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放飛你的風箏散文

散文2.95W

曾經讀過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風箏》,文章講述的是童年的時候,“我”很鄙夷放風箏這種幼稚愚腐的行爲,看見弟弟的風箏,“我”不顧一切地去把那個風箏撕得粉碎。

放飛你的風箏散文

直到長大後,“我”才明白玩是孩子的天性,是不應該去阻止和破壞的。當“我”意識到這一點併爲此而向朋友道歉時,弟弟卻說什麼也記不得了。“我”心中的包袱完全成了不必要,然而他的遺忘卻令“我”的心加倍沉重。

當“我”意識到自己的愚昧與自私時,“我”已經長大了。在這段長久的歲月裏,這個小錯誤就像一塊石頭,壓在“我”的心裏,等到“我”有機會去承認和彌補這個錯誤時,卻什麼也做不了。其實這一切從當初撕毀那個風箏時就註定無法挽回。而更令“我”感到難過和悲哀的則是弟弟似乎已經默認並讚許“我”的這種魯莽行徑,他不但沒有因被撕了風箏而生氣,反而覺得根本不必記在心上,無所謂的事情而已。

在我看來,這風箏的寓意便是個人的夢想。文中的“我”是這樣一個無理取鬧的人,喜歡按照自己的觀點和喜好作爲標準來判斷別人的觀點和喜好。當有一點不相符時,“我”便加以阻止,甚至無情地打破。

“我”的弟弟則象徵着許多懷揣着偉大的夢想,卻時常遭到世人鄙夷和不屑的小人物。他們總是在努力拼搏,但是到頭來只得到一瓢迎面而來的冷水。令人心寒的是,這瓢冷水沒有澆醒他們,反而撲滅了他們夢想的火焰。

總是在別人說了一些有悖於自己的想法或觀點的話後,立刻去據理力爭,有時甚至會暴跳如雷,爭個面紅耳赤。記得有一次與一個朋友爭論一個問題。問題其實很簡單,但我們互不退讓,都希望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直到最後弄得不歡而散。

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慣性思維,那就是自己所一貫接受的某種觀念和思想,不管是自己親身經歷過或學習到的,還是聽別人訴說而被自己接受的,又或者是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形成了自己經驗看法。這種觀念和思想就會在自己的腦海裏根深蒂固,無堅不摧,然後被自己無意識地強加給別人。

影視評論員和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總喜歡說一些非常漂亮,卻毫無實際意義的話,他們的主要意圖還是將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重現包裝一番,然後再透過這種方式傳授給大家。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雖遠遠沒有他們如簧一般的巧舌,但許多時候的所作所爲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相對於這些熱衷於撕毀別人的“風箏”的人,那些看見自己的“風箏”被人無情的撕毀卻無動於衷的人則更讓我心痛。

許多時候,我們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都是在按着別人安排好的軌道在行走着我們的人生。

小時候,家中有父母,學校裏有老師,生活上有許多年長的朋友和長輩。他們無時無刻不給我們傳授他們對待人生,對待生活,對待各種複雜的事情或問題的經驗教訓,甚至直接規定了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

在這些人當中,父母的影響是深遠持久,也是潛移默化的,當然也是最具有迷惑性的。我們從一生下來就活在父母的世界裏,總是按照他們的看法或者規定來做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甚至一個微小的動作都能被孩子模仿學習。

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不願意把自己曾經走過的彎路告訴他們作爲借鑑。沒有哪個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一些錯誤的經驗和做法,也沒有哪個孩子對自己父母的話感到懷疑。

但是,父母如果不能教會孩子獨立自主地思考問題,只是單單地靠自己正確的教育,正確的經驗或者方法,是很難讓孩子養成自己對待事物的判斷能力的。久而久之,他們就不會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思想,總是在尋找着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就像一架只會執行某些特定程序的機器。

相比之下,老師們對我們的影響就要小一點。他們不能整天與我們黏在一起,也不會完全把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和對某些事情的觀點和看法全都灌輸給我們。但所謂爲人師表,一個合格的老師除了在教學上有所成就,也要在生活上給自己的學生們許多意見

但凡老師,無不想多給自己的學生們傳授一些屬於自己的見解或對生活的'感悟。這些東西可以讓他們對未來的人生道路多一份瞭解和感受。該走什麼樣的路,不該做什麼樣的事,都是有過經驗教訓而得出的最好的選擇。

朋友和長輩們只能在生活中的閒談中給我們帶來一些指導或建議。但他們之中有些人還是不願意放過這個機會傳授給我們他們的東西。

當我們遇到難題向他麼求助時,朋友們會很忠誠友好地對我們說,這件事不能這麼做,我上次就吃了大虧。那個事啊,你最好怎樣怎樣,千萬別怎樣怎樣,否則的話怎樣怎樣,別人都是那樣做的。

長輩們在碰面的時候也說,孩子,小時撒謊啊,長大了要被警察抓的。孩子,好好唸書,以後考大學,不然就對不起父母。孩子,一定要見義勇爲,做個勇敢的人,孩子,怎樣怎樣。

即使是與自己同齡的人也不忘使用這種腔調給我們忠告,我們也大都習慣,並且聽從他們,因爲我們都會認爲這些話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我們的生活到處都充斥着這樣的美好的勸導,像是我們人生航程中的一盞明燈,引領着我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然而,這盞明燈引領的代價就是失去自我。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童年時代學過的一篇文章:小馬去過河。

小馬要去過河,但他不知道河的深淺,便去問駱駝,駱駝說水很淺,可以安全到達對面,小馬很高興,但是松鼠攔住了小馬,說水很深不能過河。小馬左右爲難,不知如何是好。到底是聽駱駝的還是松鼠?

駱駝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身高來衡量水深的,沒有考慮到小馬的實際情況。駱駝和松鼠說的都沒有錯,但是小馬卻做不出選擇,因爲有兩種對立的觀點在指導着他。小馬被別人左右,已經無法做出自己的判斷了。

其實,水深水淺,自己試一試便知,又何必問他們呢?生活中的許多人總是扮演着小馬一樣的角色,到最後就連最簡單的事情也不會做。

失去了自己的思維,自己的判斷,自己對事情獨立的思考,自己的最有價值的做事做人的原則。就像泥土裏的小苗,總是向着太陽的方向,就像攀巖的牽牛,總是依附着向上的枝幹。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一道不同的風景線,天底下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生。對於這段需要自己獨立行走的漫漫的行程,我們需要有人陪伴,也需要有人給我們提供好的建議,讓我們能把這條路走的更順更好,然而,我們更需要的是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一帆風順。

如果我們不自己去經歷挫折和失敗,去體味痛苦和考驗,去把最困難最複雜的問題放在自己的心裏和手中,那我們的這趟路走得又有什麼意義?如果,我們不需要任何思考,不會經歷任何失敗,走一條平坦大道,那麼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又怎會有多姿多彩的美麗風景?

作爲一個有思想的人,我們要做的是不要隨隨便便否定別人的看法和觀點。而且,無論何時何地,切不可盲目聽從別人,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去親自體驗。只有這樣,纔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別人的陳年舊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