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必備】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合集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合集9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1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後,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人海"。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着。

突然,觀衆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衆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着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裏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衆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着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爲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2

端午節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3

端午節的習俗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爲相同的是吃糉子。關於端午節有許多說法,比如我的家鄉;在農曆五月初一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迴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夠驅蚊蟲。洗完臉之後就開始吃糉子,糉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將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習俗,雖然是個傳說但是家鄉的人都很相信。

媽媽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家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4

每年五月初五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 楚國的大夫,因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受苦難,自己又無力挽救百姓,心中悲憤難忍而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爲了紀念他,邊把他投江的日子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我們這裏最長見的習俗就是吃糉子。雖然超市裏的糉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裏包的糉子。因爲家裏包的糉子非常新鮮,吃起來特別清香。包糉子也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奶奶就會把包糉子的葉子買回來,用清水洗乾淨,然後準備好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肉、紅棗等。接下來就是包糉子,奶奶每次總是取兩三片糉葉捲成圓錐體形狀,把準備好的原料放入裏面,再用葉子把錐口封住用棉線捆結實,這樣一個有模有樣的糉子寶寶就誕生了。

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一個充滿神奇而熱鬧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習俗的兒歌。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傳說是爲了紀念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又稱重陽節、重五節,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民間會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成爲長命縷。端午那天,家家戶戶還要在門上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這一天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會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也都會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

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還是吃糉子和賽龍舟。傳說人們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而人們划着船在河中撈救屈原遺體的行爲也逐漸演變成端午節最重要的賽龍舟活動。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廚房裏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和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6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之一。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據說,它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中國人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

儘管中國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不同,但是他們都是爲了祈求健康、防疫祈病。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要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等活動。這種習俗可是經過2千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人們選擇五月初五那天作爲端午節的原因是因爲屈原是在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那天抱着大石頭跳下汩羅江自殺的。賽龍舟的習俗也是從當時的人們划着小船去尋救屈原這種形式演化過來的。因爲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他們就把竹筒裏的米撒在水裏。他們認爲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種活動變成盛着米飯的竹筒,到現在演化成糉子。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變成了一種風俗;這種風俗漸漸地在各地流傳開了。

在流傳的過程中,活動的內容也不斷地增加了。因此,南北方的習俗也有所差別。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7

今天下午,我們在上作文課時,老師有告訴了我們一個令我們興奮不已的消息:我們要玩一個遊戲。經過選擇,我們即將開展“賽龍舟”的遊戲。

老師把男生,女生分爲兩組,因爲女生比男生少一個人,所以老師就派一個田徑隊的男生去了女生的隊,接着,老師講了遊戲的要領:個子高的同學站在前面,按這樣的順序排列;前面同學要抱着後面同學的腳,後面同學要把左手搭在前面同學的肩上。口令發出,兩隊一起向前跑跳,就像跑旱船,故名賽龍舟。遊戲開始了,第一次因爲大家都對遊戲不太熟悉,所以五個人的隊伍不一會兒就散了。女生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很快便熟練地掌握了動作要領,能夠走上一小段路了,並且一遍比一遍做得好。可男生就不同了,老師總在男生那邊指導着男生做,調整他們的姿勢。例如張同賀,老師根據他的身高、力氣不斷地給他調整位置,讓他站在前面,他抱不動別人的腿;讓他站在中間,他又是提前撒手的,弄得整個隊都散了;最後讓他站在最後面,這是最省力氣的了。別說,他站在最後面還真合適。就這樣,男生隊也可以走到終點了。在最後的比賽中,女生贏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掛着笑容。不過,我們的勝利和老師嘴裏一邊喊着“一,二,一,二”,一邊用手打着拍子是密不可分的。

我想:多玩這樣的遊戲不但能增強我們的毅力,還能鍛鍊我們的動作協調能力。端午節是難忘的!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8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並不是爲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爲了在觀衆面前展示他們嫺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

我先來說說糉子吧。糉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着糯米和棗子。煮熟之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裏彷彿鑲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糉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着清香,咬一口糉子,甜而不膩。

糉子還有一個悠久的故事。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君王不採納。後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將糉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糉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人們怎麼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將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 篇9

端午節的風俗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爲相同的是吃糉子。關於端午節有許多說法,比如我的故鄉;在農曆五月初一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迴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驅蚊蟲。洗完臉後就開始吃糉子,糉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把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故鄉的人都很相信。

母親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故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