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家鄉的習俗作文十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習俗作文十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

千里不一樣風,萬里不一樣俗。在新春裏,美麗的家鄉一陸豐,也是有不一樣的風俗習慣。

在美麗的家鄉提前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裏置辦年貨,要提前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春凸顯春回大地的氣候。

臘月二十八就剛開始清掃了,家家都忙得樂不可支。將廢棄物、塵土掃掉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菜,讓客人和親人吃。在這一天,早已逐漸會出現客人來做客了,不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居親朋好友,不論是千里間隔的盆友,都是會趕到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四處是海產品與酒食的香氣。老老少少都穿上衣裳,門口貼上紅彤彤春聯。正月夜家裏燈火通宵,爆竹聲日夜不斷。這一夜,在城市廣場上匯演潮劇,會出現很多人前去收看。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廣場上還會有些人在賭魚蝦蟹,隔三差五連小朋友也會拿着十塊、五塊前去去賭一賭,由於新年高興。此刻,絕大多數店面早已閉店,由於都去聽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夜迥然不同。這一天,大大家都會家裏看看視頻哪些的,僅有小孩子有時候去找個朋友一起玩。

到了元宵節,有個高潮迭起,許多人紛紛涌向自己的朋友家,三五成羣的來到自己的朋友家拜年,小朋友們都目不暇接,口中不斷地說着春節喜事等吉言,接着又不斷地收大紅包,到中午時就會有舞獅表演繼續進戶,舞獅表演象徵吉祥如意,寓意好運來臨,大家都非常願意自己進入自己的家中。

一眨眼,新春就需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以往,故鄉的新春也即使過去了。學員們該去上學,大大家又去仍舊工作中了。新春過去了,孩子放鞭炮,散散的客人來客人,大家都捨不得新春過去。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

春節悄悄地跟着冬天的腳步,歡天喜地來和我們歡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店鋪也掛上了喜慶的紅燈籠,整個世界都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一進臘月,人們就像蜜蜂一樣忙碌起來了:曬臘肉,醃鹹魚,曬臘腸,炸丸子,做藕夾·······還要爲孩子們準備新衣服,壓歲錢,希望他們來年學習更上一層樓,天天開心。雖然有些累,但每個人都開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中國紅在這一天可謂是最受歡迎的顏色了:紅紅的鞭炮,紅紅的燈籠,紅紅的對聯,紅紅的紅包········紅色,在中國人眼裏,是吉祥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裏忙外,做着團圓飯,小孩兒呢?則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帶着,去放炮竹煙花,一聲聲煙花劃過天空的聲響,打破了夜晚的寂靜,無數煙花綻放空中,描繪除夕之夜的美好畫面。

“吃飯囉!”“我要吃魚丸!”“我要吃雞腿!”·····孩子們吃着,笑着,嚷着:“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家歡天喜地的接過紅包,心裏盤算着拿多少錢去買玩具,多少錢買文具····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煙花閃爍,鞭炮引吭,過年的氣味仍瀰漫空中,沁入心田。

觀止……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

除夕夜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而此時也是讓孩子瞭解傳統春節,接受傳統教育的最佳時機。

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飯、守歲。

祭祀

即祭祖,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我國華人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這個傳統活動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這個活動,不僅能使孩子對自己的家族有所瞭解,還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長輩。

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各式各樣的年夜飯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爲白麪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着“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着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習俗,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纔有了宇宙四方;

長面,也叫長壽麪。新年吃麪,是預祝壽長百年。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4

每每大年三十的夜晚,我們村裏都要舉行一項隆重的儀式——放煙花。

不要誤會,這可不是普通的放煙花,而是全村一起放煙花。

在大年夜的傍晚的時候,應該是六點多的樣子,全村人就要開始準備煙花了,除了煙花,我們還要拿個盤子,裏面放上豬肉、豆腐、米餅、油餅。食物準備好後,我們還要將火紙剪成那種一條一條,連在一起,可以拉長的那種東西,這是用來烤的。

準備好這些之後,我們都來到一塊平坦的地方,中間有一個坑。我們把煙花放在地上,把盤子全部放在一塊水泥地上。然後把紙剪成的東西扔進坑裏點燃,當火燒到最旺的時候,我們就彎腰三拜。當火滅時,這便象徵着可以開始放煙花了。

我們全村人一齊點燃煙花,大大小小的煙花在漆黑的夜空中綻放出一塊又一塊美麗的圖案。那煙花的聲音真是震耳欲聾,如果我不閉着耳朵,耳膜就會很難受。哇!那場面真是壯觀啊!把漆黑的夜空照得跟白天一樣,這時候全村人的心情都高漲起來,絢麗的煙花彷彿要將黑夜吞併。

過了一會兒,壯觀的煙花會結束了,全村人都帶着自己的盤子回家了,他們都回去吃團圓飯了。

在剛纔壯觀的平地上,又恢復了以前的寂靜,只留下一陣陣刺鼻的火藥味……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5

我的老家在河源紫金的農村。那裏談不上有什麼十分特別或有趣的文化習俗,但對於像我這樣在城市裏長大的孩子,許多事情也確實稀奇了。

寒假的時候,老家有一戶親戚蓋了新房,裝修好後,便通知各路親戚,擺桌設宴。我家也受到了邀請,於是父親便驅車前往,也帶上我去見見世面,看看素未謀面的老家是個什麼樣子。

到了目的地,還沒下車站穩,耳邊就響起了振聾發聵的鞭炮聲,紅色的紙四處亂飛,這在城市裏是不可能見到的。父親帶着我緊趕了幾步,向着前方一個大紅棚子走去。棚子下襬着二十來張桌,棚子旁邊就是那幢新蓋的樓房。走進客廳,裏面熱鬧非凡。父親與他們一一握手,一邊笑一邊認人,讓我給他們問好。還沒問候幾個人,我就已經被輩分搞得暈頭轉向了。

請來負責烹飪的師傅們都在有條不紊地工作着。我初到農村,自然要趁着這點間隙,去看看周圍的環境。鄉下空氣確實十分新鮮,有許多小道七彎八拐地通向山上。周圍都是密密的大樹、竹子。在這種地方,倒沒人會想到竹子的優秀品質,編個簸箕或是燒個柴的卻是好材料。林子裏有些許鳥兒,不多,但叫聲明亮,使人心曠神怡。

到了開飯的時間,大家就要先喝一口酒,喝不了的以飲料代替,再動筷子吃飯。我小呷了一口米酒,隨即一飲而盡。那酒的地道的醇香,不是市面上那些以“農家出產”爲噱頭的酒可以比擬的。再者就是吃菜。在南方,“無雞不成宴”,每桌都擺上滿滿一大盤白切雞,金黃的皮,肥而不膩,肉質鮮美爽口,讓人慾罷不能。其餘鴨、魚、豬肉的豐盛更是不必說。

我本以爲簡單吃個飯了事,沒想到添飯都還大有學問。東家要爲客人添飯,還必須讓能勞動的婦女去添飯,而男子都必須留在飯桌上陪酒吃菜。飯必須高過碗邊,以示主人家糧食充裕和待客熱情。喝酒要有肉下酒,否則只顧埋頭喝酒就是對主人家的不敬。吃完飯後還不能離席,要等個幾分鐘才能起身離開,並且不能端着酒杯離開,否則這會損害自己的形象......

父親一邊開着車回家,一邊不停地跟我說老家的習俗和禮數,我卻還沉浸在那桌美味之中,哪還有心聽這樣枯燥的事情呢?

鄉下的孩子有些怕生,外出的親人又不常回鄉,能依靠這種活動維繫家族之間的感情,我覺得很溫暖。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6

我就講一下我家鄉春節的習俗吧!我們那兒過春節都要殺整豬吃,還要掃塵和貼倒福。不一會兒,家裏就煥然一新,顯得喜氣洋洋。除夕那天,我們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有年糕、臘腸、魚肉、羊肉火鍋、牛雜火鍋等等好吃的菜。飯後我們都要洗個乾乾淨淨的澡,洗掉一年的晦氣,然後換上新衣看春節晚會。我最喜歡的春晚節目是小品和相聲,因爲小品和相聲真的很搞笑。等春晚的節目主持人在電視裏宣佈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和電視機前的千千萬萬的觀衆一起倒計時的時候,我就會拿起早就買好的鞭炮和煙花,和姐姐一起去外面暢快一番了。看到滿天的五彩的煙花火焰,我別提有多高興呢!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太興奮了,不能像家裏其他人那樣睡個大懶覺。我起牀了就開始玩我自己的玩具或是看電視或是看看書,實在無聊,我就找點吃貨去叫姐姐起牀……吃了早飯後,我們這些小輩就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給長輩拜年了。這個我最喜歡了,因爲可以拿到紅包!裏面包了多少錢都不重要了,拿到紅包就開心,哈哈!走親訪友,吃吃喝喝,一直要到元宵節……元宵節那天,奶奶會在上午吃了飯就開始下滷鍋,滷很多好吃的菜,豬頭,臘腸,蓮藕……香香的,那個美味簡直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一見奶奶開始滷菜,等不及菜滷好,我就開始跟在奶奶的身後要這個吃要那個吃,我就是個小吃貨……

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7

家鄉的年俗和很多地方一樣,每年春節,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樂樂地吃一頓團圓飯。團圓飯的菜式特別豐富,有紅有綠也有橙。

春節這天,親戚們互相走訪,說一些客套話,街上的樹上都掛着彩燈,家家戶戶門前掛着燈籠,貼着新對聯。如果幸運的話,春節這天會飄走雪花,孩子們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然後,大人們便開始放鞭炮,“霹靂啪啦”幾聲響後,便可以聞到一股火藥味。

孩子們穿上新衣服,收拾得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去表弟家拜年,誰知表弟太淘氣了,把家裏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讓人認爲不好的象徵,表弟非常害怕,臉痛苦地扭在一起,最後還是姑姑解了圍,就憑一句——“歲歲平安”就這樣,緩解了氣氛,這也算是小孩子的優扶待吧,這天,爸爸媽媽決不會吵孩子,怕衝破喜慶的氣氛。

新年這天,我們也會一家人去看煙花,這煙花持續不斷,彷彿各家各戶都在爭誰家的煙花最美一樣。看夠了煙花,我們便去看燈,在認爲好看的景點拍起照留作紀念,儘管小臉凍得通紅,但卻非常的高興。

而且在今天,一結人也會自動組織一個組,在公園裏盡情地歌唱,有時路人聽到了,也會加入到她們其中。最後,我們小孩子會美美的睡上一覺,第二天醒來,賺來的壓歲錢就可隨意使用。

有時春節這天,也有一家人出去挑個好看的景點爲自己畫像或者畫全家福的。春節這天,其樂融融,這是我家鄉的節日,也是中國的節日,有的國外也過春節,春節真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啊!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8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少不了要吃糉子。最會包糉子了,因爲奶奶包的種子特別好吃,所以我們每年吃的糉子都是奶奶親手包的。包糉子首先要準好包糉子的食材:糯米需要提前一天晚上泡好,再準備好包糉子用的糉葉和豬肉、泡好的綠豆等一些。食材準備好了,我們就可以包糉子了。先把糉葉疊在一起,放上一層拌好醬油的'糯米,再放一層綠豆和醃過的豬肉,最後放上一層糯米蓋上豬肉,就可以把糉葉包成一個長方形和或者是三角形的,再用包糉子用的繩子把它綁緊,就大功告成了,一家人圍在一起跟着奶奶學包糉子,不一會兒一大盆糉子就包好了。

包好的糉子被奶奶送進了高溫蒸籠裏,當糉子蒸到五分熟時,我在院子裏都能聞到廚房飄出的糉香,芳香濃郁。這時,我就會跑到廚房裏一個勁的問:奶奶糉子熟了沒有?奶奶笑着說:你這個小饞,再等一會就可以了。我又跑去院子裏玩了一會兒,奶奶就喊我吃糉子了。我趕忙連走帶跑的進了廚房,拿上一個糉子,解開繩子,剝開糉葉,那紅紅糯糯的糉肉,看着就饞,輕輕地咬上一口,細細的咀嚼,那真是美味極了!

家鄉的端午節除了吃糉子外,插艾草也是一大特色。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門上、窗戶上面都會插上艾草,因爲艾草可以殺菌驅蚊和消除病毒,起到辟邪和預防疾病的作用。艾草在我們當地可是個好東西呢!可以用來做食物、做藥材等等。

這就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有你也來感受一下我家鄉的習俗吧,我們歡迎你哦!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9

我的家鄉在新疆,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新疆有着濃郁的民族特色,也有特別的風俗習慣:新疆的服飾非常優美,富有特色,只是現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時裝。

少數民族有着較高的藝術水平,他們製作的地毯、刺繡、樂器,尤其是服飾製作的十分精湛。

各個民族的人都有不同的時裝,比如:蒙古族的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蒙古袍,富有特色的蒙古袍上,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盤扣,像珊瑚碧波中閃耀,裝飾在圖案古樸的蒙古袍上,猶如錦上添花。而服飾上有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那就是腰帶。腰帶不僅抗風抗寒,方便攜帶蒙古刀,而且還是一種漂亮的裝束。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裝,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爲特點。小花帽爲硬殼、圓形或四楞形,帶棱角的還可以摺疊。花帽布料採用墨綠、黑色、白色、棗紅色的金絲絨和燈芯絨,帽子頂端和四邊繡有別具匠心的幾何和花卉圖案,花帽到處珠光閃閃,帽子的四周圍都是閃閃的珠片。在燈的明光下非常的美麗,五顏六色閃閃發光,比喻不出的絢麗多彩。

新疆服飾非常優美,富有特色,而且色彩鮮明,工藝精湛,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隨着時代的前進,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作爲帶有民族風格的服飾,自然也發生了變化,這種風俗習慣會逐漸加有現代化。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0

我國是一個有着深厚歷史文化背景的國家。差不多每一個月我們都要過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名俗節日。而且每一個節日都會有一種小吃。端午節就要來到我們身邊了,糉子也要來到我們生活裏了。說到糉子我的口水便快要流出來了,因爲我很喜歡吃糉子。

端午節到來之前我們必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包糉子了。這不我的媽媽和奶奶又要開始忙活了。我的媽媽剛把糯米泡好。現在我就要和奶奶一起去洗糉葉了。

“媽,我還不會包糉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糉子啊?”我懇求道。“行,反正包糉子還是蠻簡單的,我就教你吧!”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不過,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必須耐心點兒。諾,首先把糉子葉捆成一個圓錐形;記住,一定要捆的很緊,這樣纔不會漏出米來。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歡吃紅棗糉子,也可以在裏面放幾顆小紅棗進去一起煮。然後再用一片糉子葉把裝糯米的口蓋住;接着用一條細繩或割葉青把糉子綁緊來,就完成了!”媽媽仔細地對我說。

不知道爲什麼,在媽媽面前的“乖乖女”糉子,在我面前又變成“調皮蛋”了,不管怎麼弄,它都不聽我的話,氣得我真想大罵它一頓。最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媽媽的幫助下,“不成功則成仁”地包了一個糉子,雖然看起來並不雅觀,不過,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給我帶上了五線繩,並囑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壞掉,只有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下了,纔可以摘下來。據說五彩繩代表五色龍,可以降伏妖魔,驅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後,今天的主角登場了——白嫩嫩的糉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極了!

五月五,端午節,吃糉子,龍舟戲水喜氣洋洋。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標籤:習俗 家鄉 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