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鄭文寶《柳枝詞》閱讀題答案與賞析

古籍2.84W

柳枝詞

鄭文寶《柳枝詞》閱讀題答案與賞析

鄭文寶

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1)這首詩歌抒發了怎樣的感情?請作簡要分析。(3分)

(2)“載將離恨過江南”一句很有特色,請簡要賞析。(4分)

(3)“春潭”是水,自然無法“系”住,那麼畫舸到底“系”的是什麼?請聯繫全詩,分析這樣寫的好處。(4分)

(4)“煙波與風雨”、“載”對錶達詩人的“離恨”分別有什麼作用?(4分)

(5)本詩詩眼是什麼?首句是怎麼表現詩眼的?(3分)

(6)詩歌最後一句又是怎麼表現詩人情感的?(3分)

答案:

(1)參考答案:這首詩抒發了離愁別恨。(1分)前兩句透過“春潭”“系”住“畫舸”、主客借酒澆愁表達依依惜別之情;(1分)後兩句透過“風雨”、“煙波”表現了離恨之苦。(1分)

(2)參考答案:詩歌不說畫舸將懷着離恨的行客載過江南,卻說“載將離恨過江南”,(1分)將離恨擬人化了,化虛爲實,(1分)把無形的離恨寫成有體積,有重量的可見可觸的事物。(2分)

(3)“系春潭”指船繫於春日潭水邊的柳樹上,古人有折柳送別的風俗,“系”暗含題目“柳枝”的意思,因此船系的就是離別之情。(2分)畫船系在柳樹上也牽繫着離情,化抽象爲形象。畫船、柳樹、春潭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幅靜謐優美的意境,用外物的靜反襯內心的亂,詩味雋永,情致深婉。(2分)

(4)“煙波與風雨”寫行人航程浩渺,路多艱難,表現詩人對朋友前途的關切,以此烘托離恨之濃;(2分)“載”字化無形爲有形,使抽象的`離恨成了可載之物,寫出了心頭離恨的沉重,形象可感,富有創意.(2分)

(5)離恨。①煉字 “系”暗含“柳枝”的題意,因此船也就與贈別之情相連,含蓄地抒發了與朋友難分難捨的情景。②反襯(以樂寫哀) 漂亮的船靜靜地停泊在碧綠的春水之上,又與岸邊楊柳相襯,寧靜優美的畫面恰恰表達了詩人心中面對離別的萬般不捨。(選擇一點回答即可)

(6)化無形爲有形,使抽象的“離恨”化爲有形的可以被“載”之物。彷彿可看到詩人含淚目送征帆遠去,“離恨”所具有的沉重的分量,就沉甸甸地壓在人們心頭。

二:

⑴本詩首句是如何抒情的?(3分)

⑵本詩第二句的“直到”表達了惜別深情,請作說明。(3分)

⑶本詩從唐人韋莊的《古離別》脫化而出。韋詩後二句爲“更把玉鞭雲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試比較兩首詩後二句表現手法的不同之處。(4分)

參考答案

⑴樂景寫哀情:在大好春色、亭亭畫舸中愈顯離別之悲。(特點2分,解說1分;答情景交融扣1分)

⑵面對離別,借酒澆愁;然而酒未盡興,卻已行舟催發,心有不甘,愈見離愁。(每點2分)

⑶韋詩虛實結合,透過虛寫斷腸春色遠在江南拓展了抒情空間;本詩化虛爲實,賦予無形離恨以有形重量,將虛無之情實體化。(各2分)

【作者】

鄭文寶,字仲賢,於後周太祖廣順三年(953年)出生在南唐鎮海將軍節府使鄭彥華之家,少時聰穎好學,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歷官陝西轉運使,兵部員外郎,世稱鄭兵部。他不僅是位勤政愛民的好官,而且是位多才多藝的詩人。他以詩名世,又善篆書、工鼓琴,對軍事也頗熟練。一生著書甚豐,有文集30卷,《談苑》20卷;另有《江表志》3卷、《南唐近事》1卷行於世。

【賞析】

這是首詩味雋永,意境優美,情致深婉的佳作。送別詩的風流早已被唐人佔盡,但這一首確實是可以和唐人比美。《蔡寬夫詩話》說鄭文寶的詩“須在王摩詰伯仲之間,劉禹錫、杜牧之不足多也。”儘管這一評價有誇大其詞之嫌,但還是有些道理。

該詩抒寫離情別恨。“亭亭”句是說一隻漂亮的畫船系在岸邊的柳樹上,句中沒有正面寫柳,但“系”字和詩題相照應,已暗示了所繫之處。古代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爲“柳”諧“留”音,寓有惜別之意。劉禹錫《楊柳枝詞》其八說:“長安陌上無窮柳,惟有垂楊管別離”。因此,本詩第一句所展示的系舟楊柳岸的畫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別圖。我們可以想見,在船將發未發之際,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話別,作最後一刻的流連。珍重彼此的友誼,珍重這別離的時刻,送行的人殷勤勸酒,“直到行人酒半酣”,這裏含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的意思。同時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來是朋友情重,二來是爲了排遣離憂。語言很含蓄,意思卻很明白。三四句是說,不管煙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風吹,無情的畫船帶着行人離去了,將越走越遠,滿載着離恨去遙遠的江南。這裏不說人有情而怨別,卻怪畫船無情,真是無理而妙。“不管”兩個字,包含了送行者相留不住的怨情,也表現了行人慾留不能,不得不走的無奈,像是友人對行者的埋怨,又像是行者的自怨自艾,寫得情意盎然。末句將抽象的離恨,化爲有形體、有重量的東西,使人分外感到離恨的深刻沉重,意象非常新奇。

此詩用清新柔婉的筆調,描寫了一個生動的送別場面,極富詩情畫意,詩風委婉細膩,情真意切,爲後來許多詞曲作者所仿效。周邦彥把這首詩改寫爲《尉遲杯》詞:“無情畫舸,都不管煙波前浦,等行人醉擁重衾,載得離恨歸去。”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王實甫《西廂記》“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這些詞句顯見地都是受了本詩的影響寫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