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俗作文

以民俗爲話題的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民俗爲話題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以民俗爲話題的作文3篇

以民俗爲話題的作文1

去年暑假,我和姑姑一家一起來到錫伯民俗風情園遊玩。

民俗風情園位於新疆伊犁察布查爾縣西六公里處,它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

一下車,我們就興致勃勃地來到風情園入口處。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具有錫伯族建築風格的景區大門,大門和圍牆是仿古城牆建造的,上面配有錫伯族獵手射箭和舞蹈的浮雕圖案。大門的兩側是西遷介紹圖和開挖察布查爾大渠的浮雕,真是惟妙惟肖,太吸引人了。走進園裏,正對大門有一座高大的塑像屹立在石路的中央,經導遊介紹,他就是錫伯族人民崇敬的大英雄——圖伯特的全身塑像,臺基上還刻着英雄的生平事蹟和成就。

在風情園的左面有一座層樓。它的樣子非常像古代打仗時用的城堡。我們站在層樓上可以盡情欣賞風情園的總貌。園內亭臺樓閣,古樹茂盛,鮮花盛開,綠草茵茵,花草中有各種動物的雕像,樹林的小路邊有石凳、石桌供遊人們休閒,清澈的池塘里長滿荷葉,挨挨擠擠,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一朵朵粉的、白的荷花亭亭玉立,各種觀賞魚在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這一切都給遊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無限的遐想。我們在這裏上拍了許多照片,留作紀念。

接着,我們又來到博物館觀看了有關錫伯族的的歷史、傳統、習俗的圖片和實物的介紹。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錫伯族人的射箭。聽媽媽說,錫伯族人民是一個勤勞勇敢、能騎善射的民族,他們酷愛射箭,把射箭作爲民族體育運動的主要項目。在察布查爾縣錫伯族,家家都有弓箭,人人從小就學射箭,每逢重大節日,都要舉行射箭盛會。爲了嘗試一下做英雄的滋味,我也射了兩箭,結果只中了一箭。

走出風情園,我們來到一家錫伯餐廳,品嚐了錫伯族的大餅、辣罐、花花菜等特色小吃,讓我也從中感受到了錫伯族飲食文化的獨特風格。

在風情園的每一個角落,都顯示着錫伯民族是一個匯聚和展示錫伯族歷史文化的地方,每當我想起來時,那真是令我回味無窮,感慨萬千啊!

以民俗爲話題的作文2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五十六朵鮮花一齊綻放,每朵鮮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風民俗,最吸引我的還是傣族。

對於我這種業餘“吃貨”,最先要乾的事就是品嚐傣族的獨特小吃——竹筒飯。將新鮮的竹節砍下,將糯米放在竹節裏,加水侵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將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輕輕敲擊,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傣族的竹筒飯美味菜譜,將糯米放入竹筒裏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

傣族是一個盛產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飯,就連他們住的房子都是竹樓。之所以用竹子,是因爲竹子可以防酷熱和溼氣。

如果你是陽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來遊玩,那麼你要小心啦,因爲這是傣族在過新年——潑水節,所以稍不留神,就會成爲“落湯雞”!到了潑水節,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節日的盛裝,挑着清水,先來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徵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潑水節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優美、雅緻、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靈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種姿態爲基礎,在去與美的再創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兒女的審美旨趣。還有不少的舞者盡情的揮灑自己的即興之作,有的邊跳邊唱,有的甚至邊跳邊喝酒,如癡如醉,不拘一格,連續跳上幾天似乎也不會累。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傣族雖然是少數民族,但他們的熱情、古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飾裝點着這片土地,裝點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

以民俗爲話題的作文3

有一個一直流傳在民間的故事,話說,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這種守歲的習慣就是我國傳統節日——春節的一種習俗。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爲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大家都很熟悉春節,當然還有很多關於春節的古詩詞“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宋朝詩人王安石

的詩,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

現在的春節大多都是一家人團圓的節日,大家一起圍着吃飯,看着春節晚會,小孩子可以拿壓歲錢,大人帶着小孩去拜年,大家穿着新衣服,開開心心的過完春節,這就是我國傳統節日——春節。