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詩

思鄉古詩《月下獨酌》

古詩3.25W

《月下獨酌》 李白

思鄉古詩《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於天寶三年在長安寫的。當年春天,賀知章請度爲道士,玄宗許其還鄉。李白送賀知章歸越。三月,自知不爲朝廷所用,上書請還山,賜金,離長安而去。此詩應是寫於這段時間。此詩取名於‘月下獨酌’,包含李白最喜愛的兩個意象,即月和酒。而二者均有孤獨、不得志、愁悶之意蘊。如[唐]王昌齡《送人歸江夏》詩:“曉夕雙帆歸鄂渚,愁將孤月夢中尋。” [宋]蘇軾《送小本禪師赴法雲》詩:“孤月掛空碧,是身如浮雲。”可見,“月”在中國文人心中一般來說讓人產生一種孤寂之感,正如神話傳說中那清冷的廣寒宮只能存於月亮之上。而酒衆人都知它是孤獨苦悶時的慰藉之物,同時也知“舉杯消愁愁更愁”的結果。李白愛“月”愛“酒”,足看見他在塵世生活的孤寂與無可奈何。同時,在他鬱郁不得志的一生中,又存在了極大的嚮往,這一向往同樣寄寓到“月”和“酒”之中。如“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日月。”於是在這深層痛苦的引發下,才產生了李白的永樂浪漫情懷。而這首《月下獨酌》正是這一情懷的真實映照。

開篇第一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開題明意,指出自己的“獨”。也正是在這種極度苦悶下,渴望能有一知己對酌傾訴,才能夠產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浪漫主義想法。有二人相伴,本應感到滿足,但畢竟是幻化出來的意象,又豈能達到預期效果,於是李白便在“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展開了其矛盾的心裏鬥爭。

月影本是無情物,但爲了及時行樂,也只能“暫伴”。這便是李白,渴望知己,卻無知己,沒有知己,卻嚮往知己的一種心態。接着,對知己的渴望戰勝了現實中的情況,李白在酒的作用下,產生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的情形。認爲月和影都於自己產生了共鳴。在“我”歌唱的時候月被我感動了,在我跳舞時,影也隨我一起舞動。然在這歡快之時,李白的孤寂之感卻又悠然而生。感到現在我們雖在一起對飲買醉,交互情感。可是當醒來時便各自分開了。讓讀者也不由了產生了一種爲其悲痛之情。

最後兩小句話峯又轉,“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聲明現實的殘酷並不能壓制自己對理想的渴望。現實中不可的事,我們可以相約到遙遠的天際去。當然,這裏李白的出世思想也不是他的最終思想。這只是他在現實中不得志的情況下才有的迫不得以的做法。所以這也註定了李白一生思想的對出世入世的糾結。

【註釋】

酌:飲酒。獨酌:一個人飲酒。

間:一作“下”, 一作“前”。

無相親:沒有親近的人。

“舉杯”二句:我舉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飲,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說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爲三人。

既:已經。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國魏嵇康《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

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將:和,共。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時。

月徘徊:明月隨我來回移動。

影零亂:因起舞而身影紛亂。

同交歡:一起歡樂。一作“相交歡”。

無情遊:月、影沒有知覺,不懂感情,李白與之結交,故稱“無情遊”。

相期邈(miǎo)雲漢:約定在天上相見。期:約會。邈:遙遠。雲漢:銀河。這裏指遙天仙境。“邈雲漢”一作“碧巖畔”。

酒星:古星名。也稱酒旗星。《晉書·天文志》雲:“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漢孔融《與曹操論酒禁書》:“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酒泉:酒泉郡,漢置。傳說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在今甘肅省酒泉市。

大道:指自然法則。《莊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載之,地能載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辯之,知萬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酒中趣:飲酒的樂趣。晉陶潛《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溫(桓溫)嘗問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爾。’”

“三月”二句:一作“好鳥吟清風,落花散如錦”;一作“園鳥語成歌,庭花笑如錦”。咸陽城:此指長安城。“城”一作“時”。

徑須:直須。李白《將進酒》詩:“主人何爲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窮通:困厄與顯達。《莊子·讓王》:“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於此,則窮通爲寒暑風雨之序矣。”修短:長短。指人的壽命。《漢書·谷永傳》:“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質有修短,時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造化:自然界的創造者。亦指自然。《莊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爲大爐,以造化爲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

齊死生:生與死沒有差別。

兀然:昏然無知的樣子。孤枕:獨枕。借指獨宿、獨眠。唐李商隱《戲贈張書記》詩:“別館君孤枕,空庭我閉關。”

窮愁:窮困愁苦。《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論》:“然虞卿非窮愁,亦不能著書以自見於後世雲。”千萬端:一作“有千端”。

三百杯:一作“唯數杯”。

酒聖:謂豪飲的人。宋曾鞏《招澤甫竹亭閒話》詩:“詩豪已分材難強,酒聖還諳量未寬。”

臥首陽:一作“餓伯夷”。首陽,山名。一稱雷首山,相傳爲伯夷、叔齊采薇隱居處。

屢空:經常貧困。謂貧窮無財。《論語·先進》:“回也其庶乎!屢空。”何晏集解:“言回庶幾聖道,雖數空匱而樂在其中。”顏回: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

樂飲:暢飲。《史記·高祖本紀》:“沛父兄諸母故人日樂飲極驩,道舊故爲笑樂。”

安用:有什麼作用。安,什麼。

蟹螯(áo):螃蟹變形的第一對腳。狀似鉗,用以取食或自衛。《晉書·畢卓傳》:“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金液:喻美酒。唐白居易《遊寶稱寺》詩:“酒懶傾金液,茶新碾玉塵。”

糟丘:積糟成丘。極言釀酒之多,沉湎之甚。《屍子》卷下:“六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蓬萊:古代傳說中的神山名。此處泛指仙境。

乘月:趁着月光。《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夏歌一》:“乘月採芙蓉,夜夜得蓮子。

【白話翻譯】

其一

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舉杯邀請明月,對着身影成爲三人。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着我身。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醒時一起歡樂,醉後各自分散。我願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其二

天如果不愛酒,酒星就不能羅列在天。地如果不愛酒,就不應該地名有酒泉。天地既然都喜愛酒,那我愛酒就無愧於天。我先是聽說酒清比作聖,又聽說酒濁比作賢。既然聖賢都飲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傳!

其三

三月裏的長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錦。誰能如我春來獨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飲?富貧與長壽,本來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沒有差別,何況世上的萬事根本沒有是非定論。醉後失去了天和地,一頭扎向了孤枕。沉醉之中不知還有自己,這種快樂何處能尋?

其四

無窮的憂愁有千頭萬緒,我有美酒三百杯多,美酒一傾愁不再回。因此我才瞭解酒中聖賢,即使酒少愁多,酒酣心自開朗。辭粟只能隱居首陽山,沒有酒食顏回也受飢。當代不樂於飲酒,虛名有什麼用呢?蟹螯就是仙藥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萊。姑且先飲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臺上大醉一回。

標籤:獨酌 古詩 思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