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劉圩集的焊粑粑散文

散文1.55W

每年春節,三個姐姐攜家帶口回孃家,焊粑粑就要足足擺上兩大桌。

劉圩集的焊粑粑散文

中午吃飯時,姑爺們貪杯,姐姐和孩子們都吃過飯了,他們還在猜酒划拳。我娘乾脆不管他們,招呼姐姐們,和麪的和麪,切菜的切菜,配餡的配餡,各負其責,開始做焊粑粑了。

淝南劉圩集的焊粑粑,和三河米餃、豐樂醬幹一樣出名,焊粑粑更是走進了千家萬戶,大多數老百姓家庭都會做。我娘做的焊粑粑,不僅深深植根於我們兄弟姐妹的味蕾裏,孫子輩也常常纏着奶奶做一鍋焊粑粑解解饞。

在鄉下,我孃的廚藝是有名的。娘不僅擅長燒、煮、煎、蒸,我娘還醃得一手好吃的小菜。我娘在醃製小菜時,撒進切碎的姜、蒜、辣椒,小菜醃好後,鹹中帶鮮,香脆可口。今天仍有生活在城裏的孫子輩們,開車到鄉下找八十多歲的奶奶要一口醃小菜。我家衆多的外甥和侄兒們,小時候都愛在我家吃大鍋飯,他們對我孃的依戀,連他們自己的父母都無法理解。圩區水多,我娘不僅要爲留在身邊的孫子們提供一日三餐,還得監管孩子們不能玩水。從八零後到九零後,一直到我家零零後的小女兒,走了一拔來一拔,留在我娘身邊的.,都是毫髮無損。

物質貧乏的年代,我娘變着花樣用圩區自產的米麪、麥面,做成米糕、饅頭、麪湯等各種麪點小吃。有一次,父親出遠門,家裏無米下鍋,只剩些米粉。連續幾頓吃清淡無味的米糊,娘看我們緊鎖眉頭,轉身去外面掐來一些灰灰菜的頭,將灰灰菜洗淨後下在鍋中的米粉裏做成菜糊。雪白的米糊裏多了些綠色的野菜,頓感香氣四溢,好奇心讓我們忘記了米糊的平淡無味,轉憂爲喜,美美地吃了起來。

光陰似箭,那些曾經圍着我娘竈臺轉的晚輩們早已羽翼豐滿、展翅飛翔了。我娘卻步入高齡,耳聾眼花,滿頭白髮,步履蹣跚。娘晚年時身邊不再有依戀的孫子,也沒有子女留在身邊照顧,在物質生活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我孃的廚藝在晚輩們的眼中也漸漸褪去了光環。唯有焊粑粑,還能讓偶然去老家看望我孃的晚輩們惦記。雪白圓圓的焊粑粑,串起幾代人的記憶,留住幾代人的熱情,在時光匆匆的腳步中,輕輕的、淡淡的,不離不捨,與時光相隨。

做焊粑粑的關鍵一步是制面皮。制面皮俗稱“打氽面”,打氽面原先都是我孃親自做的,娘現在年紀大了,體力跟不上,就讓姐姐們做了。娘這也是在傳承手藝,放手讓姐姐們學會做“打氽面”,就是讓孩子們以後也能吃上焊粑粑。我娘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秈米麪粉,先架起柴火燒一大鍋沸騰的開水,放入鹽。然後坐在竈臺下,一邊適度地添加柴火,一邊指導姐姐們製作“打氽面”。

大姐端着一臉盆的秈米麪粉湊在鍋臺前,拿水舀挖起麪粉向鍋內沸水中投放,三姐手快,用鍋鏟跟着大姐放進鍋中的麪粉後攪動。打氽時麪粉不能放得太快,快了麪粉結成糰子,也不能放得太慢,慢了先放入鍋中的麪粉煮得太熟吸乾了水分,後面的就放不進去了。四姐在一旁的桌子上拌餡料,娘在竈膛下掌據火候。麪粉要達到六成熟,火大了鍋底焦糊,火小了麪粉燙不熟。

做餡的原料是在另一口大鍋中也抄六成熟,然後放好油鹽醬醋,蔥蒜薑辣,再根據口味拌成青菜豆腐餡、梅乾菜肉餡、白米蝦澱粉餡。此時,堂屋裏的猜酒划拳聲漸漸被娘和姐姐們的嘮叨聲淹沒,廚房裏熱氣騰騰,不斷添加到竈膛裏的柴禾,燃燒起熾烈的火焰,火焰散發出的溫度,熾熱得廚房裏溫暖如春。孩子們都喜歡廚房裏暖融融的溫度,熱熱鬧鬧的氣氛,擠在狹小的廚房裏湊熱鬧。“打氽面”制好後,就可以揉麪皮、包餡、做焊粑粑了。

焊粑粑外形如包子,比包子稍大。包子的麪皮很薄,完全靠酵母膨大,而焊粑粑不需發酵,皮自然就要做得厚一些。皮厚也易成形,所以姐姐們和妯娌們都能伸手做,娘就不用動手了,坐在竈膛下,陪她們嘮叨。孩子們學着大人的樣子從揉好的大塊麪皮中扣下一團,放在手心中間,將兩隻手掌伸得筆直,掌心對着掌心,將麪糰夾在兩隻掌心之間做同心圓旋轉,轉幾下,麪糰就成了一個光溜溜的圓球,再用兩隻手的掌心合力將圓球壓扁,壓得圓圓扁扁,再將四周捲起來,放入餡,嚴嚴密密地包裹好,就是一個焊粑粑了。

真要做起來,還是大人的手快,一會兒就做好了幾十個。孩子們根本沒有耐心,做三五個粑粑,還要留下記號,生怕別人佔了自己的功勞。白白胖胖的焊粑粑做好後先整整齊齊地排在篩子裏,然後端到竈臺上,在鍋底加入香油後,將焊粑粑依次放進鍋中,蓋上鍋蓋。娘重新燃起竈膛裏的火焰,正式開始“焊”粑粑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焊得焦而不糊,只能用小火慢焊,一不小心就焊糊了,這是最後一道關,娘一定要自己把握。娘往竈膛裏緩緩地添加柴火,鍋內漸漸發出“滋滋”的聲音。

傍晚時分,醉酒的姑爺們正感到滿肚子酒精燒心窩時,娘給他們端上來一大碗焊粑粑,他們一邊喝茶醒酒,一邊將焊粑粑當晚餐吃。焊粑粑餡料密封在麪皮中自然熟透,原汁原味的湯汁滲入麪皮,底部焦黃,入口噴香。孩子們各端着一碗焊粑粑走到屋外,踩着我家老屋外面厚厚的枯枝落葉,似在尋找他們童年留下的腳印。

標籤:散文 劉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