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小年祭竈習俗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年祭竈習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年祭竈習俗作文

小年祭竈習俗作文 篇1

祭竈,即祭送竈神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竈節。據民間傳說,竈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爲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他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竈中間,記錄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竈,竈君神像,貼在鍋竈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爲“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中間是竈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爲坐騎。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爲竈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粘住竈王爺的嘴,讓它不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也有意爲讓竈王的嘴甜,光說好話。然後將竈王爺像焚燒,謂之“昇天”,邊燒邊磕頭禱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的地方燒假馬、放鞭炮送竈王爺騎馬上天。上世紀50—60年代,祭竈王爺的習俗逐漸消失,但吃竈糖(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和打掃房屋的習俗仍流傳至今。

祭竈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竈時,祭竈人跪在竈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於大人之後。據說雞是竈爺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爲雞,而稱爲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焚燒香表後,屋內香菸繚繞,充滿神祕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裏唸唸有詞。唸完後,祭竈人高喊一聲“領”!然後天執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楞有聲,說明竈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飲食:祭竈這天除吃竈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竈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麪條。

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因此祭竈王爺,只限於男子。近代卻多數由家庭主婦來充當祭竈的角色。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竈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竈”、“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竈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小年祭竈習俗作文 篇2

在大年來到這前,我們先迎來小年,這一天也是傳統的祭竈節——農曆十二月二十三 。

那天早上,媽媽說:“晚上家家戶戶都會祭竈,我們家也不例外。”聽了,我心中充滿了期待。

晚飯後,夜幕慢慢降臨了,月亮也漸漸穿上了黃色的新衣,外婆開始祭竈了。首先,我和媽媽一起把外婆準備的“美餐”搬上了桌,真是好豐盛,有平安糕、狀元糕、色子糕、麻糕……光糕點的品種就有好多,還有祭竈果,蘋果、橘子、香蕉、桂圓……這水果的種類也是數不清呀!看一眼我就口水直流。於是,我一邊假裝幫忙,一邊偷偷地把手伸向了一盆油果,這時外婆剛好從廚房出來,唉,好事又要壞嘍。想到這裏,我馬上縮回手,可還是被眼尖的外婆發現了,她皺了皺眉頭,說“你這小饞貓,等不住啦?”說着把那盆油果往中間移了移,“這先得給竈神吃,他吃完了你才能吃。”聽了這話,我有些不服,爲什麼我還不如“竈神”呢?外婆彷彿看透了我的心思,笑了笑說:“哈哈,你知道祭竈的傳說嗎?我相信你聽了就不會不服了。竈神是天庭裏專門觀察人間表現的,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庭彙報”工作“,把當年每家的表現告訴給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根據竈神的彙報來決定這戶人家來年的獎勵。說通俗點,其實就是拍竈神的”馬屁“!你不想來年的收穫多一點嗎?”這使我稍微舒服了點。隨後,我繼續幫外婆、媽媽一起祭竈。

把所有美食放好後,媽媽又拿出一塊乾淨的肥皂,從包裝紙中取出三根香,點燃後輕輕搖晃幾下,剛剛的小火就變成了火芯子,接着把三柱香穩穩地插入了肥皂中,這三柱香立得筆挺,活像竈神的三位保鏢。然後,外婆又倒了兩杯茶,放在桌上。我和外婆、媽媽靜靜地恭候着他的到來。最後還許下了來年的美好心願,期待那嶄新的20xx年。

我覺得這次祭竈又讓了了解了一項民間習俗,但無論竈神能否爲我們實現願望,我們自己的努力應該是永遠不停的。

小年祭竈習俗作文 篇3

我們老家在臘月二十三這天都要祭竈。竈王爺的神像是傳統的濰縣楊家埠年畫,中間是竈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爲坐騎。貼在鍋竈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爲“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橫批是“一家之主”。是日夜晚,家家戶戶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點起香燭,供放飴糖、糕點、水果、水餃,還有清水、料豆、秣草這些供品,歡送他老人家啓程昇天。有趣的是,祭竈時,各家各戶所用的祭品各有差異,但有一樣祭品無一例外,那就是都用飴糖。之所以如此,是因爲竈王爺上天去見玉皇大帝,不免要說人間的長短,用極黏的飴糖把竈王爺的嘴粘住,他就是想在玉帝那裏搬弄是非,也開不了口,豈不妙哉。再有一層意思就是即使開口,嘴也是甜的,只能說好話了。至於祭品中的清水、料豆、秣草,這三樣是給竈王爺坐騎的草料。供養完畢,將竈王爺和紙馬一起焚燒,謂之“昇天”,邊燒邊磕頭禱告:“上天言好事”。一時火光燭天,鞭炮齊鳴,竈王爺在人們的叩拜中,騎着馬,帶着這些饋贈的禮品品歡歡喜喜的上天去了。等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他老人家已向玉皇大帝彙報完了工作,人們又把他老人家重請回來,貼在鍋竈正對風匣的牆上,帶着吉祥,重新開始主持一家人新一年的生活。

當然在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誰也不會相信上世上有真的竈王爺存在,人們只不過是拿他當做一個代代相傳的古老神話,用他平添一份年趣罷了。如果把春節裏的竈王爺與西方聖誕節裏的聖誕老人比較一下,東西方在想象方面可謂不約而同,且有異曲同工之處:西方聖誕節要擺聖誕樹,唱聖誕歌,人們想象出一位樂善好施的聖誕老人,在漫天飛雪的聖誕之夜,乘坐着馴鹿拉的雪橇從茫茫雪林裏一路歡歌而至,,爲期盼中的孩子們帶來禮物。中國人過大年,想象一位和藹可親的竈王爺乘坐人們送他的香馬從天而降,爲全家帶來幸福吉祥,糖果在祭祀結束後,同樣是孩子們難得的禮物。看來雖然膚色各不同,信仰有差異,但人類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從來都是一致的。

標籤:祭竈 小年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