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原文、翻譯及賞析

古籍1.46W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清代詩人鄭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首先描寫一夜在縣衙中所聞之聲,進而聯想到百姓的疾苦,最後抒發詩人將民生系己之身的志向。詩中採用託物取喻的手法,流露出詩人對老百姓命運的深切關注之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原文、翻譯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譯文:

在衙門裏休息的時候,聽見竹葉蕭蕭作響,彷彿聽見了百姓啼飢號寒的怨聲。

我們雖然只是州縣裏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牽動着我們的感情。

註釋:

署:衙門。

年伯:古稱同榜考取的人爲同年,稱“同年”的父輩爲年伯。

中丞:清代將巡撫稱爲中丞。

衙齋:官衙中供官員居住和休息之所。

蕭蕭:擬聲詞,形容草木搖動聲。

些小:很小,這裏指官職卑微。

吾曹:我們。

關情:牽動情懷。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從寫竹入手,託物言志,表達了對民衆的憂慮關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責任感與清官心態。由於畫是送給上司兼長輩的,因此語多謙遜委婉之辭。

首句點明身份與環境,緊扣畫中風來疏竹的主題。“衙齋”即衙門中的靜室,說明自己身爲官員;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階較低,又有謙遜之意。忙中偷閒,靜臥休息,卻聽得似有風雨之中,原來那是衙中自己親手所埴的竹林幽篁爲清風所動,蕭蕭作響,意趣橫生。從中見出本屬嘈雜冗濁之地的官衙竟然如許優雅,詩人自己的風雅本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按照常理寫法,既如此開篇,以下就極易流爲吟風弄月之作,但第二句卻出人意料地振腕轉筆,由竹葉聲響聯想到民間疾苦,“疑”字道出了詩人的愛民之心與勤政之意,表達了他對百姓的真摯情感。他在任期間確實也是對百姓關懷備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後因擅自開倉賑濟,觸犯了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誣告罷官。

詩人極爲重視詩、書、畫三者的結合,常用詩文點題,將書法題i只穿插F畫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全詩語言質樸,不用典故堆砌,純以白描手法作詩。但時日以比喻、雙關的手法穿插其中,以詩提升畫的意境,以畫增添詩的韻致,相得益彰。

創作背景

該詩是鄭燮於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間任山東濰縣知縣時所作。科舉時代稱同科考取的人爲同年,對同年的父輩或父親的同年稱年伯。包括即是鄭燮的年伯,他當時任山東布政使,署理巡撫。清代巡撫又稱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鄭燮曾畫過一幅《風竹圖》呈送包括,該詩即是題寫在這幅畫上的。

文學賞析

該詩是一首題畫詩,第一、二句點明詩人身份與周邊環境,緊扣畫中風來疏竹的主題。“衙齋”說明自己身爲官員;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階較低,又有謙遜之意。忙中偷閒,靜臥休息,卻聽得似有風雨之聲,原來那是衙中自己親手所植的竹林幽篁爲清風所動,蕭蕭作響,意趣橫生,同時給人一種十分悲涼淒寒之感。第二句詩人振腕轉筆,由竹葉聲響聯想到民間疾苦,一個“疑”字道出了詩人的'愛民之心與勤政之意,表達了他對百姓的真摯情感。他在任期間確實對百姓關懷備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後因擅自開倉賑濟,觸犯了貪宮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誣告罷官。

第三、四句寫詩人事無鉅細、永遠恪盡職守、關懷百姓。詩人直陳自己官職卑微,只是一個普通縣官,語雖自謙,卻用“吾曹”點出像詩人等這種下級基層官員的數量之廣,將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末句語帶雙關,還是用題詠畫竹的方式說明,然而只要是有關民衆疾苦,無論事情大小,都會放在心上。由題竹始,又終於詠竹,表面上看是詠竹,實際上卻比喻民問疾苦,虛實相間,意味深長。爲民解憂,是爲官者責任所在,這兩句詩拓寬了詩歌的內涵,照應了畫意和詩題。

全詩語言質樸,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與爲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與詩人的兩袖清風的高尚節操自然相照。詩人從寫竹入手,託物言志,語多謙遜委婉,詩人對百姓真摯而執着的人道主義情懷寄寓其中,表達了對民衆的憂慮關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責任感與清官心態。

作者簡介

鄭燮(1693—1765年),清朝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出身寒微,幼喪母,由乳母撫養。少年聰穎,隨其父學。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曾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善詩,工書畫,且能熔於一爐,時稱“鄭燮三絕”,與李鮮、金農、高翔、汪士慎、黃慎、李方膺、羅聘合稱“揚州八怪”。工詩文,詩、詞、道情、書札文皆有獨特風格,其詩言情述事,道民間痛癢,悲切動人。著有《鄭板橋集》。有多幅畫作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