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對文學作品語言鑑賞的分析

古籍1.25W

在完成對文章的淺層感知後,閱讀活動必然也必須進入高度探知的過程,如何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所謂高度探知,就是在完成淺層感知之後,對文章進行審美性地分析研究,即鑑賞。這主要是針對文學作品而言的。對文學作品的鑑賞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爲基礎,對作品產生的感想、評論、審美意識、價值或意義判斷等,是閱讀能力的最高一級。

鑑賞題是高考現代文閱讀的熱點題型,涉及的文體有散文和小說,其中散文是主流。在高考中,鑑賞題一般都是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在第Ⅱ卷。鑑賞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a.形象,b.語言,c.表達技巧。

文學作品的形象可以是具體的人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哲理或者是象徵某種人物、精神的景象或物象。形象都具有典型性。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首先抓住形象的.特徵,人物形象要分析其性格,物象要體會其象徵意味,最後分析形象對錶現主旨的作用。

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就是分析文學語言是否準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是指表達文章內容所運用的具體方式,主要包括:(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等;(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3)表現手法:想象、聯想、象徵、對比、襯托、抑揚、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等;(4)篇章結構:層次、線索、順序、開頭與結尾的方式、呼應、詳略、以小見大、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高考輔導《如何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尤其是人物形象,可以分“三步走”:首先,聽其言,觀其行。就是從作者對人物的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方面入手,瞭解人物的語言、外貌、行動、心理等。其次,給人物寫“思想鑑定”。這是由表及裏的過程,就是透過作品對人物的種種描寫,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及思想品質。再次,體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從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題和情感傾向中去認識人物形象的意義和作用。如浙江卷第21題(《烏米》):

第一步:聽其言,觀其行。文章的主人公是瘋老婆子,她失去了丈夫和孩子,日復一日地歌唱,盼望他們歸來。“我”能夠聽出她歌聲中的怨訴,並且特意去看她,“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聽着她歌唱。” “我對她這種全神貫注的神態滿懷敬意,我覺得,她這種只懷着一種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羨慕。”第二步:由以上對“我”的描寫,我們可以感覺到“我”對老人充滿同情,能夠發現老人行爲中的人性之美,並對老人滿懷敬意。儘管如此,“我”並未“產生什麼希望”,因爲“我”知道“年邁的烏米永遠等不到什麼了”,這又說明“我”對現實保持着清醒的認識。第三步: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要求我們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把形象放在全篇之中去把握。作品主人公是瘋老婆子,作品正是透過“我”交待了她的身世,展現了她身上蘊含的人性之美,一步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把握全篇,不難明確“我”的作用。【參考答案】形象:①對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對人性之美滿懷敬意;③對現實有清醒的認識。作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實感;②“我”是貫串全文的線索;③借“我”的感觸揭示全文主旨;④透過“我”對烏米的情感態度突出烏米的形象。

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主要是分析語言運用的特點、風格及修辭手法。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什麼技巧,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達到了怎樣的藝術效果。近年來,鑑賞語言和表達技巧常常使用綜合題型,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鑑賞語言和表達技巧:第一步,明確所用手法;第二步,結合原文說明手法的具體運用;第三步,分析表達效果。如安徽卷第16題(《我與地壇》):

他熄滅着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着爬上山巔佈散烈烈朝暉之時。第一步:句中的“他”指的是太陽,作者卻用了“走下去”、“爬上”等用於人的動詞;前面是“熄滅着”,後面是“燃燒着”,前後正好相反;仔細體會,前後句子使用了相同的形式。由此,可以明確這一句使用了擬人、對比、對稱句式等手法。第二步:結合原文說明手法的具體運用,比如擬人在文中表現爲透過“走下”、“爬上”等動詞賦予太陽以人的特徵。第三步:交待手法的表達效果。擬人使表達生動形象,對比可以強調某些內容,對稱的句式可以給人以整齊的美感。本題擬人和對比容易回答出來,但句式對稱要答出來難度較大。【參考答案】①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透過“走下”、“爬上”等詞語將太陽人格化,生動形象。②運用對比的表現手法,使日出與日落情景形成鮮明對照,給人以深刻的印象。③運用前後對稱的語言形式寫景,給人以整齊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