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孟城坳》原文

古籍8.3K

《孟城坳》原文

新家孟城口,古木餘衰柳。

來者復爲誰?空悲昔人有。

《孟城坳》註釋

①新家:新住到。

②來者:後來的人。

③復:又。

④空:徒然地。

⑤昔人:過去的人。

《孟城坳》譯文

新遷到孟城口居住,可嘆只見衰柳而不見昔日種柳之人。

以後來到這裏居住而追念現在的又是何人呢?我們不必徒然地悲嘆這裏昔日的主人。

《孟城坳》賞析

《孟城坳》是《輞川集》裏的第一首。輞川在今陝西藍田西南,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孟城坳即孟城口,就在輞川風景區內。

小詩《孟城坳》寫得精練含蓄,耐人尋味。王維新近搬到孟城口,卻可嘆那裏只有疏落的古木和枯萎的柳樹。這裏的“衰”字,不僅僅說“柳”而已,而是暗示出一片衰敗凋零的景象。有衰必有盛,而何以由盛而至衰,令人不堪目睹!這就透露出悲哀的感情。

接着,詩人給自己排解。詩人在這裏安家是暫時的,以後來住的還不知是誰,詩人又何苦去悲哀呢?過去那種古樹參天、楊柳依依的盛景,原是前人所有的,詩人不必爲前人所有而悲呢,這當然是徒然傷感的呀。

王羲之《蘭亭集序》裏講到聚會時的“欣於所遇”,到“情隨事遷”的感概,即一喜一悲,認爲“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王維在這裏感嘆盛景的被破壞,含有今之視昔而悲之意;而“來者”,自然又會有後之視今的感嘆。這是發人深思的。

孟城口本爲初唐詩人宋之問的別墅。宋之問曾以文才出衆和媚附權貴而顯赫一時,後兩度貶謫,客死異鄉。這所輞川別墅也就隨之荒蕪了。如今王維搬入此處,觸景傷情,透露出他難言的'心曲。此時,李林甫擅權,張九齡罷相,這使王維帶着深深的失望和隱憂退隱輞川,故當他看到目前這一衰敗景象時,心緒再也不能平靜,很自然地想到別墅的舊主人,自己爲“昔人”宋之問而悲,以後的“來者”是否又會爲自己而悲?這正是詩人不願去思考而又難以擺脫的思緒。詩人言“空悲”,實際上是一種更深沉的悲,是一種潛隱在心底的痛苦。後來,王維經常在輞川一帶逍遙吟誦,但始終無法消釋這種沉鬱而又幽憤的心情。

《孟城坳》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公元721年(開元九年)中進士第一,爲大樂丞,累官至給事中。公元756年(天寶十五載),爲安史亂軍所獲,署以僞官。兩京收復後,降職爲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王維詩現存約四百首,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峯。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同爲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爲“詩佛”。有《王右丞集》。

標籤:原文 孟城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