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精華】介紹春節習俗作文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介紹春節習俗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介紹春節習俗作文3篇

介紹春節習俗作文 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滿入屠蘇”春節終於來了,壓歲錢,年糕,廟會……這些讓我們喜愛的習俗也開始了。可讓我最喜歡的是……

“噼裏啪啦,噼裏啪啦”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拉了出來。“表姐,表姐,該起牀了!你不去土地廟了嗎?”淘氣的表弟的樓下大聲吶喊着。我不耐煩的捂住耳朵,可土地廟這個詞猛然閃過我的腦海,我立刻跳起了牀,回答道:“來咯來咯!等等我!”我手忙腳亂的穿好衣服,打着赤腳跑下了樓,衝到衛生間,急急忙忙的洗漱。洗漱完,便飛快的拉着表弟的手,向土地廟跑去。

剛到土地廟,我們便衝到大門後,急切地用眼睛尋找彩旗。忽然,我的眼中閃現出兩面彩旗,幸好,老天可憐我,給我了兩面彩旗,我的心中呵呵直笑。我迅速地把它們緊握在手裏,跑去告訴表弟。

“噹噹,噹噹”樂隊開始演唱起來,歡樂的歌兒在我們的耳邊響起。我們拿着彩旗在她們的前面奔跑。鞭炮在我們的身邊連連響起,我們連忙左蹦右閃。在快樂的氣氛中,我們連走路走了很久了也不知道。

“咕嚕,咕嚕”,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表弟的吃飯鈴響了,正巧,我們勞作了半天,終於可以到一戶人家蹭飯了。這也是我最不解的地方,因爲,就在上一年,我們是到我外公家。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一習俗是一家輪一家的呀!

中午時,下了一場小雨,但依舊沒有影響我們蓬勃的興致。我們下午的目標是一家飯店,還聽說他們家的手藝是一等一的好,我的`吃貨表弟已經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口水了。因爲在飯店在半山腰,所以在泥濘的山路上走,十分得難走。但我們又尋找到了一些樂子,我們把彩旗舉得高高的,用力的揮舞着彩旗。在綠油油的山林中,忽然出現了十幾只小鳥,有紅,有黃,有藍,有黑……它們在山林中穿梭着,嬉戲着。在我的家鄉這也代表着一個寓意:自己就像一面彩旗一樣,跑得快,看得遠,就是成績好,有見識,成爲社會中的一個亮點。

彩旗,是一個很普通的一個東西,但在我的眼中它是一個美好的願望,我也希望我也能像它一樣,有本事。雖然,這是一個虛構的寓意,但是在我的眼中,它是一個可以實現的願望。

這就是我家鄉的一個習俗,你呢?

介紹春節習俗作文 篇2

豬年的春節來了,我屬豬,我的本命年,新年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決定一起去了秦淮河旁的夫子廟迎接春的到來,感受春的氣息。

迎着新年的第一輪朝陽我們來到了夫子廟,牌匾下顯赫的“春”字躍然在目,“春”字兩旁的祥雲圖中羊兒歡騰跳躍,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

“十年了,田田都12歲了,我們一家還在這兒拍張合影吧!”媽媽牽着我挽着爸爸,“咔嚓”,一張全家福,見證了我成長,定格了20xx豬年的春……

還是十年前的夫子廟,還是我們一家人,那橋、那燈、那亭臺樓閣看似沒變,但沐浴着春的陽光,它們滄桑變化,分明更生機勃發,熠熠生輝。這是春的活力,這是時代的發展!

時近正午,夫子廟已經是人山人海,老的、小的、中國人、外國人,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春風般的笑臉,我猜他們的心裏都裝着滿滿的喜事吧!隨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們邊走邊看。有時停下來買點特色小吃嚐嚐,如狀元豆;有時停下來欣賞路邊琳琅滿目的小商品,最後媽媽爲了新年討個好彩頭,給我買了一頂狀元帽。

夜幕初垂,夫子廟的花燈就全點亮了,花燈掩映着古色古香的建築,好看極了!正是坐船的大好時機。我們買了畫舫船的票,畫舫船是一種裝飾精緻的小船,用它來夜遊秦淮河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船在航行中要經過很多橋,每座橋都有它的一段歷史和傳說。

其中最神奇的要數文德橋,因爲它處在正日子午線上,所以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的午夜前後,在文德橋東西兩側的秦淮河上各有半邊月亮,又稱“文德分月”,這種其妙的景觀令人驚歎,也讓我對古時的能工巧匠們充滿了敬佩!文德橋對應的是武定橋,夫子廟是爲紀念孔子而修建的,明太祖朱元璋爲表示對孔子的尊敬,命令文官在過文德橋的時候必須下轎,武官經過武定橋時必須下馬,以表示對孔子的尊敬。

之後我們又看到了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家的後花園—白鷺洲公園,還有明末“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的故居。還有江南一帶舉行鄉試、會試的考場—江南貢院,這座考場有30萬平方米那麼大,有2萬多間的考間,每個考間不足15平方米,真小啊!

坐着畫舫船,看着秦淮河兩邊美麗的夜景,耳邊聽着娓娓道來的歷史傳說,已經忘記了時間,不知不覺畫舫船已經靠岸了,但我的腦海還一直在秦淮河的歷史中暢遊!

河兩岸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映紅了人們的臉龐,畫壁上兩條金碧輝煌的巨龍述說着家鄉的鉅變,半空中綻放的禮花奏起了春的序曲……

介紹春節習俗作文 篇3

咱們中國人春節的習俗就是貼對聯,吃餃子。這作爲中國的一份子,不會包餃子怎麼行呢?所以這次,我就去問了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無所不知"的媽媽,讓媽媽手把手的教我!

"包餃子,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特別是北方居民更是熱衷於餃子這種食品。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爲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餚……"媽媽的話如滔滔黃河般滔滔不絕。

"誒媽媽,這不是百科上的嗎?你怎麼背得如此順溜?看來這次做了不少功夫啊!嗯哼~"我打斷媽媽的話,而且三言兩語就拆穿了她。看着媽媽那種無言以對的無奈的表情,我"救場"地說道,"好了好了,快點開始吧!"這個小插曲並沒有讓我對學習包餃子的心情弱下來,而是讓我更期待着這次學習。

只見媽媽弄了溫開水一杯,水裏放少許鹽,麪粉裏放了雞蛋一個。水要慢慢倒入盆中,筷子不停攪動,感覺沒有乾麪粉,都成麪疙瘩的時候,就下手揉了,媽媽揉麪很用力,媽媽說揉到面的表面很光滑就好了,這時面光盆光手是最佳境界。

餃子餡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是雞蛋韭菜餡兒的。這下就只剩包餃子了!

媽媽把怎樣包的方法告訴我,然後又讓我試着包了一個,不過他奇形怪狀的,我也認不出他是什麼。然後我又試着包了幾個,不過還是畸形的,只不過和剛纔包得第一個相比委實要好上很多。包完後一看,媽媽包得一個個胖鼓鼓的,跟大將軍似的;而我的卻耷拉着,像個瘦老頭兒一樣。但我沒有輕言放棄,在我的不斷努力和思考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包的終於像人樣了!

簡單的一件事,卻蘊含着無數哲理,在這裏我想說,其實第一次就是爲成功邁出的第一步,只要你勇敢地邁出步伐,就會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