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初至西湖記原文及翻譯

古籍5.42K

初至西湖記作者袁宏道,從杭州武林門西行,遠遠看見保俶塔高高聳立在層巒山崖上,心緒早已飛到西湖之上了。午時進入昭慶寺,喝完茶,即划着小船進入西湖。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初至西湖記原文及翻譯 ,歡迎閱讀。

初至西湖記原文及翻譯

初至西湖記原文及翻譯

原文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餘遊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淨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譯文

從杭州武林門西行,遠遠看見保叔塔高高聳立在層巒山崖上,心緒早已飛到西湖之上了。午時進入昭慶寺,喝完茶,即划着小船進入西湖。(只見得)四面的山巒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顏面,柔和的.春風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紋好像平滑的綢緞,剛一擡頭,已經不由得眼花繚亂,如醉如癡了。這時想用一個詞語來描繪(眼前美景),卻終不可得,大約好像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那樣精神迷離恍惚吧。我遊西湖的經歷從這一次開始,萬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來到淨慈寺,找到弟弟阿賓曾經住過的僧房。在歸宿途中,草草領略了六橋、岳墳、石徑塘等景點。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簣的帖子,到十九日石簣兄弟和佛學居士王靜虛來了,一同遊山玩水的好友一時間都湊到一起了。

賞析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漢族,荊州公安(今屬湖北公安)人。“公安派”主帥,“公安派”創始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

你在元宵夜的人叢裏千百度地尋覓意中佳人時,可還能留意遠近的鳳簫聲動、笑語盈盈?你終於在萬頭簇動中望見她的依稀俏影時,可還能斜視道旁的寶馬雕車、鵝兒雪柳?袁中郎爲了辭官上西湖,一年裏兩回杜門不視事,辭呈上了七回,稱病足有六月,直到最後掛印封庫,不辭而別,纔好容易得到罷官的允准。如今他終於望見了天堂杭州的大門,那高聳的保俶塔,便是意中佳人頭上的玉簪螺髻,一望見它,眼裏能不只剩塔尖的步步移近?有情之癡,終屬中郎,你看這初入杭州的一筆,才點到武林門,即飛掠往昭慶寺,道中雜碎,纖毫不及,便可知他那時實實在在是魂魄喪失、心無旁念,直待到了下榻地——親近在佳人身邊,纔算回過魂來。世間文人若無這段癡情,倒全似桐城姚老先兒《登泰山記》悠悠然地左顧右盼、細大不捐,則後世人到何處去感受那文筆的飛動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