋博士的圍棋實力,他希望知道“圍棋博士的水平?研究的方向?又比如棋壇發明家“小小的星星”關注圍棋的計算模式,他問到:“何雲波:你好!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可以應用數學公式來計算爲圍棋勝負,這樣可以使精確度提高到小數點任意數位。文章在劉星博客裏。文章名《棋文化博主訪談011,小小的星星篇》。”

棋迷羣主“咸寧2020”說,“我有一個問題問何雲波老師:何雲波老師,您好。電腦的圍棋水平已經越來越高了,透過前段時間在臺灣的人機對決,職業九段棋手普遍反映電腦棋力大大增強,如果有足夠多的棋型變化和棋譜錄入,再依賴電腦的快速計算能力,電腦超過人腦的圍棋水平是可以預見的。那麼圍棋對於人類的意義將出現什麼樣的改變,圍棋本身擁有的豐富內涵會在未來人類生活中被遺棄嗎?”

這個話題不錯,很有前瞻性,除開對圍棋競技的追求之外,更多的希望探究圍棋對人類的意義和影響力。

棋迷羣主“浙江金名”問:“目前,圍棋在中國發展很快,就安吉縣來說,圍棋培訓部過去沒有一家,現在已達四家,培訓人數達200多人;圍棋進入幼兒園和小校近10家,啓蒙人數更是衆多,請他談談這次圍棋熱能持續多長,意義如何?同當年聶衛平擂臺賽熱的區別?”

當時我回答道:“好!新一輪圍棋熱和過去因爲擂臺賽的圍棋熱的對比,這個話題很不錯。我以爲是時代對圍棋的新的要求。我將轉告。握手天涯。”

圍棋博客名人“棋行天下”(天下行棋人):“何教授,您能談談您對網絡圍棋棋友會或網絡的棋類圈子得看法嗎?比如天下行棋圈和棋友會,而且你的博客也是新浪天下行棋博客圈資深圈友、棋友、博友。”

作爲“天下行棋圈和棋友會”宣傳部長的“三峽劉星”深有同感也,也附和着說:“好話題,很有時代感。當圍棋遭遇網絡之後,當圍棋和博客結合之後,當圍棋和新時代的棋友會結合之後,圍棋文化藉助網絡圍棋普及的力度範圍更加的寬廣,我們拭目以待。”說來有趣,何雲波教授有本棋藝散文專輯名字就叫做《棋行天下》。《棋行天下》裏既有黑白之旅中的見聞、感悟。也有,更有在網絡的虛擬空間自由嬉戲的頑皮、瀟灑。我記得第一次閱讀到《烏衣巷口夕陽斜》是在《圍棋天地》專業雜誌,其中的故事讓我們第一次看見看了當代棋迷獨坐書齋漫遊圍棋世界的那種自在,穿越歷史和現實的棋迷行走方圓的那種淡定,更重要的是至少給於“三峽劉星”一種啓示——書寫方式的啓迪……

更多的棋友文友博友充滿了期待,比如“空谷鳴琴”這樣說:“期待着草根與專業圍棋文化大師的精彩對話”。

棋局無語,楸枰有聲,網絡無限,圍棋無垠。怎一個“棋”字了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