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劉韐,建州崇安人原文及譯文賞析

古籍1.96W

劉韐,建州崇安人。王厚鎮熙州,闢狄道令,夏人攻震武。韐攝帥鄜延,出奇兵搗之,解其圍。夏人來言,願納款謝罪,皆以爲詐。韐曰:“兵興累年,中國尚不支,況小邦乎?彼雖新勝,其衆亦疲,懼吾再舉,故款附以圖自安,此情實也。”密疏以聞,詔許之。夏使愆期不至,諸將言夏果詐,請會兵乘之。韐曰:“越境約會,容有他故。”會再請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討伐,吾爲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夏人聽命,西邊自是遂安。

知越州,鑑湖爲民侵耕,官因收其租,歲二萬斛。政和間,涸以爲田,衍至六倍,隸中宮應奉,租太重而督索嚴,多逃去。前勒鄰伍【注】取償,民告病,韐請而蠲之。方臘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請行。韐曰:“吾爲郡守,當與城存亡。”不爲動,益厲戰守備。寇至城下,擊敗之

知荊南,河北盜起,復以守真定。首賊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斂,聚衆剽奪,殺巡尉,統制官亦戰死。韐單騎赴鎮,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飲之酒,請以官,縱其黨還田裏,一路遂平。

金人已謀南牧,朝廷方從之求雲中地。韐諜得實,急以聞,且陰治城守以待變。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備,留兵其旁,長驅內向。及還,治梯衝設圍,示欲攻擊,韐發強駑射之,金人知不可脅,乃退。

韐莊重寬厚,至臨大事則毅然不可回奪。

京城不守,始遣使金營,金人命僕射韓正館之僧舍。正曰:“國相知君,今用君矣。”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爲也。”正曰:“軍中議立異姓,欲以君爲正代,得以家屬行,與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貴。”韐仰天大呼曰:“有是乎!”歸書片紙曰:“金人不以予爲有罪,而以予爲可用。夫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兩君;況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以順爲正者,妾婦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使親信持歸報諸子。即沐浴更衣,酌卮酒而縊。 ——(《宋史》卷446)

【注】鄰伍:鄰居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王厚鎮熙州,闢狄道令 闢:徵召

B. 密疏以聞,詔許之 疏:稀疏

C. 官吏悉遁,或具舟請行 具:準備

D.至臨大事則毅然不可回奪奪:強行改變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故款附以圖自安,此情實也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B. 鑑湖爲民侵耕,官因收其租 誰爲大王爲此計者

C. 吾爲郡守,當與城存亡 與贏而不助五國也

D. 酌卮酒而縊 人非生而知之者

11.以下六句分別編爲四組,全都直接體現劉韐“毅然不可回奪”的一組是( )

①韐攝帥鄜延,出奇兵搗之②吾爲郡守,當與城存亡

③不爲動,益厲戰守備④金人知不可脅,乃退

⑤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爲也 ⑥夫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兩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面對西夏人納貢請罪的請求,將士們認爲敵人有詐,劉韐正確分析了對方的情況,對使者曉之以理,夏人服從,西邊遂安。

B.劉韐在做越州知州的時候,看到鑑湖賦稅沉重,就請求朝廷體恤百姓,免除了這裏的賦稅。

C.盜賊首領柴宏因不堪暴斂,聚衆搶掠,殺害官吏。劉韐使用懷柔政策,降服賊衆,使河北形勢安定。

D.金人兵臨城下,劉韐率兵發銳箭射殺他們。京城淪陷後,朝廷派他出使金營,在利誘面前,寧死不屈,自縊而亡。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兵興累年,中國尚不支,況小邦乎?(3分)

(2)韐飲之酒,請以官,縱其黨還田裏。(3分)

(3)況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以順爲正者,妾婦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6分)

參考答案

9.B(上奏章)

10.D(承接關係連詞。A.來,目的連詞/用,介詞。B.被,介詞/替,介詞。C.介詞,和/結交,動詞)

11.C(①表現劉韐的智慧 ④側面表現劉韐的意志膽識)

12.B(“免除了這裏的賦稅”有誤,是指免除了鄰居爲逃跑的人補償租稅的.不合理規定

13.(1)發動戰爭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撐,何況是小國呢?(3分)(3個小句子,一個小句子1分)

(2)劉韐讓他飲酒,請求朝廷封賞給他官職,把他的同黨放回家種地。(3分)(3個小句子,一個小句子1分)

(3)況且君主憂勞則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該死,以順從爲原則(“正確的做法”亦可),是婦道人的思想,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6分)(“以順爲正”2分,其他各句一個1分)

二:

【注】①鄰伍:鄰居。 ②蠲(juān):免除。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夏使愆期不至 愆:拖延

B.涸以爲田,衍至六倍 衍:擴展

C.官吏悉遁,或具舟請行 具:準備

D.與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貴 徒:服勞役

5.對文中畫虛線的句子斷句恰當的一項是

朝廷方事討伐吾爲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

A.朝廷方事討伐吾爲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

B.朝廷方事討伐吾爲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

C.朝廷方事討伐吾爲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

D.朝廷方事討伐吾爲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韐遇事能揆情度理,理智分析。對西夏人納貢請罪的請求,將士們認爲敵人有詐,劉韐正確分析了對方的情況,對使者曉之以理,西夏人服從,西邊得以安定。

B.劉韐關心人民疾苦,體恤民情。在越州做知州的時候,看到鑑湖這個地方賦稅沉重,就請求朝廷體恤老百姓的困苦,最終朝廷免除了這裏百姓們的賦稅。

C.劉韐義勇兼具,守一方安寧。盜賊首領柴宏因不堪忍受官府的橫徵暴斂,聚衆搶掠,殺害官吏;劉韐對柴宏使用了懷柔政策,並降服賊衆,使河北形勢安定。

D.劉韐盡心國事,爲國赴義。金人兵臨城下的時候,劉韐率兵發強弩射殺他們;京城淪陷後,朝廷派他出使金營,在利誘面前,他寧死不從,最終自縊而死。

7.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韐飲之酒,請以官,縱其黨還田裏,一路遂平。(5分)

(2)況主憂臣辱,主辱則臣死,以順爲正者,妾婦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5分)

參考答案

4.D(徒:白白的。)

5. C

6.B(對“韐請而蠲之”中的“之”指代意義誤解。此處是指鄰居爲逃跑的人補償租稅的不合理規定。)

7.(1)劉韐讓他飲酒,請求朝廷封給他官職,把他的同黨放回家種地,整個河北就平定了。

[5分。飲:使……飲酒,1分。官:封官,1分。縱:放回,1分。遂:就,1分。全句大意翻譯正確,1分。]

(2)何況君主憂勞就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該死。把順從作爲正道,是婦道人的想法,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

[5分。前一句意思對2分。後一句3分,正:正道,1分。所以:……的原因,1分。大意翻譯正確,1分。]

附參考譯文:

劉鞈是建州崇安人,王厚鎮守熙州時,徵召他爲狄道令。西夏人攻打震武,劉韐到鄜延代理帥職,派出奇兵攻打他們,解除了圍困。西夏人來傳話,希望向宋朝納貢謝罪,大家都認爲這是詐術。劉韐說:“發動戰爭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撐,何況是小國呢?他們雖然剛剛取勝,但他們的士兵也疲憊不堪,害怕我們再次進攻,所以誠心歸附來謀求自我安定,這是實情。”於是,暗中上奏章使朝廷知道此事,朝廷下詔書答應了他。西夏人的使者延期不到,諸位將領說西夏人果然有詐,請求會合兵力突襲他們。劉韐說:“越過邊境約定會面,應該容許有別的變故。”恰逢第二次請求納貢的使者到,劉韐警告說:“朝廷正致力於討伐西夏,我爲你們請求,不要像從前那樣爲求取歲幣,在戰場上爭鬥,而招致我朝皇威大怒。”西夏人聽從了命令,西部邊境從此就安定了。”

劉韐執掌越州時,鑑湖被百姓佔用耕種,官府於是收斂租稅,每年兩萬斛。政和年間,乾涸的地方都開墾爲田地,租稅擴大到原來的六倍。租稅太重但催討嚴苛,百姓大多都逃離了。以前都是勒令鄰居補償,百姓把自己的困苦上報,劉韐請示後免除了這一規定。方臘攻陷衢州和婺州,越州非常震恐,官吏全都逃跑,有人準備了船隻請求劉韐一塊走。劉韐說:“我是郡守,應當與城共存亡。” 不爲之動心,更加激勵作戰

全面防守。敵人到了城下,就擊敗了他們。

執掌荊南時,河北盜賊興起,又使其鎮守真定。盜賊首領柴宏本是富人,不能忍受橫徵暴斂,聚集衆人搶掠,殺巡尉,統制官也被殺死。劉韐一個人騎馬前往鎮守,派人招他來。柴宏到了就服罪。劉韐讓他飲酒,請求朝廷封賞給他官職,把他的同黨放回家種地,整個河北路就平定了。

金人已經謀劃向南進攻,朝廷正打算順從他們求取雲中土地的要求。劉韐刺探偵查得到實情,急忙稟告朝廷,並且暗中部署城池守衛來靜待其變。這年冬天,金兵抵達城下,知道有防備,在他的旁邊留下軍隊,然後驅兵向宋朝內部攻打。等到回來,修整雲梯和衝車,設計圍攻,顯示要發起攻擊,劉韐發射銳箭射殺他們,金人知道不能威脅他們,於是退兵。

劉韐舉止莊重性情寬厚,到面對大事時卻意志堅決不可改變。

京城失守,纔派他出使金營,金人命令僕射韓正把他安頓在僧舍。韓正說:“國相瞭解您,現在想重用您。”劉韐說:“苟且偷生侍奉二主,死也不這樣做。”韓正說:“軍中商議立異姓爲王,想讓您擔任正職代替我,且能夠讓家屬隨行,與其白白送死,不如到北方去求取富貴。”劉韐仰天大呼道:“有這事嗎?”寫了一片紙送回,說:“金人不認爲我有罪,而認爲我可以重用,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何況君主憂勞則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該死,以順從爲原則,是婦道人的思想,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斟了一杯酒後自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