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詩

兒童古詩配圖

古詩1.45W

兒童從小了解詩歌也是很不錯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兒童古詩,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兒童古詩配圖

一、《織婦詞》

【作者】元稹 【朝代】唐代

織夫何太忙,蠶經三臥行欲老。蠶神女聖早成絲,

今年絲稅抽徵早。早徵非是官人惡。去歲官家事戎索。

徵人戰苦束刀瘡,主將勳高換羅幕。繅絲織帛猶努力,

變緝撩機苦難織。東家頭白雙女兒,爲解挑紋嫁不得。

檐前嫋嫋遊絲上,上有蜘蛛巧來往。羨他蟲豸解緣天,

能向虛空織羅網。

譯文

織婦爲什麼忙呢,原來蠶種三臥之後就要老了。織婦們誠心禱告蠶神保佑蠶兒早點出絲,因爲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徵絲稅。今年提前徵稅並不是因爲官員橫徵暴斂,而是去年發動了戰爭。打仗艱苦,絲織品可供傷兵包紮傷口,也可製成絲羅帳幕賞給軍功赫赫的將軍。一般的繰絲織作本來已夠費力的了,織有花紋的綾羅更是難上加難。撥動織機、變動絲縷,在織品上挑出花紋極爲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藝水平。培養挑紋能手實爲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藝出衆爲孃家羈留而貽誤青春。在檐前飄動的絲網上,蜘蛛來回爬動。羨慕這小蟲兒純出天性,可以自由編制羅網啊!

 作者元稹介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府(今河南洛陽)人,唐朝宰相、著名詩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孫,父元寬,母鄭氏。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年少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爲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爲“元和體”,給世人留下“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佳句。但是在政治上並不得意,元稹雖然一度官至宰相,卻在覬覦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劃下被貶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節度使等職。死後追贈尚書右僕射。

元稹其詩辭淺意哀,彷彿孤鳳悲吟,極爲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名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二、《京都元夕》

袨服華妝着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爲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鑑賞

開頭兩句寫京都元夕的熱鬧場面,"袨服華妝",寫出了遊人們穿着鮮明華麗,”六街燈火“寫出了大街小巷到處在舞弄着花燈的景象,前兩句用元夕日,街上的人們的裝束和舉動反襯了汴京一派繁華、昇平的氣象,也爲下文詩人這個穿着長衫的讀書人都外出遊玩,沉醉在遊人的歡聲笑語,抒發情感作鋪墊。

而三句一轉,用“長衫”對“炫服華妝”,寫到自己竟然也隨遊人追歡逐樂。一個隱晦的發問,包含着辛酸的自嘲,嚴峻的自責,同時也是對前面所鋪敘的場景的否定。表現了詩人對此時金朝的偏安處境的嘲諷,也表達了對繁華背後危機的擔憂。

此詩展現了遊人在元宵節遊玩的景象,寫出了元夕夜的盛世繁華,手法上,用樂景抒哀憤之情,長衫和炫服華妝的對比,含蓄動人,意味深長。

 三、《溪居即事》

朝代:唐代

作者: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繫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鑑賞

這首詩寫眼前所見,信手拈來,自然成篇。所寫雖日常生活小事,卻能給人以美的薰陶。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爲生產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點不稀奇的。但“籬外誰家不繫船”句,卻於平常中又顯出不平常來了。似乎作者於無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這一瑣事,故以此句開首。“誰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爲“不繫船”,船便被吹進“釣魚灣”。“春風”二字,不僅點時令,也道出了船的動因。春潮上漲,溪水滿溢,小船纔會隨着風勢,由遠至近,悠悠盪盪地一直漂進釣魚灣來。不繫船,可能出於無心,這在春日農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經作者兩筆勾勒,溪居的那種恬靜、平和的景象便被攝入畫面,再着春風一“吹”,整個畫面都活了起來,生氣盎然,饒有詩意。

鄉村春日,人們都在田間勞作,村裏是很清靜的,除了孩子們在宅前屋後嬉戲之外,少有閒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發現有船進灣來了,以爲是客人來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開啟柴門的扣子,開啟柴門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兒童那種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描繪得惟妙惟肖,十分傳神。詩人捕捉住這一剎那間極富情趣的小鏡頭,成功地攝取了一個熱情淳樸、天真可愛的農村兒童的形象。

這首詩純用白描,不做作,不塗飾,樸素自然,平淡疏野,真可謂洗盡鉛華,得天然之趣,因而詩味濃郁,意境悠遠。詩人給讀者展現出一幅素淡的水鄉風景

畫:臨水的村莊,掩着的柴門,疏疏落落的籬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盪的小船,奔走的兒童。靜中寓動,動中見靜,一切都很和諧而富有詩意,使人感受到水寧靜、優美的景色,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而透過這一切,讀者還隱約可見一位翹首拈鬚、悠然自得的詩人形象,領略到他那積極樂觀的生活情趣和閒適舒坦的心情。

標籤:兒童 配圖 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