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對聯

貼對聯怎麼區分左右

對聯1.85W

每到春節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需要貼對聯,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貼對聯怎麼區分左右,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貼對聯怎麼區分左右

按對聯內容平仄分

對聯即爲講究平仄,押韻,對整。一般上聯最後一個字是仄聲,下聯最後一個字爲平聲,這是對聯分辨上下的一大特點。"仄聲"指三四聲,“平聲”指一二聲。

例如:小院栽花香四季(“季”是仄聲),大門結綵樂全家(“家”是平聲)

按對聯內容時序分

季節按時序在前爲上聯,在後爲下聯;按事情先回爲序,先發生爲上聯,後發生爲下聯。

例如: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祥

海峽三通樂,黎元一脈親

按日常語言習慣分

人們在日常有着很多專屬的語言習慣,如福祿壽,風調雨順,很少會反過來讀壽祿福,雨順風調,爲此部分對聯可以遵循日常語言習慣分辨。

例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福壽】

按事情發生因果分

事情發生前爲上聯,產生因果爲下聯,如此甚好分辨,只需詳讀對聯內容分辨,事情發生因果前後關係即可分辨上下聯。

例如:多勞多得人人樂 豐產豐收歲歲甜 橫批:形勢喜人【因爲勞動 才得以豐收】

按由大見小順序分

分辨上下聯,可以按對聯內容的時間,空間,範圍,事件大小分辨,上聯爲大,下聯爲小,由大見小。

例如:佔天時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財寶 橫批:財源不斷

【按音調平仄分】

春聯比較講究音調平仄,上聯最後一個字爲仄音,下聯最後一個字應是平聲。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滿人間萬民歡”(“歡”是平聲)。

【按因果關係分】

“因”爲上聯,“果”爲下聯。比如“方向正確城鄉富,政策英明衣食豐”,因爲只有“城鄉富”這個“因”,纔會有“衣食豐”這個“果”。

【按時間先後分】

時間在前爲上聯,時間在後爲下聯。比如“風送鶯歌辭舊歲,雪伴梅香迎新春”,“辭舊歲”在前,“迎新春”在後。

【按空間範圍分】

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後。比如“勤儉持家家道昌,團結建國國事興”。這副春聯中的“國”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國”在後。

發展起源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

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chǎng),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做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4] 此說的根據是清代楹聯學家樑章鉅《楹聯叢話》引《蜀檮杌》,但據《楹聯概說》考證,樑章鉅在引用時將“以其詞工”改爲“以其詞非工”,《蜀檮杌》原文認爲該聯是辛寅遜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爲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對聯作爲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爲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着重大價值。

標籤: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