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200字(通用10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200字(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200字(通用10篇)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1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

這天,我和媽媽到街上去買菜,我聞到一股糉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風俗?我便想去問媽媽,而媽媽卻說:“你自己去查書就知道了。“我心裏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幹就幹。“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翻開它,它說:“端午節這天,人們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我看見香噴噴的糉子,情不自禁的唱着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2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之一。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據說,它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中國人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

儘管中國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不同,但是他們都是爲了祈求健康、防疫祈病。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要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等活動。這種習俗可是經過2千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人們選擇五月初五那天作爲端午節的原因是因爲屈原是在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那天抱着大石頭跳下汩羅江自殺的。賽龍舟的習俗也是從當時的人們划着小船去尋救屈原這種形式演化過來的。因爲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他們就把竹筒裏的米撒在水裏。他們認爲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種活動變成盛着米飯的竹筒,到現在演化成糉子。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變成了一種風俗;這種風俗漸漸地在各地流傳開了。

在流傳的`過程中,活動的內容也不斷地增加了。因此,南北方的習俗也有所差別。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夏季這個最重要的節日——端午節來臨時,我就會聽見從運處飄來的歌聲。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五日,又稱重五節、端陽節。

傳說,屈原是楚懷王時大臣,因爲他受到楚蘭的嫉護,就在楚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誹謗屈原。楚王逐漸疏遠,最後甚至將屈原放逐。屈原滿懷悲恨,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跳江自盡。屈原自盡後,百姓哀痛異常。紛紛下江尋找屈原的屍體。有的人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體,還做了糉子等食物去給魚吃。從而慢慢演變成賽龍舟和吃糉子了。

在過端午節時,人們還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等許多習俗。這麼多的習俗都是爲了驅邪或紀念屈原的死。

在我們家,一般都是奶奶包煮好糉子後,把糉子發幾個給鄰居,表示友愛,再各家慶賀節日。到了晚上,我們全家開始看電視、遊夫子廟……

我想:原來大家身邊的節日都有這麼動聽的故事,看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瞭解歷史,知道更多的文化知識才行啊!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4

眼看就要到農曆五月初五了,那麼你知道那天是什麼日子嗎?對啦!那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都與五有關是,這時也許你要問了:端午節的午節的“午”是不是與“五”有聯繫呢?對啦,聰明的小朋友,正是因爲端午節的“午”與“五”諧音,所以,端午節的許多習俗都與五有關。想知道嗎?那就快快往下看吧!

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因圖個吉利,便稱之爲“長命縷”。

除了在兒童身上系長命縷,各家還要插“五端”呢!那是哪“五端”呢?分別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也許看到這兒,有的小朋友會說:“端午節有關’五’的習俗還真不少呢!”

別急,還有呢!有南方過端午節時,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糉子、雄黃酒。

怎麼樣?端午節有關“五”的習俗一定讓你大開眼界了吧?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5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是龍舟競賽。

比賽的隊伍有熱烈的掌聲。歡呼聲和鼓聲中划着龍舟前進。這項活動是由當時汨羅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尋找屈原演化而來的,這個傳統一直保持了兩千多年。在端午節,最受歡迎的食物就是糉子。糉子是用糯米包着肉。花生。蛋黃以及其他材料,再用竹葉包裹而成,而糉子的傳統則是來源於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它們不要將屈原的屍體吃掉。因爲端午節流行於漢。

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6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賽龍舟、吃糉子。是因爲要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膠蛟蝦蟹吃飽了,就不在吃屈原的屍體。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好聽的歌兒“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戴香囊、吃糉子、三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時候,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每到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7

我們盼望已久的端午節來了,大家都忙個不停。媽媽在包糉子,爸爸在煮糉子,一會兒就做好了。

我看着香噴噴的糉子,忍不住流了口水,爸爸看見了哈哈大笑。媽媽給我綁上五篩線兒,爸爸把艾葉插到門上,我們圍着桌子,陣陣香氣向我撲面而來,我把白糖撒到糉子上,動起筷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媽媽一看,原來是我的臉上全是米粒,像一個小花貓。

吃完糉子爸爸就給我講,端午節的傳說。原來是,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非常愛國,他提出了愛國的政治主張,但國王不予採納。後來,屈原只好投江自盡,人們爲了紀念他,每年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

今年端午節真快樂!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8

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端午節,一道門口就聞到一股艾草的香味。

我在我家門口看見了幾條東西,長長的薄薄的中間有圓柱形的莖。如果直一點,硬一點,裝上把柄,就成了一把寶劍,我問媽媽:“可以摘下來玩嗎?”我媽媽回答說:“不可以玩,這是習俗。”聽朋友說這個東西叫蒲劍,是用來辟邪的,別的東西也是用來辟邪。只不過這些都是迷信。在古代,端午節是個不好的日子,妖魔鬼怪多,蚊蟲鳥獸多,疾病多等,現在端午節不像古人說的那樣邪。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糉子,佩香袋,賽龍舟,吃五黃(分別是雄黃酒,黃魚,黃鱔,黃瓜,蛋黃。)

既然我知道這麼多端午節的習俗,那我也要照做。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9

端午節要到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讓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吧。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壓邪。儘管端午節年年過,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上諸說。

真希望端午節快點來到,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10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節日。今天我就爲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人士、文學家屈原的,傳說屈原投江後,人們很着急,划着龍舟去救他,可到他身邊時發現屈原已經死了,爲了不讓魚蝦吃了他的屍體,人們把糉子扔下江餵魚蝦。這些行爲經過演變成了今天賽龍舟和吃糉子的習俗。

此外端午節還有其他已些習俗,比如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等。

今天國家爲了讓國民不忘我們的傳統,恢復了端午節的假期。人們在這一天家人團聚,共同緬懷愛國詩人屈原,分享祖國日益強大的喜悅,展望充滿希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