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精華】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彙編五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1

我國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精華】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彙編五篇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糉子,吃糉子,划龍舟,而且這天也要紀念屈原。

聽媽媽說,屈原是楚國的臣子,但是他的報復得不到君王的認可。只能跳江,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把糉子投到江裏,認爲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因此端午節就這樣來的。所以這天要包糉子,划龍舟。

今天媽媽說要教我包糉子,只見媽媽把棕葉包成漏斗形,然後把米到一半進去,把蜜棗或醬肉放進去,再把米倒滿,接着把糉葉蓋上,最後用繩子把糉子綁好。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煮,過了一會香噴噴的糉子就好了

我國還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我還是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2

傳說龍戲水好飛、善於變化,有行雲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職,所以自古以來龍就受到江海湖泊地區人民的頂禮膜拜,北方雨水缺少地區百姓更要向龍祈求風調雨順。賽龍舟活動,固然說是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也首先是要讓天龍、水龍高興,保佑五穀豐登。江南龍圖騰崇拜中的祭敬,就含有希望龍保佑雨水不缺、洪水不濫而年年豐收的目的。人們還把端午節時死去的伍子胥奉爲長江水域的水仙、濤神、潮神和江神,也曾經把屈原封爲廣源順濟王,產生了“江神即楚大夫屈原”的說法,這是把人神化了,也是把神龍人格化了,人就是龍、龍就是人而爲一體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3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爲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爲卯,順次至五月爲午,因此稱五月爲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爲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壓邪。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4

說實話現在我不是太喜歡吃糉子,吃的.最好吃的一次是在廬山,那是剛爬過山,從當地的一個山農那兒買的,不知道是餓的緣故,還是糉子太小,還是和同學爭吃的緣故,那糉子真好吃。從那以後經常吃糉子,但是再也嘗不到那樣好味道的糉子了。

吃的最開心的一次,是一個朋友送的,很多,吃了很長時間,但是不好吃,仍然回味那山農的糉子。想忘掉那糉子的味道,但是總是在回味。

有一個小的願望還能吃到的是廬山的糉子,那個味道真的很好。雖然我知道可能永遠不能吃到。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0字 篇5

你知道端午節的傳說和習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端午節的由來是:在戰國有一個叫屈原的人被小人趕去飄遊,在飄遊時寫了許多詩,所以端午節也叫詩人節。後來,因爲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就要滅亡了,於是跳汨羅江自殺了。許多人划着船來來回回地打撈,屍體並沒有撈到。有一個漁夫往水裏面扔食物,說給龍蝦吃飽了,不再咬屈原的屍體了。一位醫生往裏面倒了很多雄黃酒,說是可以藥暈蛟龍。後來,人們在食物上包一種葉子,就成了現在的糉子。

端午節的習俗有: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戴香包、插艾葉、戴五彩繩。五彩繩的顏色有紅、黃、藍、黑、白五中顏色組成。南方過節要吃“五黃”: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人們還要在兒童的頭上畫“王”字。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和習俗?一起說一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