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感受青理工校園文化-散文

散文9.89K

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機電工程學院新梅實踐隊走進青島理工大學,與青島理工大學新媒體組織負責人交流經驗並在校內開展調研。

感受青理工校園文化-散文

在交流過程中,青島理工大學新媒體負責人孫悅詳細介紹了青島理工大學新媒體平臺的發展現狀。青島理工大學的新媒體平臺是從去年開始形成發展的,從學生會、團委等調配優秀學生帶隊運營新媒體,保證了隊伍的質量,團委等發佈的消息首先會經過新媒體,保證了資訊的時效性。理工大學的微信平臺主要有科技前沿、生活微鏡頭、我有話說等板塊,其中生活微鏡頭、我有話說比較受到學生的歡迎。生活微鏡頭主要推送一些身邊的小事有關的文章、新聞,與學生息息相關;我有話說是一個互動平臺,師生可以透過這個平臺進行反饋意見、提供建議等等。

石油大學團委大學生新媒體中心也是去年建立的,經過一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仍有明顯的不足,文章閱讀量普遍較低,最成功的案例是推送了一篇關於石油大學圖書館張大爺的文章,受到廣大師生熱捧。大學生新媒體中心還計劃下學期進行新媒體創業,具體事宜正在緊張籌備當中。

兩所學校的新媒體微信平臺都有一些共同的缺點,就是與學生的互動明顯不足,以及兩校團委官方微信平臺查成績、查課表等功能欠缺。

孫悅指出,新媒體平臺的建設在近幾年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並得到領導老師的大力支援。雙方透過對各校新媒體執行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取得的成果分析交流,得出新媒體傳播校園文化要貼近生活,紮根實際,講趣味,接地氣,用最平凡的話語打動最普通的人的結論。最後,雙方達成合作共識,建立交流平臺,加強互動,分享經驗,共同致力於高校新媒體校園文化傳播的發展。

隨後,在青島理工大學學生們的協助下,針對於高校大學生對新媒體與校園文化傳播的想法和建議,新梅實踐隊在青島理工大學校內開展了問卷調研。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150餘份。

在新媒體時代,如何發展校園文化將是高校建設的重中之重。在調研隊離開時,新梅實踐隊隊長邵筱焱如是說,而加強高校之間的聯繫溝通將會助力校園文化在新媒體中的`應用。校園文化是大學特色的直接表現,隨着網絡的普及以及移動設備的智能化,新媒體平臺已經成爲當今高校傳播校園文化的有力媒介,如何有效結合新媒體發展校園文化,對於高校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僅有同情是不夠的,要總結血的教訓,建立安全意識、安全技術和安全教育三道防線。

就在這兩天,中國傳媒大學的一位女研究生被同學誘騙殺害,令人唏噓不已。最近還接連發生了數起女生遇襲遇害的事件,年輕女性的安全問題再次引發關注。

痛定思痛,僅有同情和嘆息是不夠的。要總結血的教訓,要找到防護的方法,降低悲劇再次發生的機率。梳理一下,計有三道防線。

首先,要強化安全意識。現代社會中,安全意識不是降低社交頻率,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而是在人際交往、協同中有警戒線意識。哪些行爲危險係數較高,心中要有數,一旦有人試圖突破底線,腦子裏的警燈一定要亮起來。很多姑娘有認知誤區,陌生人是危險的,不要和陌生人多說話;熟人是值得信任的。其實,建立安全警戒線的法則,正需要對事不對人。深夜邀您到單獨空間,再熟,也需要掂量。

有了意識,還需要安全技術。網上有句話叫危險來臨時,給歹徒一個不傷害你的理由,實際上是用自我保護措施和手段,震懾歹徒,防患於未然;或者在侵害發生時儘可能地保護自己。例如,營造有人跟我在一起的氛圍,趕走不懷好意者的騷擾;遵循行蹤時時有人掌握的程序並有效表達出來,震懾潛在危害人。還可以採用一些防身器物,學會一兩個防狼招數,應備突發情況。

意識和技巧的養成,離不開安全教育。著名童話作家鄭淵潔有本書叫《皮皮魯送你100條命》,防範危險從娃娃教起,還到學校去講座,宣傳背心和褲衩覆蓋的地方別人不能碰,這事特別好。可是,大中小學都要有系統的安全教育,不能光指望一兩個作家、一兩次講座。

家庭教育上,有句俗語叫女要富養,其實,不如換個說法,叫女要自養。什麼意思?富養,指讓姑娘吃過見過,降低外界的誘惑力。可是,總有些東西是家庭給不了的。比如,夢想。富養作用其實有限。自養,指的是平時逐步讓孩子養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別把安全防務包辦了。孩子總要長大,長久呆在家長的羽翼下,家長護不住的那一天,怎麼辦?該不該自保、怎樣自保,這是一道複雜函數,不能指望她一下就會啊。在安全防護上,也要捨得斷奶、逐步訓練。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爲了不發生悲劇,做好自我防護,怎麼強調也不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