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有關家鄉的習俗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家鄉的習俗作文4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

家鄉過清明節時有着和其他地區不一樣的風俗。

首先呢,我們會把桌椅搬出,放好。再在桌上放好蠟燭,放9個酒杯再放9雙筷子。但一定要放右邊,這樣方便老祖宗吃飯。

在倒酒時,不能一次性倒滿,要分三次倒,每次倒三分之一。在放香時也有講究,點着後要彎一下腰,然後放上,再準備個墊子,然後就跪下來磕頭。一般要磕九次,因爲有九個老祖宗,所以都得拜一次,好讓老祖宗保佑我們。其實,在我家鄉,大家只要發現家裏有蜘蛛,就知道祖宗要來了。

最後等待菜上齊後,我們就可以開大門,迎接老祖宗的到來。如果不開門,就像我們平常那樣,老祖宗就進不來了。其實只要你是善良、誠實、懂事、禮貌的小朋友,還可以看見老前輩們哩!有一次我還看見了我奶奶的爸爸呢!

接着我會把摺好的錢燒了給老祖宗,讓他們在天堂過無憂無慮的生活。

我家鄉的清明節是獨特的、是逝世老人們的節日,清明節是爲了天堂的人們所準備的。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

中國,一個文明古國,論起習俗,可謂“一地一樣”花樣繁多,單新年習俗,就五花八門。但亙古不變的是那份喜慶和熱鬧。

在我的家鄉,新年從臘月二十幾就開始了。二十九家家都準備好年貨,門上貼好了“福”,有的人家還掛上了兩盞大紅燈籠。這天中午,照例要吃頓好飯,還要拜神家。下午就該大掃除,門窗擦得亮亮的,屋頂掃的淨淨的,桌上擺滿了瓜子和糖。小孩子們手中已拿上了大小的鞭炮,大街上整天都噼噼啪啪的。大人們也已經在準備新鈔,用來裝紅包。年前這幾天熱鬧的很。

臘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晚上是要吃餃子的,一般是肉餡的,吃完了飯就去看看春晚。因爲初一要起早,大人一般都不睡,可小孩子就頂不住,把新衣服放在牀頭,早早就睡下了。別以爲一睡就着,家家都放拍炮,鞭炮、花炮,什麼震天雷、竄天猴、笛音炮,聲音此起彼伏,整整響一夜。

大年初一,凌晨三四點鐘,就被媽媽叫起來了,睡眼朦朧的,一看見新衣服立馬精神起來。穿好新衣服,好好打扮一番,要去拜年了。先去給爺爺奶奶拜年,再給爸爸媽媽拜。給家人拜晚年就該吃餃子了,正月初一不讓動刀,不讓說不吉利的話,還不能吃葷。不過白菜餡兒的餃子還可以湊合的。

吃完餃子就要去給本家的親戚們拜。爸爸和弟弟最累了,要給長輩磕頭。女人就要輕鬆多了,鞠個躬說句吉利話,就完事了。爸爸領着弟弟去拜年,媽媽帶着嬸嬸們去拜年。我做爲家中的長女也只能在家待着。爺爺奶奶也不閒着,在門口放好席子,鋪好墊子,一撥一撥的人來拜年,賊熱鬧。我呢,更不閒着,我守在大門口,見有人來,先給他們拜年,坐等紅包拿來了。

漸漸的東方泛起魚肚白,天上還殘留着花炮的煙霧,來的人也漸漸少了,大火都困了,來不及吃午飯,一個個倒頭就睡,連小孩子也被趕回家睡覺。晚上又是一頓大餐。這一天一大家子的大當家要去請新媳婦來吃飯,表示這個大家庭接受了她,而當院的老媳婦要做陪客,帶着新媳婦認當院人。初二,媳婦們要帶着丈夫孩子回孃家拜年。過了這幾天,年也算安靜點了,等過了十五,吃完湯圓,年味也就漸漸淡去了。

新年那麼熱鬧,那麼讓人留戀,不知多年以後這些習俗是否還能保留。但我想,不論怎麼變,家人不變,一家的和樂不變,幸福就不變。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

提起我的家鄉,是一個大省,那就是齊魯大地山東。家鄉的風俗還真不少。

這裏只說說過年時的習俗吧,從臘月23開始就算過年了,到沒出正月還是年的說法。到了臘月二十三,是民間“辭竈”的日子,人們稱之爲“過小年”了。一家人在一起吃餃子,到了大年三十的早晨,人們開始貼春聯,請福字。

春節即農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辛亥革命後,改行公曆,這天被定爲春節,以區別公曆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們仍習慣把它看作年節,俗稱“過年”、“過大年”。

舊俗春節從初一零點開始,山東各地一般開門前先放一掛火鞭,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爲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

春節的餃子裏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十分高興,認爲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許多地方初一吃素餡餃子,取“素靜一年”之意。

春節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至今不衰。首先進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輩給長輩拜年,平輩之間互相拜年;爾後進行近拜,就是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後是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和親朋好友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商人拜年,除了問好外,還要互道恭喜發財。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到了初一早晨,孩子們都在忙着數着給誰拜年,能得到多少押歲錢。

初一忌諱很多,各地大同小異。臨沂則初一忌掃地,忌動針錢,忌吃葷,最忌初一打破東西,萬一打破東西,要在打破器物之後,念吉語“歲歲(碎碎)平安”來破解。初一煮餃子,破了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

春節的慶祝活動,從初一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四。要擺貢品,焚香燒紙,鳴放鞭炮。接連不斷地鳴放鞭炮,十分熱鬧。祭祀時,燒香叩頭,街坊鄰居也帶着香紙,到商人家祭祀財神,祝賀生意興隆,主人則以酒餚招待,表示感謝。

串親是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串親拜年的順序各地不一,春節串親,都要帶一些禮物。新婚女婿給岳父的禮物十分講究,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雞、魚。此外,香菸、糖塊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雞要帶兩隻,鯉魚要帶兩條,各色禮物,均要雙數,切忌單數。新婚夫婦串親一般都在雙日,意爲成雙成對,大吉大利。

春節期間開展娛樂活動,在山東民間極爲普遍。秧歌、龍燈、獅子舞、跑旱船、武術表演等形式多樣。柳琴、大鼓、評書等地方戲表演,有賣木璇玩具、賣花炮、賣花鼓、捏泥人、賣泥哨的,賣油炸糕、爆米花、糖葫蘆、芝麻棒的等諸種攤販。

我愛家鄉的習俗,更愛我的家鄉以及勤勞純樸的父老鄉親。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4

(一)

我的家鄉在茂名,我們茂名有一個獨特的節日年例。顧名思義,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來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誌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誌·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曆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也就是說,在年例那一天要進行遊神,用於驅鬼。

“遊神”就是把神像擡起來,繞着村子走一圈,據說這樣做可以驅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體健康,五穀豐登。說起遊神,這裏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在光緒時期,有一個地方出現罕見的大旱災,當地的縣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便開倉救人。誰知縣官因爲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員上奏將他斬首示衆。在他行刑前的一個晚上,他夢見了一位神仙,神仙對他說:“你是個好人,你不應該死的,當你重新生活後,要把我擡出來繞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穀豐登。”第二天,他果然沒死,他再三回憶着夢,發現夢中神仙與小廟裏的安濟聖王長得一模一樣。於是這個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遊神這樣一個習俗。當然,每個地方擡的神像不一樣,我們茂名所擡的神像是觀音菩薩像。

年例不僅要遊神,還要在家中擺上十幾圍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雞、鴨、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戶都要趕回家鄉,準備酒席、食物、飲料等東西。年例一定要吃雞、鴨、鵝,這樣可以保佑自家的雞鴨鵝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養越多。

年例是我們家鄉一個獨特的節日,它擁有獨特的習俗,所以我們一直保留着這個節日。

(二)

說到我家鄉的春節習俗,那可真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與門上,爲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

因爲我喜歡聽那個傳說,我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爲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裏,"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怎麼樣,看了我們這兒的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沒多大差別吧!

(三)

我的家鄉在四川,那裏的各個節日的風俗和別的地方有所不同,那麼就由我來把家鄉的風俗介紹給大家吧!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俗稱“新年”。年節從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廣大城鄉年節前就開始備辦年貨,殺豬、羊、兔等,制臘肉、購食品、逢新衣,過年時大家穿好衣服、掛年畫、貼春聯,年三十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清明節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曆的4月5日前後,主要是郊遊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墳掃墓等活動。這一習俗活動也是城鄉較普遍的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彝族火把節: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爲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羣結隊地舉着火把遍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我們四川的風俗都很特別,我喜歡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