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對聯

我國最早的春聯

對聯1.75W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不限,但必須相等。對聯的兩邊都要互相對應。今天爲大家準備的是我國最早的春聯,希望能滿足大家的閱讀需求。

我國最早的春聯一

我們中國的優良傳統文化,其淵源是博大精深的。就對聯這門既高雅又通俗的學問來說,也是這樣。古代的聖賢豪傑,以至皇帝老子,莫不至愛爲之。今天喜愛的人也爲數特多。每逢過年、結婚、祝壽、喪葬等紅白喜事,人們都喜歡寫對聯、貼對聯。許多名山勝地風景區的樓、臺、亭、閣,更少不了對聯。正因爲有人喜愛對聯,所以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對聯作品,一經收集、整理、編輯、出版,就會成爲洋洋大觀,鴻篇鉅製。湖北省楹聯學會以陳東成、聞楚卿爲首的一班人,歷盡十年,飽嘗甘苦而編纂的《中國對聯集成·湖北卷》,就是一部頗具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實用價值的聯書。

過去楹聯界都說中國最早的對聯,是後蜀主孟昶(919—965)的那一副春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現在的楹聯史就不能這麼說了。

其一,從現在起,這種說法已被《中國對聯集成·湖北卷》收集的唐人對聯的事實突破了。《黃梅分卷》、《咸寧分卷》、《黃岡分卷》、《京山分卷》、《蔡甸分卷》均有突破,其中《江夏分卷》突破5例。而時間最早的一例,即是《江夏分卷》裏的《江夏王(李)道宗題寺門》聯:

深山窈窕,水流花發泄天機,未許野人問渡;

遠樹蒼涼,雲起鶴翔含妙理,惟偕騷客搜奇。

爲了讓衆多的聯友瞭解情況,弄清事實真相,筆者先後三顧湖北省圖書館,見到了這一珍貴對聯的廬山真面目。該聯在省圖書館特藏是這樣被珍藏的:“類號”:史地593;“書名”:《靈泉志》,共3冊;“備註”:抄件。請注意,是孤本“抄件”,有史料可查。

其二,歷史辭書載:李道宗(公元600—653年)唐初大臣,字承範,唐高祖李淵的侄兒子,也就是秦王李世民的叔伯兄弟。唐太宗即位後,與李靖等攻東突厥,俘頡利可汗,有戰功,先擢升刑部尚書,繼遷任禮部尚書,後封爲“江夏王”,並於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護送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聯姻,後於高宗永徽年間,爲長孫無忌所誣,流放象州(今廣西象州東北),途中病死。

其三,據甘方武考證:“所有這些,《武昌府志》、《江夏(武昌)縣誌》都有較詳細記載。李道宗並在靈泉山建有‘紫萼園’,‘隱居數年’。現今‘昭園’東側尚有其墓。”筆者爲此兩次前往當今楚天名勝龍泉山。在風景區管理處段先龍陪同下,找到了李道宗墓地。

我國最早的春聯二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爲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農曆中一年的新開始。每到這時,家人團聚,熱烈慶祝,稱爲‘‘過年’’。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喜歡寫春聯,貼春聯,用吉祥語句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願與期盼,因此,就成爲我國節日傳統的一部分。

春聯的歷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紅色的桃木削成長的方形的`木,在木板上畫上兩個神像—神茶和鬱壘的畫像,釘在大門兩旁,用來驅鬼避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後蜀有爲君主叫孟昶。一年除夕時,他的心情很好,便讓身邊的翰林學士辛寅遜寫完後,孟昶看了不中意,於是提起筆來,親自寫下了個字: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字雖不多,但這兩句話非常吉利。“餘慶”就是餘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氣。第二句是美好的節日叫做春節,意味着溫暖的春天永駐人間。這十個字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節”四個字巧妙地嵌在了裏面。所以孟昶寫完,身邊的大臣們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興。

從這以後,桃符就逐漸變成了對聯,後來桃木又被紅紙所代替。一到春節,家家戶戶門上貼着鮮紅耀眼的對聯,喜慶的氣氛自然更濃了。

孟昶的這副春聯是公元964年寫的,史書中有記載,所以保留下來。它離今天已經有1300多年了,是我國最早的春聯。

標籤:最早 我國 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