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袁聿修傳原文與翻譯及答案

古籍7.09K

袁聿修傳原文

袁聿修,字叔德,陳郡陽夏人。性深沉有鑑識,清淨寡慾,與物無競,深爲尚書崔休所賞識。年十八,領本州中正。尋兼尚書度支郎,仍歷五兵、左民郎中。

天統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鄉也,時人榮之。爲政清靖,不言而治,長吏以下,爰逮鰥寡孤幼,皆得其歡心。武平初,御史普出過詣諸州。樑、鄭、兗、豫,疆境連接,州之四面,悉有舉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見知如此。及解代還京,民庶道俗,追別滿道,或將酒脯,涕泣留連,競欲遠送。還京後,州民鄭播宗等七百餘人請爲立碑,斂縑布數百匹,託中書侍郎李德林爲文以紀功德。府省爲奏,敕報許之。t

聿修少平和溫潤,素流之中,最有規檢,以名家子歷任清華,時望多相器待,許其風鑑。在郎署之日,值趙彥深爲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彥深後被沙汰停秩,門生藜藿,聿修獨以故情,存問來往。彥深任用,銘戢甚深,雖人才無愧,蓋亦由其接引。爲吏部尚書以後,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謹,當時少匹。魏、齊世,臺郎多不免交通餉遺,聿修在尚書十年,未受升酒之饋。尚書邢劭與聿修舊款,每於省中語戲,常呼聿修爲清郎。大寧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經歷兗州,時邢劭爲兗州刺史,別後,遣送白紬爲信。聿修退紬不受,與邢書雲:“今日仰過,有異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願得此心,不貽厚責。”邢亦忻然領解,報書雲:“一日之贈,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來旨,吾無間然,弟昔爲清郎,今日復作清卿矣。”x

《北齊書·袁聿修傳》

袁聿修傳翻譯

袁聿修,字叔德,陳郡陽夏人。性格深沉而有見識,清淨寡慾,與人無爭,深受尚書崔休的賞識。十八歲時,作了本州的中正官,不久,又兼任尚書度支郎,還歷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等。t

齊後主天統年間,出京擔任信州刺史,信州就是他的本鄉,當時人都認爲是榮耀。他爲政清簡,不需說話州內就治理好了,從州內的官吏以下,直到鰥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們的歡心,後主武平年間,朝中御史全都出京巡視諸州,樑,鄭,兗,豫等州與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圍,御史們都檢舉揭發出官員的不法行爲,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來,足見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到他任滿解職還京時,全州包括僧人在內的百姓,趕來送別的填滿道路,有人帶來美酒與肉脯,哭泣着留連不捨,都爭着要遠送他一程。袁聿修回京後,信州百姓鄭播宗等七百餘人請求給他立碑,收斂綢布數百匹,託中書侍郎李德林來撰寫碑文以記述他的功德,有關部門爲此上奏,後主下詔同意。

袁聿修自小平和溫潤,在士族高門子弟中,最有規矩法度。他以名門之子歷任清要官職,當時名士多很賞識他,稱許他的風采與見識。他在郎署的時候,正好趙彥深爲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結爲朋友。趙彥深以後遭到淘汰,被遣放回家,由於無人拜訪,大門口都長上雜草,只有袁聿修還因爲老交情,到趙彥深家探問往來。趙彥深得到重用後,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雖然無愧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但他歷任要職,也與趙彥深的援引有關。後來袁聿修官至吏部尚書,當然還是靠自己才幹聲望所致。

他在官廉潔謹慎,當時很少能和他相比的。東魏、北齊時期,尚書檯郎多不免於相互送禮,袁聿修在尚書十年,沒有接受過別人一升酒的'饋贈。尚書邢劭與袁聿修有舊交,每當在尚書省開玩笑時,常稱袁聿修爲清郎。武成帝大寧初,袁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察,並受命考覈官員的得失。他經過兗州時,邢劭正擔任兗州刺史,兩人分別後,邢劭派人送去白紬作禮物。袁律修退還白紬不受,給邢劭寫信說:“今日經過您處,與平日拜訪不同,瓜田李下,必須避嫌,古人對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應像防禦水患一樣,不忽視細微末節,願您體會此心,不至於重責。”邢劭也欣然領會,回信說:“先前的贈送,過於輕率,未加考慮,老夫不經意間,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敬承來信之意,我並無不快,您過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作了清正的少卿了。”

袁聿修傳練習

編者按:格式轉換中,部分格式損毀,使用請注意檢查。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吏以下,爰逮鰥寡孤幼 逮:及,到

B.府省爲奏,敕報許之 報:報告

C.時望多相器待,許其風鑑 許:稱讚

D.敬承來旨,吾無間然 間:嫌隙,不滿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御史竟不到信州

A.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

州民鄭播宗等七百餘人請爲立碑

B.

於是爲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

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C.

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一日之贈,率而不思

D.

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3.下列各句括號中補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及(聿修)解代還京 B.(聿修)在郎署之日

C.(彥深)雖人才無愧 D.(邢劭)遣送白紬爲信

4.下列句子編爲四組,全都表現袁聿修爲官廉謹的一組是

①清淨寡慾,與物無競,深爲尚書崔休所賞識

②聿修退紬不受,與邢書

③及解代還京,民庶道俗,追別滿道

④在尚書十年,未受升酒之饋

⑤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見知如此

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5.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袁聿修出身於名門,自幼清淨寡慾,與世無爭,受到賞識,十八歲就擔任本州

中正官,後不斷升遷,在北齊歷任清要之職。

B.在擔任信州刺史期間,袁聿修爲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離職時、百姓爭相來送,擠滿道路,並立碑以記述他的德政。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趙彥深結爲朋友,趙彥深免職後,門前冷落,聿修念及舊情,仍去看望。趙彥深後來復出,對袁聿修感念甚深。

E. 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覈官員的得失。途徑兗州,特意拜訪舊友邢劭以敘別情,但沒有接受邢劭所贈的白紬。

袁聿修傳練習答案

1.B.(這裏的“報”應該是“回覆”“批覆”)

2.B.(兩個“爲”字都是介詞,可講成“給”,其他三項,A兩個“竟”字,前者表示“竟然”,後者表示“得……終了的時候。”C兩個“所”字,前一個指代謹慎對待的事,後一個是“處所”的意思。D兩個“而”字,都是連詞,前者表順承關係;後者表示轉折關係。)

3.C(此處省略的應該是“聿修”)

4.C(①句是他爲官之前,由於品性而深受賞識;③句是由於他的政績,愛到百姓愛戴;⑤句是說他受到信任。)

5.D(“特意拜訪舊友邢劭以敘別情”與袁聿修爲官謹慎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