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家鄉的習俗作文8篇

我們的家鄉青島有許多民族節日,春節,就是一年中最大的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8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家鄉的習俗作文8篇

篇一:家鄉的習俗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都有一個歷史或傳說,這些傳說有的是真實的,也有的是虛假的。

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春節的時候,我們可以逛廟會、賞花燈,每家每戶都必須要貼春聯,小孩、大人穿着新衣服,在一起放鞭炮,可熱鬧了。

春節這些特點是從一個傳說中演繹而來的。傳說很久以前,在某一座山上住着一隻怪獸,山下有一個村莊,村裏的人過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怪獸下山來覓食,它找了很久,最終喜歡上了吃小孩。然而這一天剛好是正月初一,人們便把這隻怪獸叫做年。連續幾年,都在這同一天,許多小孩被年吃掉,村民們開始害怕起來。到了晚上,大家做了一個同樣的、奇怪的夢:一位老者說:“年怕紅色、怕鞭炮聲,大家只要有這些就不用再怕年了。”

正月初一到了,年下山來了,來到山腳還是沒有進村莊,因爲它看到村莊裏到處都是紅彤彤一片,心裏害怕起來,還看見幾個小孩在放鞭炮,它嚇得慌,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出來了。村民們知道了這個喜訊,開心得不得了,於是就把趕走年的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

年,因爲嚇壞了,再也沒有下過山,有人說它在山上餓死了;有人說由於那一次的原因,它嚇壞了,回到山中就嚇到死了……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他有着悠久的文化歷史,我要了解更多的傳統節日,瞭解它們的由來,讓我對傳統節日的瞭解更加透徹。

篇二:家鄉的習俗

說起咱家鄉地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地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地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地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地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地氣氛,是節日地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爲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地歡樂氣氛。春節地餃子裏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地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地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爲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春節還有拜年地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健康之類地讓人們開心地話!。……

我覺得家鄉地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地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地人們能開心地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地奮鬥。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地好生活!

篇三:家鄉的習俗

我的家鄉在茂名,我們茂名有一個獨特的節日——年例。顧名思義,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來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誌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誌·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曆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也就是說,在年例那一天要進行遊神,用於驅鬼。

“遊神”就是把神像擡起來,繞着村子走一圈,據說這樣做可以驅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體健康,五穀豐登。說起遊神,這裏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在光緒時期,有一個地方出現罕見的大旱災,當地的縣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便開倉救人。誰知縣官因爲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員上奏將他斬首示衆。在他行刑前的一個晚上,他夢見了一位神仙,神仙對他說:“你是個好人,你不應該死的,當你重新生活後,要把我擡出來繞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穀豐登。”第二天,他果然沒死,他再三回憶着夢,發現夢中神仙與小廟裏的安濟聖王長得一模一樣。於是這個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遊神這樣一個習俗。當然,每個地方擡的神像不一樣,我們茂名所擡的神像是觀音菩薩像。

年例不僅要遊神,還要在家中擺上十幾圍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雞、鴨、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戶都要趕回家鄉,準備酒席、食物、飲料等東西。年例一定要吃雞、鴨、鵝,這樣可以保佑自家的雞鴨鵝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養越多。

年例是我們家鄉一個獨特的節日,它擁有獨特的習俗,所以我們一直保留着這個節日。

篇四:家鄉的習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鄉也不例外。

我家鄉在德慶縣舊院村。那裏山清水秀,風景迷人,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連過年的習俗也別有一番風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牀洗漱完畢就得忙開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竈神。竈神是天地之間的一個神,每到今天,他就會告訴上帝這家人一年的喜憂,所以人們買來麥芽糖,先上他幾株香,以示尊敬,然後放一碗麥芽糖,拜三拜,讓他只報喜,不報憂,這樣上帝以爲我們過得很好,就能讓莊稼風調雨順。

拜完竈神,大概9點左右就開始做午飯了,午飯幾乎就是年夜飯的“彩排”,因爲只是有些人現在來不了。

菜也有講規矩哦!必須有兩碟青菜,意思就是莊稼在夏天可以長得蔥蔥綠綠的,保證秋天好收成。然後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婦吃或者還沒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後是一碟公雞肉,意頭是在人們滿山頭叫牲畜的時候不傷害到嗓子。再來1碟紅鯉魚,必須有兩隻,意頭紅紅火火,年年有餘(魚)。

吃完午飯,在平時,應該是每日一次的午後休閒時光,但今天不是,2點左右就要爲年夜飯開始動手了,這個切菜,那個砍排骨,這個生火,那個加柴。大約4點半有多的時候,更爲熱鬧,新屋舊屋的柴房一共8個竈洞都塞滿了柴。年夜飯得在7點前開臺,必須要有三個人邊吃飯,邊守柴房,因爲這時竈神君嘴上的麥芽糖已經快沒了,沒了的話,就會向上帝報憂了,不過,在家人面前,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七點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點半就OK了。

到了8點30,人們守歲肚子餓了不能再吃年夜飯的了,只能吃甜食糕點,因爲今後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點00開始了“鞭炮交響曲”,全村都放超長鞭炮,不過是有節奏的哦,這邊剛燒完,那邊正在燒,比年夜飯和製作過程更加熱鬧了!

這是我家鄉的習俗,你的呢?

篇五:家鄉的習俗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肯定都有它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美麗的家鄉上海,就有許多不同的習俗。其中,元宵節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鄉,總是特別重視元宵節。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都吃元宵。因爲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圓就意味着團團圓圓,它能夠祈福家人團聚,每天都能幸福圓滿。

吃完元宵,接下來就是元宵節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耍龍燈等元宵節特有的節目。在表演時,每一個觀衆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說起元宵節,最負盛名的便是觀花燈、猜燈謎了。在元宵節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張燈結綵,處處顯示出元宵節特有的氣氛。就像《東京夢華錄》中說的那樣:每逢燈節,開封御街上,萬盞彩燈壘成燈山,花燈焰火,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京都少女載歌載舞,萬衆圍觀。遊人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音喧雜十餘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燈燭齊燃,鑼鼓聲聲,鞭炮齊鳴,百里燈火不絕。”熱鬧的氣氛足以形成一條河流,讓所有看到的人們都跟他們一起歡呼起來。

正月十五之夜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觀月。正如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一邊欣賞着天空中美麗的月亮,一邊看着人們歡慶元宵佳節的樣子,此時還有誰能坐得住呢?趕緊出來和人們一起慶祝象徵美滿的元宵佳節。

啊!這是一派多麼祥和、熱鬧的景象啊!這就是我家鄉最獨一無二的習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愛我的家鄉,愛家鄉獨有的習俗!

篇六:家鄉的習俗

我的家鄉—河南省焦作市,有一種風俗習慣: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要祭竈。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祭竈是河南的傳統節日,俗稱“小年”“小年”拉開了春節的序幕,每到臘月二十三,我總是可以聽見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這是新年的第一輪鞭炮,所以家家戶戶都要燃放。而人們也都開始忙於購買竈糖,火燒等祭竈食物。而在農村祭竈儀式則在鞭炮聲中開始了。

祭竈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竈人跪在竈爺像前懷抱公雞。據說雞是竈王爺昇天時所騎的馬。人們不把雞叫爲雞而稱爲馬。紅公雞稱爲紅馬,白公雞稱爲白馬。這時男主人斟酒叩頭,嘴裏唸唸有詞。唸完後,祭竈人高喊一聲“領”!然後用天執酒澆雞頭。若雞撲楞有聲,就說明竈王爺已經領情。這就是農村的祭竈儀式,祭竈的食物也很特別,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吧!

在河南首選的祭竈食物是竈糖和燒餅。竈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小時候,我聽大人說竈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的神,爲了不讓竈王上天說壞話,就吃竈糖來黏住竈王的嘴。這種糖是小孩們的最愛,我卻不喜歡吃,因爲我覺得這種糖太黏牙了,而我又不喜歡吃甜食所以祭竈時我很少吃這種糖。祭竈這天除了吃竈糖外,還要吃火燒。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燒餅攤點的生意就非常興隆。在河南,人們把祭竈看做僅次於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的人們都要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爲的是吃到家裏做的祭祖火燒。祈求來年平安無事。

朋友們,百聞不如一見,還是請你親自來焦作看看祭祖儀式,嚐嚐竈糖和火燒吧!到時我一定會熱情款待的。

篇七:家鄉的習俗

中國各地都有各自的過節習俗,而我的老家,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這裏的春節與別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雲霄,春節期間忌講不吉利的話,萬一小孩無知,說了不吉利的話,要用紙巾拭嘴。同時忌吵嘴打罵和摔破碗碟,萬一不小心打破碗盤,要將碎片收集起來放進石臼裏,口中念“歲歲平安”,借“碎”與“歲”諧音來化兇爲吉,保持祥和歡樂的氣象。

正月初一子時新年開始,家家戶戶燃放鞭炮,稱爲“開正”,還要在門前備清茶、糖果,焚香,稱爲“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燒香點燭,祭拜天地祖先。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隨即賜以紅包。

在“開正”的時候,家人都要吃點紅糖線麪湯。糖,意爲甜蜜;線面,意爲長壽,即祈求全家幸福長壽。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後出門遇雨;不往戶外倒垃圾,忌“財氣外泄”。此外還有不不討債,不打罵孩子等禁忌。

怎麼樣?雲霄的春節既講究又別有一番風趣吧!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在網絡、書籍上多多瞭解一些異地的習俗,多豐富自己的見識!

篇八:家鄉的習俗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着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榮幸地來到新會司前大範親眼目睹一次久違的賽龍舟。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塘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迴盪,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糉子呢?我們新會司前的糉子是所有糉子之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鹹糉內餡有鹹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慄蓉、棗泥等;更有廣東鹼水棕、竹葉糉等。

然而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擡頭的時候,古人爲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製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其中含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